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去库存,以价换量是主旋律

36氪 2024-06-21 11:01:25

“517新政”之后,北京楼市还没释放下一步信息,部分购房者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入市托底,使得二手房市场延续了3月份以来的成交恢复行情。

二手房市场的“热”,刺激到了新房市场的“冷”,一些项目开始打明牌:以价换量。但新房对底价的不断试探,暂时由南城某项目终结了——这是一个官方信号,市场需要底部预期,而不是“恶性降价”。

不过,经过上半年的不断试探、拉扯,北京楼市显现了5个信号。

01 悬浮的价格,降出来的性价比

北京四环成为一个“ip”,五环成为一道分水岭。

放眼整个北京,四环至五环越来越成为稀缺地段,只要在这个区间,项目都会称自己为“四环盘”。

西四环的海淀鲜少供地,北四环和东四环的新项目一般要单价10万+起,只有从朝阳十八里店到丰台大瓦窑这片四环-五环的区域,有大量新项目,并一直努力在价格上“填补洼地”,逐渐奔8万+。

今年降价最激烈的也是这个区域。

大瓦窑中建和颂九里一开盘就选择了降价抢客,销售均价比指导价低约1万元/平米,特价房的价格更低,备案价859万元的特价房低至738万,实际售价6.56万/平米,只比拿地价高了1万元/平米,相当于亏本换流速。

西红门招商臻园,指导价7.2万/平米,首期开盘均价6.4万/平米,实际成交价不到6.3万/平米,即使降价9000元/平米,网签去化率也只有11.6%。

新房难卖, 根本原因是北京二手房价格跌了一年之后,对比之下新盘性价比变低了,西四环、北四环、东四环这三个区域的新盘还有稀缺性可言,但南四环-五环的新盘竞争对手很多,新房-二手房之间的价格缝差很大,不降价就没有流速。

来源:克而瑞

据克而瑞统计,1-5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59600套,同比下跌18.5%,但5月延续了回暖趋势。对比之下,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含普通住宅、别墅,不包括共有产权房)新增供应2446套,环比上涨30.7%,成交2822套,环比下跌2.8%,同比下跌了41.7%。

前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只有2560套,供需之间的价格平衡线还没有建立。

四环-五环之间的新房价格豪宅化,以及新增供应向五环外集中,与市区接近20%的二手房价格下降相比,购房需求被挤压到了二手房市场,进行了平替,所以出现了二手房市场回暖、新房市场冷的反差。

新房要想打破僵局,必须变得更有性价比,这是今年下半年北京新房市场的主流走向。

来源:克而瑞

02 项目越“陈”越成“老大难”,会趋向重点去库存

市场整体成交量下滑,对之前的“陈年”项目去库存压力最大,虽然今年前5月北京有意控制节奏,同比去年住宅用地供应下降了3.3%(建筑面积),但因为房企回归一二线等因素,1-5月北京住宅用地成交反而大幅上涨70%。(建筑面积)

新的项目在下半年入市,将给之前成交的现在销售不理想的项目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2022年拿地和2023年上半年拿地的项目,旧盘和新盘之间已经出现了产品代际差。

同时,丰台花乡、大瓦窑板块的价格战也是今年1月新拿地的项目发起的,时间优势带来的财务成本和产品优势,会让新入市项目更从容,老项目更被动。

来源:中指研究院

截至6月上旬,北京新房可售套数约7.5万套,去化周期约26.9个月,目前还有一大批2022年至2023年6月拿地的项目去化不尽如人意。

石景山五里坨中交远洋那么小镇,2022年9月拿地,2023年6月22日取证至今一年,网签12套,网签去化率2.4%。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丰台首开君礼著,2022年9月拿地,2023年2月取得预售证,共354套住宅,网签140套,网签去化39.5%,网签金额20.2亿元,略微超过地价的一半。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门头沟中建长安麓院,2022年11月拿地,2023年5月取证,合计324套房源,网签96套,网签去化率29.6%,实际成交价比预售指导价低近1万/平米。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通州颐瑞府,2023年2月拿地,2023年11月拿证,172套预售房源,目前只网签24套,网签去化率14%。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北京建工揽星樾,2023年6月拿地,2023年11月取证,半年内网签226套,网签去化率23%,销售指导价2.7万/平米,成交均价21332元/平米,折扣相当于79折,属于以价换量。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保利璟山和煦,2023年6月在中海的大本营以12%的溢价率抢下一块地,2023年9月就取得798套房源的预售许可证,至今网签173套,网签去化率21.7%,36.2亿元地价款,目前只网签回款了10.4亿元。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顺义璟上兰园,位于顺义比较热门的后沙峪板块,2023年6月拿地,2023年11月取证,至今半年时间,只网签36套,去化8.7%,销售指导价5.8万/平米,实际成交价4.9万/平米,比同时期拿地的建发观云低了约6000元/平米,价格低又去化慢,实属老大难。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丰台森与天成,2023年6月拿地,2023年11月、12月两批次取证1040套房源,目前网签108套,网签去化率10.4%,拿地时50亿的地价,截至目前网签金额只有不到8.1亿网签。

