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这么难,究竟怎么翻译为好?

雅言翻译 2024-05-22 18:21:10

说到诗歌翻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翻译本就很难,译诗则更难,不管是中译外还是外译中都非常难。关于诗歌翻译,文学界一直存在可译与不可译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诗是不可译的。英国诗人珀西·雪莱就曾经在《诗辨》中写道:“译诗是徒劳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诗是可译的。凡可理解的语言皆可翻译,既然诗可读可解,自然也是可以翻译的。至于如何翻译,翻译是好是坏,这就要看译者的理解、选择和能力了。此外,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审美偏好。

不过一般来说有个基本的原则:所谓译诗,诗必须译成诗的形式, 不能译成散文,否则就不能称为译诗。就像郭沫若主张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进而我们可以理解为,诗的译者首先也要是个诗人。

要做好诗歌翻译,译者不仅要是个好的诗人,也应该是个好的读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中,去理解,去体会,去努力取得与原诗作者的共鸣。但同时,译者会或多或少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情感带入到翻译作品中,这是不可避免的。

诗歌翻译的指导理论:

在中外诗歌翻译理论方面,较有影响力的要数中国翻译家、外语教育家许渊冲的三论,即“三美论”、“三化论”和“三之论”。他认为:

“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意美为先,音美次之,而后是形美,神似胜于形似,译者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好的译文应该是三美的和谐统一。

“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

“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欢;最高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快,这是译诗的成败关键。

“三美”翻译理论下的中国古诗词翻译:

意美: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许渊冲 译文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 , behold !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许渊冲先生将“千山”译为“From hill to hill”,“万径”译为“From path to path”,营造出一种山峦跌宕起伏,道路蜿蜒交错的意境,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副气势磅礴的冬日山景图。第三行用了语气词“behold”作为点睛之笔,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江上垂钓图,动静结合,虚实相昭,可谓意美。译诗每行采用抑扬格四音步,行末压尾韵,全诗运用aabb的韵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完美再现了原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译文前两句词数相同、句式一致,连曲折变化的形式也一致,对仗工整,形神兼备。

音美: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许渊冲 译文

Of the trying Long March the Red Army makes light;

Thousands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are barriers slight.

The five serpentine ridges outspread like rippling rills;

The pampus Wumeng peaks tower but like molehills.

在汉语中,“难”和“闲”有相同的押韵,即/an/。许先生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译为“Of the trying Long March the Red Army makes light,Thousands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are barriers slight.”在许先生的译文中,形容词“light”和“slight”的尾韵相同,这样可以再现原作的音美。除此之外,许先生没有采用直译法,而是采用了意译法。许先生的译文将音美与意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在翻译中是最为巧妙的一种处理方法。

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like”是人们阅读时一种重复的音美。此外,原文的“浪”和“丸”不押韵,在许先生的译文中的最后一个词分别是“rippling rills”和“mole-hills”,不仅可以传达原文的音美,更可以创造更多的音美。

形美:

《十六字令三首》节选

毛泽东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许渊冲 译文

Peaks

Piercing the blue without blunting the blade,

The sky would fall

But for this colonnade.

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原文一共有16个汉字,译文是16个英文单词,译文中的字数与原文一致。原文有四行,译文也是四行。除此之外,原文的前两行分别为1个和7个汉字,译文单词的数目与之完全对应。原文的第三行和第四行分别是3个汉字和5个汉字,而译文由4个英文单词组成。因此,许先生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文的形美。

诗词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体裁,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这对译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诗词翻译不仅要传达原诗词意义,更要注重传达诗词的神韵,而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译者在译诗要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就要尽可能地遵循“三美”原则,力求与原作做到神似。

素材来源|(文中图片和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

雅言翻译

简介:遍布全球的母语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