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五一回老家看我,但是同时提出两个要求,57岁的我:没空

匿名过客 2024-05-22 17:26:33

春风拂过小镇,梧桐树的新叶在和风中轻轻摇曳。小镇的一角,有一家门面不大的旧书店,橱窗里陈列着几本色泽已经泛黄的旧书,微微朦胧的灯光透出一种沉静的历史感。这家书店的主人,刘老师,正用布擦拭着玻璃橱窗上的尘埃。

“刘老师,这本《红楼梦》多少钱?”一个操着地方口音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指着一本旧书问道。

刘老师抬起头,带着一丝和蔼的微笑回答:“这本书是早期版本的,体现了很多文化价值,给你便宜点,五十块吧。”

妇女似乎对价格很满意,从皮包里拿出钱来:“哎,刘老师,听说你儿子小宇这个五一要回来?”她一边数钱,一边好奇地望着刘老师。

刘老师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期待:“是啊,他多年没回来了,这次终于肯回家看看老头子了。”

“小伙子在外面不容易,能回来就不错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总怕孩子在外受委屈。”妇女同情地说道。

“是啊,城里生活竞争激烈,小宇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不容易。儿子啊,总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我们也只能支持。”刘老师收起钱,忍不住感慨。

“对了,刘老师,听说小宇有女朋友了,这次是不是也要带回来见见?”妇女问道,带着几分八卦的味道。

“啊,这个...”刘老师闪了闪眼睛,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他确实提到了这个问题,不过我还没答应呢。”

妇女好奇地凑过来:“咋的,刘老师你不喜欢儿子的女朋友?”

“哎,不是不喜欢,是还没见过人家呢。听小宇那口气,那女孩似乎不是咱们这小镇上的。”刘老师隔着眼镜瞧了瞧她,“都市的姑娘,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不一样,我就怕...”

“怕什么呢?现在年轻人的世界我们是不太懂,但只要孩子觉得合适,我们做父母的总得支持。”妇女安慰道。

“说的也是,可我心里总有些没谱。”刘老师的神情里透出一股子忧虑。

正聊着,电话铃响了。刘老师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小宇熟悉而急切的声音:“爸,我定好五一的票了,还有,我希望你能见一见小雯,她很想见你。”

刘老师听了,深吸一口气:“好,回来再说吧,你们路上小心。”挂了电话,他的心里仿佛有块石头落地,复杂而沉重。钟声敲响了新一天的到来,旧书店内的日光灯仍旧黯淡地发着光。刘老师端坐在柜台后的老式木椅上,手中摆弄着那部已经有些过时的电话,思绪万千。小宇的话像一颗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水,激起层层涟漪。

五一的脚步越来越近,每一次的钟声仿佛都在提醒着刘老师,他的独子即将带着他的生活进入自己的世界。他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片风景?

中午时分,饭馆里的电视正播着新闻,刘老师和几位老朋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聊起了这即将到来的团聚。

“刘老,你应该开心才对,儿子这么多年不回来,这回终于肯回头看看你了。”老李搓着麻将牌,笑着劝慰。

“开心是开心,可他提了两个条件。”刘老师叹了口气,眼神有些迷茫。

“条件?哪两个条件这么难以满足?”老王放下碗筷,好奇地问。

“一个是希望我能接受他的女友,一个北京的都市女强人,另一个就是要我支持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刘老师一一道来。

老张抬头,斩钉截铁地说:“小宇那小子,做事情向来有主见,既然他能提出来,说明他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不过,”老王接过话茬,“那女孩子怎么样?你了解吗?”

“没见过面,电话里交流也不多,听小宇的描述,应该是个有为的姑娘。”刘老师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助。

“那生活规划呢?他们打算怎样在大城市里立足?”老张关心地追问。

“这个我更是一窍不通啊。小镇上的生活简单,大城市的生活节奏、社会环境我是真的不懂。”刘老师摇头哭笑不得。

老李轻拍桌子:“这年头,青年人的想法我们这些老头子是跟不上了,但是这是他们的生活,他们自己选择的路,咱们能做的就是支持。”

老王点头附和:“对啊,刘老,你这是要当爷爷的人了,肯定得支持啊!光是儿子回来就是好事,其他的,慢慢来。”

午后的阳光通过藤条编织的窗帘,洒在刘老师微微发白的头发上,他闭上了眼睛,似在思考,也似在接受这一切。

回到书店,刘老师拉开了抽屉,内里整齐地摆着各式各样的账本和笔记,他翻到了一张小宇小时候的照片,那时他还是个含着笑、脏兮兮的小男孩。刘老师的指尖轻触那张泛黄的照片,心中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情绪。