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这些项目在拿地一年到近两年之间,网签金额普遍不到拿地成本的一半,整体去化率较低,产品已经定型,未来有较大的让价压力。比如,北京建工揽星樾开盘卖得还可以,但这个月一共才卖出4套,流速下降非常明显,越晚出应对策略,付出的成本会越高。

2023年9月之后拿地的,中海石景山、通州建投国贸瑨上等项目销售也不理想。就整体市场而言,丰台、顺义、石景山的市场下滑比较明显,昌平、房山因为产业和价格的原因,表现尚可,但目前新房市场没有明显回暖迹象,库存会继续走高,在新入市项目深度卷产品的情况下,老项目如何解决销售问题?恐怕动用价格工具已不可避免。

03 新项目装标越来越高,赠送面积几乎成“标配”

最近昌平南一个项目的销售中心开放,项目设计师在介绍产品的时候说,项目在做室内精装的时候,把能做柜子的地方都做了柜子,鞋柜、衣柜、橱柜、餐边柜、飘窗柜、家政间储物柜、大镜柜……四居室配置的柜子接近20个,所有户型“全屋柜体一站式配齐”。

精装配置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北京市场卷产品的一个趋势,因为户型设计的定型节点会相对较早,确定之后难以大改,一旦后期发现市场反馈不理想,项目想要增加产品力,大概率只能卷精装。

据说,顺义保利颐璟和煦售价3.7万/平米,精装标准3000元/平米,精装成本超过了售价的8%。

相比几年前,目前北京楼市的装标普遍提升了30-50%,这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个别项目的精装成本甚至能占到建造总成本的20%左右。

所以,有项目营销人士提醒:必须把精装成本前置,从决定拿地的一刻就要把精装成本算进来。

除了精装配置提升带来的成本,还有很多建筑成本也在增加,比如:阳台。目前,北京带阳台的项目数量在不断增加,部分项目甚至做了南北双阳台。大面积的赠送、开窗也在不断拉高建造成本。

赠送的面积越多,需要精装的面积也会相应增加,两者已经形成了成本上涨循环。不过,只要能卖出去房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04 土拍逻辑变了,房企拿地要算动态成本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逻辑变化,土拍市场的逻辑也在变化。

一方面,企业内部对投拓的要求越来越高,负责拿地的团队不仅要会算项目红线内的账,还要会算大账,预判未来的地价走势,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测算项目上市之后的市场压力、去化周期,给出一个动态成本-盈利区间。

楼市低谷,房企的容错率越来越低,一个几十亿级别的项目就有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因此,项目策略即企业战略,趋势之下,一个项目如何算账,会趋向于从企业运营角度考虑和分析。

另一方面,北京出让的土地开始有“不纯粹”的趋势,这是未来土地市场释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之前,北京出让土地时也会经常“搭配”不同性质的土地,但通常是商业、学校、市政,以及非商品类住宅,但今年出让规则开始发生改变,北京采取了“住宅+产业+配套”的组合供地方式,在最近出让的酒仙桥组团地块中,甚至采取将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地块“捆绑”出让。

这样的出让方式实际上抬高了房企在北京的拿地门槛,总价更高,土地成本测算更加复杂,限制条件更多。

据CREIS中指数据,今年1-5月,北京拿地金额排名TOP10中,已经没有一家民营房企,中建、中海、华润及北京市属国企“控股”土地市场。

有民营房企明确表示,目前在北京没有明确的拿地计划,不抢了。民营房企只有“搭伙”,才能上车。

来源:中指研究院

05 二手房交易量出现稳定信号,政策“调频”可能会下降

北京新房市场的竞争刚刚开始,但二手房市场已经出现了企稳迹象。

今年3月至5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分别为:14280套、13354套、13383套,6月1-19日,二手住宅总网签量已经超过了8000套,6月整月大概率依然会在1.3万套以上。

期间,6月11日-14日,北京二手住宅网签短暂的下降到了400套以下,但之后又抬头回升,6月19日,单日网签739套。

北京二手房成交连续4个月维持在1.3万套以上,是一个市场企稳的信号,虽然1-5月总成交量59600套,同比下跌18.5%,不及2023年同期,但成交曲线要比去年平滑。

这个阶段的市场成交量是低价换来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跌1.2%,同比下跌8.6%。低价依然是促进成交的主因。

来源:丽兹行

截至6月20日,贝壳找房平台显示的数据,北京二手房挂牌量133653套,比月初下降约7000套。

中介员工表示,北京二手房成交主要集中在同类型的低价房源,随着这些房源的消化,议价空间正在缩小,但不具备涨价动力,因为目前只有着急的卖家,没有着急的买家。

随着二手房市场回暖,北京在全国“517新政”之后,一直迟迟没有发布地方版调控政策,这意味着北京的降首付、降贷款利率暂时卡壳了。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的政策底线比其它城市高很多,如果市场企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将会非常审慎。

行至年中,北京楼市显现了非常强的博弈特征,各种力量角力,新房、二手房相互分流,逐步达成性价比回归、以价换量的共识,在价格下行中隐约筑底,进入慢节奏波动阶段。

2 阅读:618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3:09

    土地红利已经成为过去,房产税时代即将到来!房子必将成为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