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防小儿暑热症

金选医课 2024-06-18 01:46:16

进入盛夏高温时期,有些小儿没有感染和中暑,却出现发热不退的症状,称为小儿暑热症,多见于半岁至3岁小儿,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还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酷暑环境,在我国天气酷热的南方及中南地区,此病更为常见。

暑热症小儿的症状主要是发热,还可伴有烦躁、哭闹、唇干舌燥、口渴、饮水多、小便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等表现,到医院抽血做血常规、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没有异常改变。因此,医生把暑热症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喝、多尿,少汗。发热可持续1~3个月,体温在38~39℃之间,气温越热,体温越高,即使用退烧药也无法使体温降下来,只有待天气凉爽时,体温才会下降。秋凉之后,暑热症便不药而愈。

暑热症患儿因持久发热,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感染,故应引起家长的重视,积极予以治疗。此病在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中药则可对症治疗,但需要分几种情况:

持续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肢体乏力,胸闷不适,懒于说话,食欲差,大便稀烂,舌尖红,苔白,需清暑解热、健脾化湿,用荷梗、薄荷、藿香、神曲、青蒿、金银花、六一散等煎服。

若持续发热,午后体温更高,常在39~40℃之间,心烦,冒汗,喜欢喝冷饮,小便多,疲乏、消瘦、舌红、苔黄,则应清暑泄热,要用生石膏、人参叶、知母、甘草、薄荷等煎服。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无其他并发症且各项检验参数正常的情况下,千万别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但无效,还可能导致腹泻、耐药等不良后果。

在用药的同时,针对性选择具有清热、解渴、健脾、利湿利尿等功效的食疗方,往往可收到较好效果,如荷叶冬瓜汤适用于低热、口渴心烦者;五味枸杞饮适宜暑热、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者;鲜黄瓜汁适合身热口干、心烦面赤、少尿者;荷叶百合绿豆汤适宜有头胀、腹泻、心烦口渴者。

对患儿护理也非常重要:注意居室通风、凉爽,给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尿布。睡前给患儿用温水洗浴,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并预防夜间体温过高。对持续发热、口渴的患儿,要及时补充水份,可以让他喝一些淡盐凉开水。少数患儿持续高热,有时甚至伴有惊厥、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如出现以下情况,应注意正确处理,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患儿因发热而出现头痛、眩晕、疲乏、高热、呼吸脉搏快,可用冰袋敷额头,或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但不能将体温骤然降至38℃以下,以免出现抽搐;同时每10分钟测一次体温,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小儿若因高温出现大汗淋漓、疲乏、虚脱、四肢冰凉、血压偏低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昏迷,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平卧或将头部放低,饮用微凉的淡盐水,同时准备送医院治疗。

小儿因烈日暴晒,可能发生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和嗜睡。应立即将孩子转移至阴凉处,用凉毛巾或凉水袋进行头部降温,一般可较快恢复正常,若超过2小时症状还存在,则必须送院医治。

0 阅读:13

金选医课

简介:致力于缩小你和医生之间的信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