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还是不是“避风港”?

正好的 2024-03-20 08:23:15

近年来,随利好政策频出, A股市场连续反弹,上证指数一度强势走出“八连阳”,再回3000点以上。这时候,有人要问,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很棒的红利策略,现在还奏效吗?

我的答案是:红利策略依然奏效,它依然是市场波动的“避风港”。作为聚焦央企和红利策略两大特点的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今年以来更是累计上涨8.7%,表现亮眼。

第一,红利逻辑仍然奏效!

红利策略是以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投资策略。分红很重要。如果股市关门,市场参与者没法以“更高”价格的卖出来实现“资本增值”,那么作为公司股东,我们实现股东回报只有一个途径——分红。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红利策略就是股票投资中经典投资策略之一。在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著作中,分红一直被重点强调,认为“分红回报是公司成长中重要可靠的部分。”

从国际经验来看,红利因子能够带来稳定的超额收益。红利类ETF在海外Smart Beta ETF中占比最高,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良好。截至2022年底,全球红利策略指数产品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是除风格指数外跟踪规模最大的策略指数类型。

过去,红利策略在国内并不受待见,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高速发展,赚快钱的机会遍地都是。但是眼下,随着GDP总量的提高、增速的下滑,大家也开始慢慢降低收益预期,养成赚慢钱的思维。在经济下行的悲观时期,资金会格外关注公司的股息率,因为通过股息率选取的高分红上市企业更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红利策略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获得了市场和资金的青睐,但是咱们一定要注意,红利策略并非没有风险,红利投资有一个重要的参考锚点,就是“估值”。

简单来说,一个公司过高的估值会侵蚀其分红带来的投资效能,也会侵蚀红利策略的收益。

第二,如火如荼的“中特估”行情。

基于估值,低估值的央企成为红利策略绝佳的标的。

一方面,央企重视投资者回报,不断提高现金分红水平。2015至2021年间,央企上市公司分红数量、分红金额均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2022年,央企分红总额更是接近6800亿元。同时,央企在分红连续性与增长性方面表现优秀,超过一半上市公司连续5年分红,五分之一上市公司连续3年红利增长。

另一方面,央企通常集中于传统行业,从事基础性业务,业绩增长不突出,甚至有些公司存在公司治理不科学,企业文化缺乏活力等等问题,导致他们在二级市场上的估值不高。

高分红+低估值,央企的投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尤其是,2022年11月监管领导公开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之后,高层对央国企的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不再考核净利润总额,而是新增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更加关注央国企的盈利质量和创新能力。大众对于央企“非市场化”、“低效率”的认知,应该改变了!

作为对照,从2022年伊始,中特估行情便如同涅槃重生的凤凰,翱翔于资本市场的天际。

第三,红利+央企,强强联合的“央企红利50”指数

央企红利50ETF所跟踪的指数正是将分红与回购纳入统筹考虑的央企股东回报指数。

该指数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分红回购水平较高的50只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综合反映了高分红央企上市公司的表现。在指数编制方面,创造性地将回购纳入现金分红来计算,将股票回购视为一种分红方式,改进传统的红利指数编制方法。该指数不仅在选股上考虑红利因子,同时也在加权方式上采用现金分红和回购占总市值比例加权,进一步提高红利因子强度。

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兼具了防守与进攻的特点。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2月末,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近三年上涨25.50%。更为醒目的一点是,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整体最大回撤水平优势明显,近五年最大回撤仅22%,大幅低于主流宽基指数的回撤水平。

看好红利+央企策略的朋友,可以关注。

0 阅读:8

正好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