晚间,电话铃再次响起,是小宇打来的。刘老师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爸,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小宇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

刘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这一次他的语气柔和了许多:“小宇,爸想开了。你们的决定我尊重。带你女朋友回来,我想好好见见她。”

小宇的声音明显松了一口气,“谢谢你,爸。我们一定会好好规划未来的,不会辜负你的期待。”

“规划未来…”刘老师喃喃自语,这五个字好像有一股魔力,渐渐地解开了他内心深处的束缚。终于到了五一的前夕,刘老师站在家门口,远远望去,终于看到了小宇和一个高挑的女孩走在一起向他走来。女孩头戴一顶精致的小帽,穿着打扮时尚,与小镇的风景格格不入,但却有一种令人难以忽视的生机与活力。

“爸,这是小雯。”小宇介绍着,女孩微笑着伸出手来。

“刘叔叔,您好。”小雯的声音温和而有礼貌。

刘老师握住小雯的手,用力地握了两下:“嗯,小雯,欢迎来到我们这个小镇。”

晚上,家中的餐桌上摆满了刘老师精心准备的家常菜。闲聊间,小宇和小雯提到了在大城市的生活。

“真是太不一样了,刘叔叔,城里的生活节奏快,人都很有活力。”小雯略带热情地说。

“嗯,听起来挺好。”刘老师尽量保持着开放的态度,“那你们工作上也挺顺利吗?”

小宇看了一眼小雯,然后点头,“顺利是顺利,但压力也大,每天都得不停地跑,竞争激烈。”

“是挺辛苦,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划。”小雯补充道,“无论个人还是事业发展,我们都有明确的目标。”

刘老师看着这对年轻人,心里开始慢慢转变,“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思考和规划就好,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说啊。”

“谢谢您,刘叔叔,我们会的。”小宇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饭后,三人一起散步回到书店,晚风徐徐吹来,显得格外清凉。刘老师试探着问小雯对未来的看法。

小雯不避讳地开口:“刘叔叔,我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可能与这里不同,但我真心喜欢小宇,我们也愿意承担起责任来面对未来的一切。”

刘老师听了,心里的冰开始融化,他认真地看着小雯和小宇。

“小宇,小雯,你们愿意担当就好,过去的我可能会顾虑很多,但现在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们能幸福。”刘老师话语真挚。

小宇紧握着小雯的手,向刘老师保证:“爸,我们会好好生活的,也会让您在我们身上看到这个时代的变化和活力。”

刘老师看着他们,忽然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开阔了许多。是啊,时代一直在变,他不能只守着老旧的观念不放。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都早点休息。”刘老师微笑着收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挣扎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和这个新时代的新希望。五一的夜晚,旧书店内的灯光柔和而宁静。刘老师正坐在一排排书架之间,小宇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父子两人沉浸在深夜的对话中。

“爸,你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小镇?”小宇饶有兴趣地问着。

“当然有过,但是不一样,我那时候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有个安稳的家和实在的生活。”刘老师望着那摞岁月痕迹深重的书本,平和地回答。

小宇点了点头:“我理解。现在不同了,我和小雯在大城市也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刘老师深呼吸,“我知道,你们想要的是更多的可能性。但你们也要懂得,生活不论在哪儿,都需要耐心和坚持。”

小宇感受到了父亲言语中的辛酸与深情,“爸,谢谢你的理解,我会记住的。我们会用心经营我们的小家。”

随着夜色的深沉,对话也变得越来越质朴而真诚。

“其实,我有点担心。”刘老师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小宇诧异地抬头,“担心什么?”

“我担心,我留给你的,是否真的够多够好。”刘老师看向小宇,眼中闪着温情。

小宇站起身,走到刘老师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爸,您给我的,是不需要用数字来衡量的。您给了我成长的空间,理解的心,还有爱。这些,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刘老师要说话,却只是感动地笑了,他望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骄傲感。

“你会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刘老师心满意足地说。

两人相视而笑,在书香弥漫的空间里,深夜的对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刘老师送走小宇和小雯,独自坐在书店的门口,静默地望着夜空。星星在云彩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像是在眨眼间传递着智慧与爱。

“没有空余时间,却为家庭留下了足够的爱。”刘老师自言自语,那是他给自己的最好诠释。他明白,他的世界早已不再只是这一间热爱书本的小小书店。

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里,他能给的,或许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理解吧。有了这些,是否就意味着,他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0 阅读:0

匿名过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