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对峙转折点:11岁皇帝刘子勋被处死,北魏夺取山东

聊聊历史 2024-06-24 17:58:09

466年,11岁皇帝刘子勋被宋军捉拿,沈攸之将其处死。刘子勋被杀,影响了南北对峙格局发展,南朝逐渐输给北朝,局势难以扭转。

刘裕时代,南朝实力达到巅峰,关中、河南、山东、淮北、淮南、四川、荆襄、江南、岭南、交广都掌握在手中。

极盛时期,南朝国力雄厚,北魏不是对手,但终究是北方统一南方。这一任务,本该由周武帝宇文邕完成,却巧合地落在杨坚身上。

南北对峙,攻守之势一直在变动。南朝逐渐落下风,始于刘义勋被杀及其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南朝内斗的结果。

464年,孝武帝刘骏病逝,传位刘子业,这是一位非常能折腾的皇帝,继位才14岁。

14岁皇帝能干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14岁登基,立刻御驾亲征,与柔然铁骑展开厮杀,大战雁门关,杀败对手。

刘子业不是拓跋焘,14岁就成了暴君,比杨广还过分。刘义业的残暴,估计石虎见了都得自愧不如。

466年,刘子业脑洞大开,把何迈的夫人新蔡公主(刘义隆之女)刘英媚纳入后宫,激化了矛盾。

何迈不服气,想拥戴刘子勋继位,并联络邓琬、袁顗。但是,事情泄露出去,刘子业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迈。

80岁老将沈庆之看不下去了,便入宫劝说。刘子业也不客气,让沈攸之拿着毒酒,让沈庆之自我了断。

沈庆之是沈攸之的叔叔,但平时他对这位侄子不好,还屡次阻挠孝武帝赏赐沈攸之。所以,沈攸之痛恨沈庆之,欣然领命前往。

沈庆之不愿意喝酒,沈攸之便用被子把他捂死。沈庆之被杀,刘子业损失了一位大将,让其他人有了挑战他的底气。

邓琬拥戴刘子勋,刘子业便让朱景云拿着毒酒去九江。朱景云走到半路,把情况告诉邓琬,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

邓琬、袁顗策划起兵,但“猪王”刘彧抢先动手,联合寿寂之杀了刘子业,并在刘休仁拥戴下称帝,是为宋明帝。

一山不容二虎,刘子勋是皇帝,年号“义嘉”,刘彧也是皇帝,他们必定有一方出局,方式只能是武力。

刘彧底气不足,因为他是孝武帝的弟弟。刘子勋是儿子,法理继承权优先,故而支持者众多,宋明帝决定笼络他。

宋明帝下旨,任命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邓琬、袁顗拒不接受,他们以刘子勋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讨伐刘彧。

大江南北将领,包括孝武帝所有儿子,都表态支持刘子勋。可惜,刘骏的这些儿子才十岁不到,各自典签不是一条心。

刘彧只有京师建康,以及京师禁卫军,但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若、沈攸之、萧道成军事能力比较强,故而逆袭成功。

沈攸之带兵征讨,所向披靡,杀入九江,把刘子勋杀了,年仅十一岁。刘彧此举,引起的连锁反应,他始料不及,南朝走向衰败。

刘彧心虚,底气不足,也怕地方将领反对他,便决定武力震慑薛安都。起初,刘彧称帝时拉拢薛安都,但对方不理他,表态支持刘子勋。

刘子勋败亡,薛安都只能示弱,表示归顺朝廷。刘彧则派兵去江北,让沈攸之等人耀武扬威,准备武装接收徐州。

薛安都担心性命不保,便把徐州、兖州送给北魏,请求援军。北魏则趁机南征,又拿下了豫州西部,以及冀州、青州。

刘彧为了夺回失地,派张永、沈攸之、萧道成率兵北上,结果被北魏鲜卑铁骑反杀,损失十万兵马,伤到了元气。

如此,淮北、山东落入北魏之手,战场转移到淮南,南朝的压力更大。此后,南朝再也没能拿回淮北、山东,与北朝对抗时落在下风。

更糟糕的是,刘彧身体不好,且皇位合法性不足,孝武帝二十多个儿子还活着。刘子勋11岁,为何能称帝?当然是将领支持。

孝武帝的儿子是一面旗帜,对刘彧构成巨大的挑战。如此,刘彧干脆把他们全部处死,即便当年孝武帝待他不薄,但皇位面前很无情。

杀了孝武帝后代,刘彧因身体不好,又担心弟弟们威胁太子刘昱。如此,刘彧干脆把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若这几位弟弟兼盟友,全部处死。

刘彧开启了南朝宗室大规模杀戮的先河,让萧道成捡到了便宜。此后,南朝皇室之间没有了信任感,南朝齐、南朝梁也是拿着前代的剧本发展。

南朝无休止的内斗,又丢失了荆州、襄阳、四川、淮南,南朝龟缩在江南一隅。此后,北方骑兵不但直接饮马长江,还能从上游发动进攻,南朝只能等着被消灭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嘉之乱,刘子勋被杀,是南北对峙的一个转折点。刘彧虽然夺取了皇位,但南朝却失去了优势,北朝才是赢家。

0 阅读:115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