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隐藏的历史:刘璋、刘瑁兄弟的夺嫡大战,其残忍程度出人意料

王玄陵有笔札 2024-03-27 09:04:29

关于刘璋的上位问题,史书中记载的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事实上,透过历史的字缝罅隙,我们仍旧能够捕捉到一些痕迹,汉末群雄后裔的夺嫡之争,正是从这个懦弱无能的刘璋开始的。

刘焉的四个儿子,其中刘范、刘诞能力出众,但是早先在长安被李傕所杀。老三刘瑁,曾在大将军府担任别部司马,其真实能力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应该是有一定才干的。刘焉赴任益州的时候,将刘瑁带到了益州,从此便一直跟在身边。

刘焉早有僭越的野心,听闻吴懿的堂妹吴氏,相者说她有大贵之相,所以为刘瑁聘为妻室。这虽然不能说明刘瑁就是他心中指定的接位人,但至少说明刘焉对老三刘瑁还是认可的。

刘焉死后, 据《三国志》记载,州中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所以才共同拥立刘璋为继位人。这里用了一个“等”字,说明在刘焉后期,二子之间的背后早就形成了派系。这个“等”字所代表的,除了巴西人赵韪以外,据《华阳国志》可知应该还有广汉人王商。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刘璋的老丈人庞羲。所以,这三个人也是刘璋执政早期真正的实权派。

从刘璋后来的表现看,这其中的关节,显然不可能是“贪璋温仁”这么简单,或许赵韪等人确实有立刘璋为傀儡的想法,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他们应该都是刘璋派系的重要成员。

这三个人经历背景各不相同,为什么都会聚在刘璋的身边呢?

赵韪本就是益州豪族,早年跟随刘焉辞官回到益州,在益州颇有影响力,是刘焉集团的元老人物。王商同样也是益州的豪族,而且应该属于名士之流,在文人名士之间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但是,在刘焉执政时期,因为他客居益州,益州豪强对他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所以曾经发生过贾龙、任歧之乱,他也曾经大肆清理益州豪右。刘焉野心大,为政强势,所以像赵韪、王商这种益州豪强,难免会受到他的猜忌与防备。在这种背景之下,在长安担任奉车都尉的刘璋到益州后,他们便选择了另起炉灶,来烧刘璋这座冷灶。

而庞羲的资历根基相对较浅,在刘范、刘诞被杀后,他才护送二人及刘璋的家小前往益州,彼时刘焉已经是强弩之末,不久之后就病死了。为了在益州能够站稳脚跟,自然也选择了站在刘璋这一边,毕竟他对刘璋是有恩情的,所以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璋的儿子刘循。

这样一来,也就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共同推举刘璋为益州刺史了。

那么,面对刘璋集团如此大的动作,刘瑁和他背后的势力难道无动于衷吗?当然不会,事实上,刘璋继位之初,益州就发动了一场叛乱。益州将领沈弥、娄发、甘宁反叛,带兵攻打刘璋,后来因为失败逃入荆州。

试想,他们几个武将为什么会反叛,难道是想趁益州易主之际夺取州郡吗?想来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事情发生在刘璋上位之初,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此事和被夺走刺史之位的刘瑁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我估计,在刘璋阴谋上位以后,刘瑁曾经发起过一次反击,结果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是被刘璋软禁起来了。

刘瑁失势以后,他背后的势力却并没有完全消失,想来还会残存着许多权利争夺的暗流,从《三国志》中我们也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建安十三年,曹操定荆州,刘璋忙遣河内人阴溥致意曹操,结果曹操加刘璋为振威将军,并且加刘瑁为平寇将军。此事曹操究竟是何居心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曹操并不认可刘璋的益州刺史的身份,二种是阴溥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结果此事过后,史书中再也不见阴溥此人的踪影,而且刘瑁在不久以后“狂疾物故”,翻译过来就是得疯病死了。这其中的因由有些耐人寻味,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是刘璋的手笔。

果然不久以后,刘璋又派遣别驾张肃去致意曹操,这次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张肃被曹操表奏为广汉太守,刘璋便让张肃之弟张松接任益州别驾,可见刘璋对张肃这趟差事是相当满意的。两下对比,有些事情也就能想明白了。

除此以外,刘备攻打涪城之时,刘瑁一系的重要成员吴懿,在阵前倒戈、不战而降,也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璋时期益州的权力结构,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有着多股暗流。除了赵韪、庞羲、李异这些恃功自傲的元老功臣以外,还有刘瑁一系夺嫡之争残存的势力,这两者都是刘璋集团最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刘备攻打益州的过程中,刘璋手下的文臣武将,其表现是天壤之别。有的如王累死谏、黄权死守,有的如吴懿、庞羲不战而降。

读《三国志·刘二牧传》

《三国志精解系列》第17篇

0 阅读:0

王玄陵有笔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