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华国锋退休后被查,黄克诚为何会说:大胆调查,后果他来负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6-22 16:47:01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是查什么?”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首任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问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具体的工作内容。

陈云结结实实的回答了三个字:“抓党风!”

对此,黄克诚表示极为赞同,他经常告诫中纪委的同事们:“在其位,谋其政,绝不能像‘混世魔王’一样在纪律检查委员会里马马虎虎,昏天黑地的混。要敢于处理棘手的问题。”

中纪委一经成立,黄克诚就收到了大量的群众举报信。有的是关于公款吃喝,有的是关于滥用职权,还有的只是“公车私用”。

黄克诚秉公执法,坚决不顾“老情谊”“老面子”“不怕撕破脸皮”。诸如杨勇、张震,这样的老部下,黄克诚也是该查就查,该问就问。

只是1980年,黄克诚收到了群众关于华国锋的信。

华国锋曾是国家领导人,1980年刚卸任国务院总理,准备退居二线。

那么,黄克诚是怎么做的,会给“首长”面子吗?

黄克诚:越是老部下,越要严格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胡耀邦叩响了黄克诚家的大门。

胡耀邦单刀直入,表示马上要成立“中纪委”,而黄克诚刚正廉洁,铁面无私,让他去主持工作再合适不过。

“中纪委”成立时,陈云给了“抓党风”这三个字的指示,黄克诚对此十分赞同:“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抓党风,要整顿党风,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转变党风,党风搞好了,我们就有希望!”

如何抓党风?黄克诚有他自己的一套。

黄克诚上任后,立刻起草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写道:“一个高级干部的宿舍只能有一处,不得同时占用两处;调到外地工作时,应将原住房交回”;“高级干部外出视察和检查工作,不能携带家属子女和无关人员”;“除外事活动外不得在公共娱乐场所为高级干部设特座”;“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

同时,黄克诚还要求纪检部门“下一点狠心,改变软弱的状况,不要怕得罪人。”

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情况,黄克诚特地开设了“中纪委”信箱。

每天送来的举报信络绎不绝,而黄克诚秉持“有举必查,一查到底”的原则,工作开展的雷厉风行。

有次,工作人员给黄克诚送来了一份关于杨勇和张震的举报材料。

这两位都是功勋宿将,也都是黄克诚的老部下。

有人举报,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了给张震送行,也为了欢迎张才千等人,在京西宾馆,设宴请客,一顿饭就吃掉了四百元。

黄克诚看罢,当即要求彻查。

不过,手下有人劝他,只是吃顿饭而已,不必“小题大做”。

“越是老部下,越要严格要求,不然怎么服众?”黄克诚当即火冒三丈,怒斥一顿后,语重心长的说:“群众既然有反映,那我们就一定要查。查个水落石出,才是真的皆大欢喜。”

说罢,黄克诚立即给杨勇去了电话:“你官做大了,老虎屁股就摸不得了?”

杨勇赶忙解释,那四百元是自己从津贴里拿出的,没有滥用公款。

同时,杨勇也向黄克诚作了检讨,表示以后不会再犯。

黄克诚在任,拿下了几个大官?

1980年10月,《人民日报》发了条特殊的新闻稿,报道商务部的某科员在北京丰泽园饭庄,欠了120元的饭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丰泽园的某位年轻厨师,当面向黄克诚举报--商务部某工作人员,吃饭赊账长达半年之久。

黄克诚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事,先是勒令那名科员还上了饭费,接着全党通报,并请《人民日报》发文批评。

此事发生后,有些人觉得黄克诚过于“不给面子”。

黄克诚说:“现在群众对干部搞特殊不满,不就是因为领导干部不自觉,搞特殊化吗?难道 领导干部就不能批评了,做错事就不能见报了?有什么不得了?舆论监督,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有什么不好?”

老百姓对秉公执法的黄克诚心服口服,都夸赞道:“不愧是毛主席带出来的兵!”

