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个最看不起的人,怒斥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直不起腰

百年人物志 2024-06-26 09:32:00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49年6月21日,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苏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苏联方面商讨对新中国的援助事宜。此次谈判过程相对顺利。

8月14日,刘少奇便同来华的苏联专家共220人一同踏上了前往新中国的道路。当刘少奇一行人乘坐的火车停靠在北京丰台火车站时,身穿米黄色中山服的周总理早早地便等在这里,翘首以盼,等待着刘少奇同志和苏联专家的到来。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在同斯大林的会谈中,中方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了经济建设方面。斯大林也明确表示将“派出合格的顾问和熟练的专家”。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在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访苏行程后,启程回国。与此同时,苏联援助新中国建设项目也开始启程,中方聘请了16个苏联专家设计组,由此打开了苏联派遣大批专家来华工作的大门。

当然,除了苏联派遣专家来华工作外,中国也先后派遣了大批学生和干部前往苏联学习交流。

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在如何建设新中国、管理大城市等方面严重缺乏经验,缺少专业人才。

更要命的是,当时,文盲半文盲的数量在我党全体党员中占据一大半。技术干部的严重不足成为了阻碍新中国发展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可以看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派往新中国的专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人才和工业技术、军事方面的专家。

苏联专家在治理国家尤其是发展工业、管理城市方面传授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当时,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的部门中,从与老百姓关系最紧密的卫生、体育领域,到国家重要的军事、情报部门,都能够看到苏联专家和顾问的身影。

他们还经常被邀请在一些重要场合演讲或举办培训班,分享苏联建设的经验。

苏联专家在帮助中国搞建设的同时,中国方面也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周总理指示要确定一套关于苏联专家的待遇和合作办法。

1949年的秋天,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同志一起看望了来华的苏联同志。此后,忙碌的周总理总会抽出时间来关心苏联专家在华的工作和生活,并多次强调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一时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不可否认的是,苏联专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富春对完成“一五计划”充满了信心,同时也肯定了苏联专家的援华工作。

随着苏联专家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摆在了我党的面前。那就是要如何正确对待苏联经验和苏联专家的指导。

对此,周总理多次强调,“不能机械照搬苏联经验,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没有苏联援助的话,中国不会搞建设”的声音,针对这一错误观点,毛主席在1956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明确作了回答。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向所有参会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贾桂这个人?”

大家有的点头,有的摇摇头。

毛主席扫视了会场一圈后,接着说道:“我这辈子,有个最看不起的人,那就是贾桂。”

贾桂其实是京剧《法门寺》里的一个小太监,他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但同时又是历史上无数真实存在的一类人的一个缩影。

毛主席很喜欢看《法门寺》这出戏,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延安的时候,他就看过四次,后来在重庆谈判期间,他还受邀看过一次。

虽然贾桂是戏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却令毛主席印象深刻。明武宗时期,宦官刘瑾专权,当他请身边的侍从贾桂坐时,贾桂却一脸谄媚地表示“站习惯了,不想坐。”

此话一出,当即成为了中国溜须拍马史上的“名言”,“贾桂思想”也成为了奴才思想的典型代表。

毛主席在看到这一幕后,犀利点评“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都直不起腰来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趋于紧张,美帝国主义等西方国家还在对中国进行“围剿”。在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内出现了“贾桂”的奴才思想。

在这一背景下,毛主席鼓励大家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摒弃“贾桂思想”,提高民族自信心。

实际上,在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发展要靠自己的真理。为此,他多次提醒与苏联专家对接的各领域工作人员说:“我们既要尊重苏联,对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恩。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做贾桂。他就算有再大的权力,也没有人看得起他。”

不得不说,毛主席是有先见之明的。

1958年前后,因种种事件,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协议,于1960年宣布撤回所有在华专家。

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经济建设陷入了低潮和困难之中,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项目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湘潮2009年11期、杂文月刊2019年14期、文史春秋2014年10期、党史博览2018年2期

0 阅读:185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