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黑帮大佬顾竹轩的远见:把15岁幼子送到延安,解放后安度晚年

人间档案历史侃 2024-06-19 14:26:45

1933年6月19日,《申报》报道了一条轰动新闻:昨晨一时零五分,大世界游戏场经理唐嘉鹏被仇家开枪暗杀身死 。

大世界游戏场,是上海“三大亨”之一黄金荣的地盘。

眼看自己的手下在老巢门口被枪杀,黄金荣怒发冲天。他要求法租界督察金九龄务必抓获凶手,为唐嘉鹏报仇雪恨。

金九龄慑于黄金荣的势力,很快就抓到了元凶王兴高。

可是这个王兴高来头也不小,他是上海黑帮后起之秀、“苏北大亨”顾竹轩的徒弟。

这场凶杀案背后,其实是两股帮派势力的博弈,一时间,上海滩人心惶惶,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苏北大亨”的发家史

顾竹轩是苏北人,他的童年一直与贫穷、饥饿相随,七八岁时就与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一样,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顾竹轩逐渐无法不忍受家贫带来的种种痛苦。

这个充满魄力的年轻人向乡邻借了五吊钱,徒步走到泰州,然后乘船到了向往已久的东方大都会、传说中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滩。

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他,和绝大多数来讨生活的穷人一样,只能挤在“贫民窟”里,靠做马路工、拉黄包车维持生计。

如果一直这么干下去,他也许会成为上海版的“骆驼祥子”。

可是顾竹轩野心勃勃,不甘心一辈子当个黄包车夫。他靠着力气和心计,赢得了“飞星黄包车公司”的德国老板的器重。

一战爆发后,德国老板要回国,就把公司廉价转让给了顾竹轩。

从此,他踏上了发迹之路,顾竹轩对上巴结巡捕,对下体谅车夫,车行越开越大,很快成了人力车行业的“大王”。

但是从“车夫”到“车老板”还远远不够。

上世纪初的上海,帮会林立,黑社会横行,青帮一家独大,其他势力鱼龙混杂。

顾竹轩很清楚,要拥有自己的地盘,他必须选择一个帮派当靠山。

他在老乡王德奎和江幼眉的介绍下,拜青帮大佬、大字辈的头目刘登阶为“大哥”,正式加入了帮派。

顾竹轩为人豪爽仗义,善于打抱不平,跟随他的小弟越来越多,逐渐在闸北一带打响了“顾四爷”的名头。

凭借着在闸北初步形成的势力,他广开香堂收徒,除了黄包车夫以外,还有低级官吏、 底层巡捕、各行各业的小老板,徒众竟多达上万人。

一时间,“苏北大亨顾竹轩”在上海滩声名鹤起,成了和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一样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顾竹轩发迹之后,开始多方投资实业,陆续开设了泰祥南货店、大生轮船公司、三星舞台、大江南饭店等多个企业。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收入来源,还能改变“黑社会头子”的形象,成功跻身上流社会。

经过不懈努力,顾竹轩成功具备了娱乐大亨、工商巨子、社会名流等多种身份,在上海滩这个帮会横行、群魔乱舞的大乐园里拥有了一席之地。

可是作为后起之秀,无论是资历还是势力,他仍然不能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个大佬相提并论。特别是在法租界,他的势力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顾竹轩很懂得什么叫“打不过就加入”。

他老老实实向黄金荣投了门生帖,拜黄为“先生”。

就这样,“苏北大亨”与上海“三大亨”结成同盟,成了一家人。但是拜把子兄弟,不仅仅是同富贵,还要共患难、共进退。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发生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和黄金荣闹翻入狱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的这场针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大屠杀中,上海黑帮一马当先,充当了“反共急先锋”的角色 。

“三大亨”与国民党联手,用欺骗的手法杀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而顾竹轩在这中间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他不仅率领黄金荣的门徒亲自冲锋上阵,还调动了大批黄包车夫参与抓捕工人和共产党员。

可以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顾竹轩人生中抹不去的污点。

政变过后,蒋介石论功行赏,“三大亨”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他们的徒众也鸡犬升天,纷纷被委以要职。

顾竹轩作为政变骨干分子,赚取了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不仅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还进一步拉近了和“三大亨”的关系。

