我有三个儿子,摔伤住院后才发现,只出钱不出力的子女最精明

匿名过客 2024-05-24 06:55:32

王大伯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镇上的一家小工厂里干了大半生,勤劳朴实。他有三个儿子,王刚、王强、王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打拼,家境因此渐渐好转。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王大伯在工厂操作机器时不慎摔伤,意外受了重伤,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消息传到三兄弟那里,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王刚是老大,一向强势,他立马决定请假回家,但心里却在盘算着自己的工作损失。王强性格更为内敛,掂量再三,他选择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并汇了一笔钱给母亲。至于王明,最小的一个,一直是家里的宠儿,他只是简单发了条微信:“老爸,你快点好起来。钱我已经转到妈那了。”

医院里,王大伯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王妈妈忙前忙后,一边照顾丈夫一边还得安慰担忧的亲戚朋友。

“妈,你别太操劳了。”王刚走进病房,看着忙碌的妈妈,心里不由得有些愧疚。

“没事,你爸他老人家就是你们有情有义,才…唉。”王妈妈声音有些哽咽,眼眶红了。

“老二,老三打电话来了吗?他们怎么不回来看看?”王刚没好气地问着。

“强强他打电话了,也寄了钱。小明嘛…你也知道他一向不太操心。”王妈尽量平静地说。

这时,王刚的手机响了,是王强打来的。他走到窗边接了起来。

“哥,怎么样?爸爸情况如何?”电话那头,王强显得有些焦急。

“还能怎么样?你都没来,爸那个样子,关键时候你怎么总是不在?”王刚的语气中带着责备。

“哥,我这边的情况你也知道,我真的脱不开身…”王强辩解着,但声音逐渐低了下来。

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王大伯一家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个原本平静的小家似乎即将掀起波澜。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大伯的伤慢慢好转,但是医药费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家里积攒的那点积蓄很快就见了底。王妈妈的担忧愈发严重,这天,她把三个儿子都叫到了病房里。

“你们爸那保险能报销些,但还差很多。”王妈眼里盈着泪水,“家里的地能卖的也卖了,俺真是没办法了。”

“妈,这钱的事情我会处理的,你别太操心。”王刚神情严肃地回应着。

王强也焦急地说:“哥,这事情咱们得好好商量,不能全让妈一个人扛着。”

这时,王明开口了,言语中带着点无奈:“我出的钱,已经不少了。你们知道,我最近……”

“知道你最近怎样?”王刚没好气地打断他,“事情来了,你还想躲?”

眼看着两个哥哥要吵起来,王妈连忙打圆场:“行了,刚子、强子,你们两个别吵了。老三,你就体谅一下家里的难处。”

王强叹了口气,决定自己站出来调和:“算了哥,明子毕竟还年轻,咱俩能帮的就多帮点吧。”

一番话语的交锋过后,三兄弟并没有真正解决医药费的问题。然而,这件事却不经意间揭开了家庭内部积压已久的问题。几日后,王大伯的病情获得了稳定,他已经能坐在床上和家人说话了。而就在这时,家里另一个大问题摆在了面前。

“你们……”王大伯咳嗽一声,神情凝重,“这房子,还有些存款……我总得想想怎么分。”

王妈妈苦涩地看着丈夫:“老头子,孩子们才是你的财富。”

“儿子,丢了可以再生,地丢了可以再买,但我手里的这份家产,我怎么分配,你们得帮我想个法子。”王大伯语重心长地说。

王刚皱眉:“爸,这事您别操心了,您好好养病就行。”

“怎么能不操心,刚子。”王大伯长叹,“我就怕万一我的身体再出什么问题……”

随着王大伯话题的转移,家庭财产分配成了饭桌上的主题。一家人都知道这必将是一场暗潮汹涌的讨论。王刚想要掌握更多的家庭资源,王强则希望公平对待每个人,而王明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心里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爸,家里的事,我来操心就是。”王刚说着,“别把财产分散了,要不然将来谁来主持家算?”

