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彩色老照片:北京和广州菜市口处斩囚犯;清军新旧军队对比

历史小破 2024-06-28 11:45:32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一组清末的彩色老照片映入眼帘,它们仿佛是一道穿越时空的桥梁,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清末社会的风貌,更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以及社会变迁的微妙细节。

1902 ——1905 年的这段岁月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北京菜市口一位表情肃穆的官员,正坐在高头大马上在人群中间,高声宣读着皇上的“勾决”圣旨。

菜市口,这个位于宣武门外的地方,向来是个热闹非凡的所在。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众多的菜摊,新鲜的蔬菜琳琅满目;一家家店铺鳞次栉比,生意兴隆。来来往往的行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也正因这里人员密集,流量巨大,所以选择在此行刑,便能轻而易举地引起众多人的围观。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公开的惩戒方式,给民众以强烈的警示。

1902—1905年,北京菜市口,犯人面色惨白,脖颈向前伸出,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然而却又带着一丝解脱,引颈受刑。一旁的刽子手面无表情,肌肉紧绷,手中那沉重的大刀已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而残酷的光芒。

死囚被身强力壮的差役死死摁倒在地,丝毫无法动弹,他的身体在不停地颤抖,汗水浸湿了衣衫。此刻,周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等那手起刀落的“咔嚓”一下,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沈曾植,浙江嘉兴人,他进士出身,曾在刑部、总理衙门等任职,后从事教育。沈曾植学贯中西,著述颇丰,为“中国大儒”,与曾熙、李瑞清、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其诗词作品众多,书法取法北碑,影响众多书法家。

1908年,广东广州菜市口外,气氛压抑而沉重,即将被问斩的囚犯们正木然地等待着行刑官的到来。

他们的脖子上醒目地挂着写有罪名的“牙牌”,那空洞无神的双眼无助地看着眼前外国人的镜头,仿佛想要透过这镜头向世界发出最后的呐喊,然而此刻,他们的心早已破碎死寂。

周围的空间被人群挤得密不通风,熙熙攘攘的人们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些围观者,他们就是鲁迅笔下那令人痛心疾首、麻木不仁的“看客”。他们对他人的生死漠不关心,只把这血腥的场景当作一场无聊的消遣,将自己的冷漠与愚昧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末,从这张留存的照片中我们能获取诸多信息。左侧那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其着装与右侧有所不同,独特的风貌暗示着他们所受的特别训练。步枪配备刺刀,展现出一定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然而,即便有这样看似不错的条件,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或许仍不尽人意。关键问题恐怕在于指挥的官员。门口身着老式官服的军官,其思想的陈旧与保守一目了然。他与右侧的士兵如出一辙,在这样的官员指挥下,精锐之师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这就好比一艘精良的船只,若没有出色的舵手引领方向,也难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顺利前行。

这组清末彩色老照片如同一部无声的历史纪录片,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更让我们对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这些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它们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

0 阅读:17

历史小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