这个时候,顾竹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实现了从黄包车夫到新晋大亨的完美逆袭。

但是上海滩的局势变幻莫测,1933年,一起枪案改变了一切。

这起枪杀案,就是被称为“近代上海第一案”的大世界经理唐嘉鹏被杀案。

唐嘉鹏原本是顾竹轩门下弟子,他人高马大,为人凶狠,又会一些拳脚功夫,是顾竹轩手下得力的冷面杀手。

可是唐嘉鹏也很有野心,不甘心久居人下。

当顾竹轩开办天蟾舞台之后,唐嘉鹏提出来想当经理,却遭到了拒绝。从此,他就心怀怨恨,转而投靠了黄金荣。

黄金荣一方面想打压如日中天的顾竹轩,另一方面也比较看好唐嘉鹏,就让他到自己的大世界当了经理。

就这样,唐嘉鹏不顾江湖规矩,重新拜了黄金荣为 “大哥”。

在帮派中,这是让人很不齿的“跳山头”行为,受到背叛的顾竹轩感到丢了面子,非常恼怒,但这个时候的他没有能力直接和黄金荣撕破脸,只能忍气吞声。

谁想到改变门庭的唐嘉鹏却不识好歹,又惹出了事。

天蟾舞台在新地址开张之后,顾竹轩耗费重金,请来了名扬全国的周信芳来做台柱子。

一时之间,天蟾舞台生意爆火、座无虚席。

眼看顾竹轩赚得盆满钵满,周信芳提出加薪,谁知遭到了顾竹轩的拒绝。

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唐嘉鹏的耳朵里。他暗地里派人与周信芳洽谈,劝说其跳槽到黄金大戏院。

周信芳害怕得罪顾竹轩,一时不敢答应。

唐嘉鹏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让周信芳拜黄金荣为“老头子”,这样一来,顾竹轩碍于黄金荣的面子也不敢怎么样。

可是上海滩没有不透风的墙,顾竹轩很快就知道了此事。

他没想到唐嘉鹏不仅自己“换山头”,还敢怂恿别人跳槽,于是放出狠话:“只要周信芳敢在黄金大戏院登台,当晚就叫他放血。”

可怜的周信芳吓得魂飞魄散,他哪边也不敢得罪,只能远走天津。

就这样,顾竹轩的天蟾舞台失去了台柱子,生意大打折扣。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他对唐嘉鹏更加恨之入骨。

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起枪案。

1933年6月18日凌晨,顾竹轩的徒弟王兴高召集人手埋伏在大世界门口,击毙了唐嘉鹏。

王兴高被捕后,黄金荣收买了巡捕,对他严刑逼供,逼迫他承认是受顾竹轩指使的。

1935年10月28日,顾竹轩被江苏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15年。

这就是当年震惊上海滩的“第一案”,情节跌宕起伏,步步惊心,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宁死不做汉奸

唐嘉鹏之死背后,是两个大亨级人物的较量,曾经叱咤风云的“苏北大亨”沦为阶下囚,彻底栽了跟头。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就是黑帮横行的上海滩的真实写照。一个贫民小子可以一夜扬名、风光无限,也能瞬间跌落谷底,颜面无存。

顾竹轩判决过后,被家人保释出狱,这位“顾四爷”虽然在江湖上还有一定的名望,但是很少再过问帮派之事。

一方面,是因为他和“三大亨”已经闹掰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抗日战争爆发了。

抗战救亡,成了新的时代主题。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之后,日军长驱直入。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这座远东城市,日本人提出了和上海黑帮合作。

“三大亨”中,黄金荣耍起了太极;张啸林落水做了汉奸,当上了浙江省伪政府省长;杜月笙不愿与日本人为伍,来了个金蝉脱壳,远赴香港。

日军见“三大亨”只搞定了一个,就想到了昔日的“顾四爷”顾竹轩。

谁也没想到,曾经参与屠杀革命党人的顾竹轩在家国大义面前,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骨气。当时日军在上海推行伪化,汉奸苏锡文当了伪市长,卢英当了伪警察局局长。

有一天,苏锡文和卢英在外滩百老汇大楼宴请顾竹轩。

席间,卢英百般利诱,请顾竹轩到伪政府里做官。

顾竹轩心想,这官不能当,于是就找了好多借口拒绝了,苏锡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派人送了一大箱鸦片烟到顾家。

他说:“这是样品,给顾四爷尝尝,以后还有很多要请他代为包销。”

顾竹轩抽过鸦片,自然也知道和日本人合作贩卖鸦片会发大财。

可他依然把一大箱烟土退了回去:“我死也不当汉奸,怎么也不能赚这缺德钱。”

作为一个从底层跌摸滚爬起来的黑社会头子,顾竹轩的手上沾过不少鲜血,杀人放火的事情也干了不少。可是面对国仇家恨,他还是保持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气节,宁死不做亡国奴。