“不行,刚子,”王强抗议道,“不是说好了,大家平分吗?老爸的意思才最重要。”

就在他们三个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休之时,王大伯突然喉咙一紧,眼中射出前所未有的决心。一场关于价值观与亲情的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而在这其中,王大伯意识到了子女们对金钱与情感的不同态度。争吵声充斥着病房,透着门缝往外飘。王强和王刚的声音高过声高,两人都想要在家庭财产的管理权问题上占据主导。

“我是大哥,自然是我来管家产!”王刚拍着桌子,声音坚决。

“凭什么啊你?!”王强不甘示弱,“现在谁的能力强,谁就该管!”

王大伯靠在床头,心里五味杂陈,对这场兄弟之争感到无比疲惫。他看向王明,那个看上去最不在乎的儿子,却始终安静地坐在角落,似乎把争执当成了一出戏。

“你俩够了!”王大伯突然厉声说道,“这么多年我白教了是吗?家和万事兴,你们争来争去的算什么!”

“爸,我……”王刚欲言又止,脸上有点尴尬。

“我懒得跟他争,”王强轻声嘟囔,但眼神中仍难掩怒火。

王明这才开口,带着一丝平和:“大哥,二哥,爸爸都这样了,你们还有完没完?让我们冷静点,好好想个办法。”

王大伯望着王明:“小明,你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你心里真的什么都不想吗?”

王明笑了笑:“爸,我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想?我只是知道,争来争去无非就是钱和地。但这能比得上咱家的和睦?”

这番话让王刚和王强都有些惭愧,他们低下了头,不再争吵。王大伯看在眼里,心里却有了打算。

是夜,王大伯叫来了王妈,低声和她交谈了许久。旁人并不知二老在说些什么,两人一番话后,王妈的眼里竟然闪烁着泪花,但脸上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第二天,王大伯做出了决定,他找来了三个儿子,声音虽弱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刚子,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产的管理我交给你,但你得承诺,利益要公平分配。”

王刚点头答应,脸上的肌肉松弛了些。

王大伯又看向王强:“二儿,你虽然在外地有成就,但我希望你能多关心家里,你的生意头脑可以帮家里出谋划策。”

王强听后,眸中闪过一丝感慨,重重地点了点头。

最后,王大伯对王明说:“小明,你不问家事,心思简单。我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纯粹,继续用存款支持家里,减少你哥俩的负担。”

王明微笑着,没有反驳,轻声答应了下来。而这样的安排,竟然意外地得到了三个儿子的一致认可;冲突的气氛慢慢消散,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

王大伯的决定让外人看来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但对于他自己,却是对儿子们性格和处事方式深思熟虑后的明智之选。王大伯的决定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家中的空气突然变得清新,原本紧绷的气氛也逐渐宽松。

王刚坐在父亲床边,声音低沉:“爸,我会照您说的做,公平地管理家产。”

王强微笑着拍了拍王刚的肩膀:“这样才好,我们是一家人,不能因为钱伤了和气。”

“嗯。”王明轻声接道,“只要家里和和睦睦的,钱的事情都好说。”

王妈妈的眼眶潮湿,轻声说:“这才像个家。”

岂料,王大伯却又出人意料地宣布:“孩子们,家里老宅子,我打算捐给村里做文化活动中心。”

三个孩子惊讶:“爸!您真的想好了?”王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家给了你们生命,但别忘了我们的根在村里,这么做能让更多的人受益。”王大伯坚定地说,“我希望你们记住,家是人的,但根和土地才是我们永恒的归宿。”

王大伯的话让三个儿子沉默。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尊重王大伯的决定。王刚、王强和王明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学会了不仅仅看重金钱的价值,更懂得了亲情和社会责任的重要。

“这个事情,会成为咱家新的传家宝。”王妈妈笑着说,并告诉在外打拼的孩子们,要记住父亲的教诲和这个故事。

乡亲们对于王大伯的决定议论纷纷,却也都表示敬意。王家因此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大伯的智慧与决断成了村中的美谈。

当晚,三兄弟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抬头望着闪烁的繁星,王明轻轻问道:“爸做的决定,是不是真的让我们都懂得了什么?”

0 阅读:0

匿名过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