不久后,又发生了“渤海二号”钻探船特大事故。

作为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亲自赶赴事故现场,要求先对受害者家属予以相应补偿,接着开始追查责任人。

查明情况后,黄克诚坚持要严惩相关责任人,凡事牵扯到事故的,从上到下一撸到底。

不论是贪官污吏,还是玩忽职守者,听到黄克诚这三个字,都忍不住瑟瑟发抖。

黄克诚三令五申,要求官员们不得接收礼物。

不过,化工部有位处长,在对外工作时拿了对方的礼品。

虽然礼物价值不高,但黄克诚坚持要作处理,第一次给了党内警告处分,进一步核实后,发现处理太轻,事隔半年,中纪委又作出第二次处理:给予留党察看二年和撤销党内一切职务的处分。

黄克诚主持中纪委的工作,铁面无私,为了服众,当然要以身作则。

国家按照黄克诚的职务标准,给他安排了新房。

但黄克诚坚决不住,国家又要给他翻修老房子。

“我们国家现在还穷,群众住房更困难,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黄克诚直截了当的拒绝道:“还是把搬迁、翻修的钱省下未,用在当用之处吧!”

有次,黄克诚正睡着觉,有几块墙皮突然从上面脱落,险些砸到床上。

这种情况,再不翻新,怕是不行了。黄克诚只好勉强同意,进行简单的修整。

当听说维修费要花几万元时,他又不同意了:“花这么多钱去维修没有必要,简单地修一修,不漏水就可以了。”

结果一个修理工只用了大半天时间,爬上屋顶把漏水的地方修补一下就算完工了。

轮到黄克诚去北京西郊玉泉山疗养时,他表示工作繁重,等过段时间再说。

好不容易答应去了,黄克诚又提了几点要求:首先,在玉泉山的伙食费,全部由个人承担;其次,只带工作人员去住,家属子女不要去。

某个周末,黄克诚的小孙子很想念他,哭着闹着让爸妈带去了玉泉山。

孩子来了,黄克诚很高兴,不过告诫他们只能在这待一天,天黑了就得走。

小孙子玩着玩着,不小心打坏了一个茶杯,黄克诚立即让工作人员买一个新的补上。

“这里的东西坏了再去领一个就行了,用不着自己买。”工作人员不以为意。

黄克诚皱紧眉头,严肃地说:“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军队的规矩,什么时候也不能违背。我是个老兵了,不能因为今天当了高级干部就不守规矩,搞特殊化!”

黄克诚迟暮,为何拒绝治疗?

“你办事,我放心!”毛主席的这一句话,是对华国锋能力的最大肯定。

而毛主席去世后,作为接班人的华国锋,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从1979年后,华国锋逐渐萌生退意,并在次年即1980年卸任国务院总理。

就在这一年,黄克诚接到了有关华国锋的信件。

有群众反映了三件事:第一,华国锋去江苏视察时沿途搞戒严,影响交通;第二,有人把华国锋在党校作报告时坐过的椅子送到博物馆展览;第三,山西地方在华国锋的故乡山西交城为其修故居和建纪念馆。

华老的为人,黄克诚很清楚,他也相信这三件事,华老毫不知情。

所以,黄克诚先给华国锋写信,说明了群众反映的这三件事,同时准备派人分赴三地进行调查。

“你们要大胆调查,一切后果由我黄克诚负责!”调查人员出发前,黄克诚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之所以要说这样的话,黄克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考虑:

首先,此事涉及到德高望重的华老,工作人员调查时,肯定有所顾及;

其次,黄克诚早年任湖南省委书记时,华国锋先后任湖南湘阴县和湘潭县县委书记等职,其为人忠厚,谦逊平和,作风务实,从不张扬,是一位可以沟通、听得进不同意见的领导人。

黄克诚相信,调查以上三件事,华国锋是会配合与理解的。

查出真相,也好还华国锋清白。

果然,还没等调查组出发,黄克诚就接到了华国锋的回信。

华国锋就那三件事作了逐一说明:江苏封路、椅子进博物馆、山西建纪念馆,华国锋毫不知情。

调查以后,华国锋给相关单位去了电话,提出批评,椅子撤出、纪念馆停建。

黄克诚高兴地说:“调查组可以不去了!为了还华国锋同志清白,他的回信,要贴在《党风党纪》刊物上。”

1986年12月,黄克诚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剧,他愈发的抗拒治疗。他总是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不必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

只要黄克诚一醒来,就会自己拔掉针头和氧气。他反复强调:“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

黄克诚为了国家,一生兢兢业业,却不想让国家为自己花费分毫。

黄克诚将军,是真的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35 阅读:8857
评论列表
  • 2024-06-28 11:33

    将军作风正派

  • 2024-06-28 08:56

    给黄克诚将军点赞

  • 2024-06-28 08:41

    军中圣人黄克诚大将,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有意见从不保留,一辈子唱红脸,从不妥协。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