人性的复杂,有时候正在于此,更难得的是,抗战爆发后,顾竹轩帮助了不少共产党人。

送儿子参加新四军

1943年春,中共盐阜区党委敌工部长喻平和淮安县委书记李枫奉命调往延安工作。

为了绕开日军的封锁,他们必须要先去上海,然后再转道去延安。

而护送喻平、李枫的任务,落在了顾叔平头上。

顾叔平是顾竹轩的亲侄子,组织上之所以把这项任务交给他,就是希望能利用顾竹轩的关系,解决途中遇到的麻烦。

到上海后,顾叔平找到叔叔帮忙,顾竹轩信仰佛教,就安排喻平住在地藏寺,还花大价钱帮他们弄到了两张去山西太原的通行证。

从这以后,顾叔平就把顾竹轩家当成了组织在上海的一个秘密据点。

1945年,射阳县委书记马斌的爱人林立患甲状腺肿大症,顾叔平奉命护送她到上海做手术。

为了安全起见,林立先住在顾竹轩家中,后来通过顾家的关系住进了红十字医院,出院后又在顾家休养了半个月。

期间,林立认识了顾竹轩十五岁的小儿子顾乃瑾,顾乃瑾聪明活泼,为人充满正义感,很受林立和顾叔平的喜欢。

他们私下商量,想把小乃瑾带到苏北,参加新四军,接受革命洗礼,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

谁知道顾竹轩也有一样的想法。

他亲眼看侄儿顾叔平在苏北参加革命后,比当初在上海读书时更能干了,从而联想到了小儿子的前程。

顾竹轩自己是走黑道发家的,后来接触的国民党人也大多沾染了酒色财气,可是通过侄子,他认识了许多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内心深处开始倾向于共产党。

就在顾叔平启程前,顾竹轩开了口。

他说:“叔平,我想把乃瑾交给你们,把他带延安,去参加新四军!”

顾叔平见四叔这么讲,真是喜出望外。

他高兴地说:“四叔!乃瑾的事,请你放心好啦!”

就这样,上海大亨的儿子,成了新四军的一名战士。

后来有人评价说顾竹轩有“狡兔三窟”的投机心理,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诚然,不能排除他有一定的投机心理。

但是在当时日寇环绕的复杂环境下,顾竹轩能不顾自身安危帮助共产党人,还毅然将自己的小儿子送入革命队伍,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过人的勇气。

而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顾竹轩的确比另外几个“大亨”更富有远见。

解放后受到礼遇

抗战结束后,随着上海租界的消失和国民党统治秩序的重建,昔日威震一时的帮派大佬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和光环。

汉奸张啸林在抗战期间就被暗杀了;黄金荣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基本上退出了社会舞台;杜月笙也被蒋介石抛弃,风光不再,只能远遁香港苟活余生。

时移世易,顾竹轩变得更加低调,但是他的低调,并不代表毫无作为,顾竹轩早已做出了选择。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局成立了帮会工作委员会,顾叔平也是委员之一。

顾竹轩是全力支持侄子的工作,还将自己在天蟾舞台二楼的办公室提供给他用。由于当时上海不少警察都是顾的“徒子徒孙”,所以这里无人敢去打搅,成了中共地下组织最安全的碰头场所。

1946年,顾叔平公开竞选榆林区副区长。

顾竹轩亲自出面,为侄儿的竞选呼吁奔走。顾叔平当上副区长后,了解并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为解放上海做出了特殊贡献。

解放后,顾竹轩留在上海,督促青帮子弟不与共产党为敌,为上海秩序的恢复与稳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而被他亲手送进新四军的小儿子顾乃瑾,后来当上了上海黄浦区文化局副局长。

1949年8月,上海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

这可以说是我党对他支持革命工作的一种肯定及褒奖。

陈毅曾亲自到天蟾舞台看望顾竹轩,勉励他继续为人民服务,并安慰他说:“共产党是不会忘记帮助过自己的老朋友的。”

和顾竹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老对头黄金荣。

上海解放后,黄金荣接受了人民政府的管制,还曾在自己经营的“大世界”门口扫马路,参加劳动改造。

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在穷困潦倒中离开人世,据说连棺材都是仇人顾竹轩出钱买的。

晚年的顾竹轩过得相对比较平静,还去过香港访问。

1956年7月,他因病逝世,算是有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纵观顾竹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农民家庭,迫于生计独闯上海滩,经过不懈努力终成一方大佬;他为人凶狠,手段毒辣,但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民族气节,决不落水;他曾作为骨干分子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却又同情共产党人,暗地里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这个人的身上,汇聚了众多矛盾的身份。

而这个矛盾的结合体,事实上是二十世纪错综复杂、风云变化的上海滩所造就的。

西方殖民者、日寇、国共两方相继在这片舞台上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才催生出了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的黑帮。

和“三大亨”相比,顾竹轩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政治资本都略逊一筹。

但是相比于杜月笙客死他乡、张啸林遭到暗杀、黄金荣晚年贫病交加,顾竹轩的结局算得上最好的。

这要归功于他远超常人的政治眼光。

0 阅读:0

人间档案历史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