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估值恐惧,我更不愿错过一整个新周期!

正好的 2024-04-14 02:56:01

AI可以说是这两年资本市场最大的热点主体。 在美股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均刮起了一波热潮。投资者对AI的追捧异常火热。风险投资市场中,2023年,风险投资在美国超过1/4的投资流向了人工智能相关公司。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开始担心,担心人工智能的投资会不会过热。要知道,在互联网泡沫的顶峰时期,那时候的科技巨头的PE是60.1,与现在相距不远。

但是对我来说,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代表着下一个增长周期,我们不能因为虚妄的担心,错过一整个周期!

第一,AI仍是投资主线。

2023年全球AI产业已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2024年2月16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能够包括多个角色、特定动作和详细背景的视频,视频最长可达60秒。如果说2023年ChatGPT的破圈是引发各界对AI关注度的大幅提升和预期快速上行,那么当下即进入了AIGC商业化应用的正式起点。

环顾历史,科技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周期规律。对于每一轮的科技革命,在采用新技术的早期阶段,投资者会迅速跟上趋势,而很少考虑这种创新实际上会给某家公司带来多大的经济影响。就人工智能的现状而言,很多投资者认为现在可能正处于技术触发和膨胀预期的顶峰之间。

用简单的话说,人工智能代表的科技变革,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是一项超长期的发展机遇,眼下,我们不过是站在了周期的起点。板块短期波动固然难以避免,但是从超长期视角看,短期波动不足畏惧。

第二,AI领域,我最看好软件赛道。

AI技术爆发催生国内软件行业新增长曲线。微软推出基于GPT-4的办公助手Copilot,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命令和互动的方式,让Copilot帮你润色Word文档、分析Excel表格、快速生成PPT幻灯片、写Outlook工作周报等。

可以这么说,AI从根本上改变用户与电脑的交互方式,用户过去仅能掌握软件成千上万个命令中的少数,而现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解锁各种功能。国产软件+GPT同样具备很高的可行性,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除开AI的东风,国内软件赛道还享受政策红利。在中美摩擦加剧、20大报告明确表示要进行软件方面“国产替代”的时代背景下,“国产化”这一大趋势也加入国内的企业软件的大趋势之中。

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以专章论述国家安全,提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高层出台多项重大政策支持信创发展,促进软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第三,普通人参与人工智能的最佳姿势。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趋势清晰可见,但是过程的蜿蜒曲折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警惕。普通投资者在参与投资时,不妨以定投指数基金的方式,分批布局,压制风险的同时,享受人工智能赛道的红利。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聚焦计算机行业,细分来看,以软件开发为主。指数成份股中,占比前三的细分行业是横向通用软件、垂直应用软件和IT服务,共计占比93.6%。

指数成分股涉及的软件相关热门主题更是众多,包括但不限于:

数据要素(国联股份、同花顺、广联达等)、人工智能(三六零、四维图新、光环新网等)、信创(朗新科技、航天信息、恒生电子等)、时空大数据(电科网安、用友网络、太极股份等),以及华为产业链、英伟达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

截至2023年12月8日,中证软件服务指数PS TTM为4.64倍,估值百分位为35.98%,估值下杀的空间小、修复概率大,由此当前的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此外,中证软件服务指数的研发投入高,成长性属性突出。从A股历史结果来看,兼具研发投入能力和创新意愿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研发->业绩”的良性循环。不管是从估值层面是盈利层面来看,当下都处于定投开始的较好时机。

说在最后: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棒球理论。专注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就像是一名正在参加比赛的击球手。他们非常有耐心,愿意等待,直到他们等到自己可以击中的那个投球:一个被低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的美妙之处正在于,你不必对所有的投资机会都急于做出反应。

投资AI这种新的、快速成长的行业,依然有很多假设、未知和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应当选好自己有把握的机会,再坚决出手。

0 阅读:0

正好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