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清理“杂音”势在必行

锐天涯观察 2023-04-02 19:56:51

最近,有几则有关民营企业的新闻,算是对网络营商环境提出新要求,也算给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士吃下一颗定心丸。

第一则新闻,国家网信办重拳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等突出问题,其中重点提及虚假不实信息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企业家遭受名誉侵害,今年要专项整治。网信办发言人强调,网上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类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企业家遭受名誉侵害。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聚焦网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工作举措之一。

第二则新闻,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回国上了热搜。相比马云三年前黯淡离场,他一直在国外,如同他的网名风清扬一样置身那个江湖,即使偶有其消息传出,也多是关于其四处游历的只言片语,国内鲜有报道。按理说,一个退休员工回国,影响应该不大。没想到,阿里股价上涨给出最佳答案。

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其实不重要,关键是公众已经看到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马云过去在数字经济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民营企业创新创造的典型代表,虽然他退休,但是一直在教育,农业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创新精神一直都在,这也是民营企业家最宝贵的精神。如今他重新在聚光灯下,很多人自然对阿里巴巴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社会多层面的共鸣。

此外,还有一则新闻也颇为轰动。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这一“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的表述引起热议和质疑。海南把这一条单独拎出来,体现对民营经济的关爱。除海南之外,近期全国多地都相继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法律专家学者也进一步做了解释,这并非是民营企业家的特权,最高检早就做了相应的诠释,少捕慎诉慎押是指对绝大多数的轻罪案件体现当宽则宽,慎重逮捕、羁押、追诉。这不仅仅是对企业家,而是适用所有人。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10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5成以上的税收、7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8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国市场主体的比重高达98%。民营经济有活力,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向前发展,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就业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怎能能剥离民营经济呢?

民营企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离不开政策加持。3月6日,最高领导人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这些都是对民营经济最好的鼓励。

民营经济如此重要,而网络上总有一些人对民营经济抱有敌视态度,这是网络营商环境的破坏者。最典型的就是国内一流网络大V、大网红司马南。在其司马南频道中,司马南公开用谎言表示这是“邓小平文选的话”,为的就是制造舆论混乱,鼓动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不满。

最出彩地方是司马南多问联想。起初,他发布联想相关的话题一炮而红,吃到了甜头之后,接二连三“多问联想”,甚至对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的亲属也展开了“多问”。这种不依不饶的“韧劲”,文章引用数据失真,胡编乱造,扭曲事实。官方虽有回应,但是司马南就是不相信,继续用他带节奏的方式追问到底。其众多铁粉分不清黑白,也对相关企业和个人恶语相加。在司马南及信徒在网络制造出一种“国内营商环境整体不良”的假象,对企业运营带来很多烦恼。

纵观他在网络上的言论,司马南对民营经济带有一种先天性的偏见,资本成为民营经济的万恶之源,很多人性的丑恶都来自资本。这也让他总把矛盾对着一些企业开始轮番攻击,似有打倒这些企业而后快。

这很好理解,如今的“司马南频道”实际上一个有资本加持的网络IP,其团队熟稔操作舆论,打造流量的手法,他们察觉到了网络上一部分网民的仇官仇富的情绪,通过各种嫁接,搬运,伪造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参与讨论。

资本挟持,网络一边倒向司马南

他这种做法也遭到很多人反对。司马南的朋友,中国工程院士何祚庥用心良苦,六劝司马南:应该向右转了,但非向右看齐。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司马南的若干言论,清醒的民众也很反感。一位打工者直言,我们只能在一些私营企业打工谋生,如果真的打杀了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那么我们可能就连饭碗都没有了。

由此可见,司马南为了蹭流量,践踏民营企业,扰乱社会发展秩序,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平台对司马南的处罚,也仅仅是封号,这种低成本的处罚,不足以威慑到这些扰乱网络营商环境的“独立评论人士”,表面上是独立发声,实则是内心有一笔买卖在盘算。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描绘了中国企业很多失败的样本,很多红极一时的企业走向没落,这其中的原因有企业创始人的“独特魅力”,他们在企业以及社会制度不健全背景下,把企业带入一种“狂飙”模式。民营企业与时代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很多民营企业家落下一个灰头土脸,身陷囹圄结局,而地方政府也背负骂名。从这点来看,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地方政府也需要不断提高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舒适空间。更多人通过民营企业血泪史更清晰意识到,一个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此外,法律为企业保驾护航,才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好的方式。

现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达成新的共识,也凝聚更多热情。这种得来不易的努力是社会民众重新审视民营经济的贡献得出的结论。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成熟,他们不惧怕外面风浪,但是也害怕内部有人煽风点火,因为这样的风向往往会让企业腹背受敌。中国企业出海本来压力大,如果有人故意使坏,那真有一种“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

民营企业的发展地位不会被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占有一席之地。持续不变的政策加持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而不断优化的网络环境治理,可以减少一些企业被杂音干扰,坚定他们谋求发展的信念。

良性的社会有杂音不可怕,就怕他们夹带私货为了一己私利而践踏法律法规,明明违规,还异常嚣张跋扈。这是优化营商环境该整治的地方,网络平台也应该意识到司马南之流的危害所在,提高他们作恶的门槛,而监管者也该管一管司马南之流了。

0 阅读:11

锐天涯观察

简介:锐天涯观察:小阅读,大收益 。传递热点事件及相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