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内心抑郁写下一首诗,至今已成骂人的绝唱

飞鱼史记 2024-05-23 12:01:42

余光中曾在《忆李白》中这般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笔下的李白,更是我们心目中的李白,凭借着无与伦比的仙气,李白终究活出了自己的色彩。

他好似中华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浑身上下自带光环,时至如今,他的洒脱与放荡不羁依然是文化人心目中的偶像。

想想也是,盛唐之下孕育出了无数诗人,李白则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盛唐少了李白,则会黯淡无光,这便是李白的能力所在。

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生的郁郁不得志,才让他成就了半个盛唐的光辉,可实际上李白曾经无限接近权力的巅峰。

李白曾被征召入宫,做个衣食无忧的御用文人,可是他却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反而用一种难以理解的近乎发泄的行径结束了无数人文人梦寐以求的仕途。

被玉真公主推荐入宫之后,李白本应该兢兢业业为了唐玄宗的开心不遗余力,可他却整日里醉酒熏熏,面对唐玄宗的多次呵斥,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原来李白终究不愿做个御用文人,他自诩是被天上贬谪的仙人,又怎会趋炎附势自降身份?

李白的朋友遍布天下,几乎每到一处都能结交好友,但这并不是说李白骨子里没有傲气,身为大唐的顶流诗人,李白又怎么会是个没有个性的庸人?

只是当时的人,很多人不能理解李白,觉得他是个吃软饭的书呆子,甚至在山东游历时还受到了当地儒生的嘲讽。

李白几乎很少在诗作中骂人,可这次他实在忍无可忍,内心十分抑郁的他,提笔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已成骂人的绝唱。

放荡不羁

生在大唐盛世,李白是幸福的,尤其是他的姓氏,还是唐朝的国姓,这很难让人不多想,只是李白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一姓氏而骄傲,反而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

根据《新唐书》和他的墓志铭的记载,李白还真不是普通人,他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按照这一辈份推算,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他的晚辈。

难道李白不想在唐玄宗面前以长辈自居才很少提及出身?

不过仔细想想,如果李白真顶着这层光环,那么想必,唐玄宗也得给他三分薄面,可事实证明,唐玄宗对他根本没有多余的忍耐。

当李白在皇宫中宿醉,甚至还高呼着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唐玄宗则直接将其赶出皇宫。

当然,李白在宫中倒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至少,他亲自为杨贵妃写了一组赞美诗,即在文学上有着超高地位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佛槛露华浓……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还别说,仅仅这三首诗,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美艳至极的贵妃,杨玉环在李白的笔下,那绝对是人世间最美的人物。

那么,李白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是刻意媚上的奉承?

我想,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李白如果是阿谀奉承之人,他根本不会不顾自己的仕途,或许正是由于李白也无法抵挡杨贵妃的美,他才选择了不见,宁可不当衣食无忧的御用文人。

李白被赶出宫,他没有忧伤,背起行囊,依旧仗剑天涯,行走四方。

可是当他走到山东时,却遭遇了一群自诩有文化的儒生。

忍无可忍

自从孔子创办的儒学成为王朝正统思想之后,他的家乡山东,一度是儒学文化最浓重的地方,每逢盛世,山东便会成为学子们争相游历的地方,毕竟在这里,他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身份贴。

大唐盛世之下,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李白,自然不会缺席光临山东。

李白在山东留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情事,他在游历的过程中,遇到了当地的一位妇人,两人同居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李颇黎。

李白对这位妇人并没有多深的感情,因为此时的他正值穷困潦倒之际,这位山东妇人在为李白生下儿子后开始嫌弃他,最终离他而去。

李白没有忧伤,他提笔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此为这段没头没尾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除了这段感情外,李白还结交了不少山东友人,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等,都曾与李白把酒言欢。

只是李白的放荡不羁,终究还是让一些山东儒生看不上眼,认为李白就是目中无人的放荡浪子,所以时不时便会找李白的麻烦。

李白并不想惹事,可奈何这群人却不依不挠,李白终究忍无可忍,当然他没有撸起袖子与这些人干架,而是写了一首长诗。

洒脱无束

李白连唐玄宗的面子都能不给,又怎么会惯着这些找麻烦的儒生,所以他直接就将题目命名为《嘲鲁儒》,内容是: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手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在我们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是作为当时的山东儒生,那是一读便读出了羞愧,这首诗几乎句句都在嘲笑山东儒生,通篇虽然不带脏字,但却令人大呼快哉,着实是骂人的绝响。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东的儒生们经常谈论《五经》,白发苍苍看似很有精神,实际上在文化上只能称之为古板,如果询问他们经国济世的方法,他们则会一脸茫然,如坠迷雾之中。

山东儒生的姿态着实可笑,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在道路上行走的时候,还没抬起脚,就掀起了尘土。

李斯虽然不重用儒生,而你们也不是叔孙通,既然如此,那么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既然连什么样的时代都没有搞清楚,不如回到汶水边上去种地吧。

敢于在山东之地与当地的儒生正面硬刚,李白着实勇气可嘉,洒脱无束的他,骨子里所蕴含的傲气,可不是那些嘲笑他的儒生可以相提并论的。

因为他的这首诗使得当时的鲁儒们成为了一桩笑谈,毕竟李白的影响力很大,他写的诗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长安。

很显然,山东儒生踢到了铁板,作为文化人的李白,骂人也骂出了一个新高度,虽然不带一个脏字,但却令那些儒生无地自容。

李白,终究是无人能及的诗仙。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13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