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懂了这三个词,你便悟透人生的真相

楚然谈情感 2024-06-02 09:27:12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在2006年,一部备受瞩目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惊艳问世。

它一出版,便迅速席卷书市,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成为了当年极具影响力的畅销书,堪称现象级作品。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微不足道的一页纸,轻轻翻过,便映现出无数人物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他们的人生画卷上,同样描绘着痛苦、失落、遗憾和别离……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丰富而复杂的人生底色。

当你读懂了《明朝那些事儿》这三个词,你也就悟透了人生的真相。

无常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他就怂了。——《明朝那些事儿》

明成祖朱棣,英勇善战,气吞山河,其一生征战无数,为大明疆土的拓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英雄终有暮年,朱棣在征战途中离世,他的传奇一生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刘伯温,智谋超群,神机妙算,曾运筹帷幄,为大明王朝的创立立下赫赫功勋。

然而,其才华横溢,终招嫉妒,不幸遭遇暗算,遭人下毒而离世,令人扼腕叹息。

明朝的一代名相张居正,生前权势显赫,备受皇室恩宠。

他以帝师之尊,勇于改革,力挽官场颓势,使明朝的国运得以延续,推迟了明朝的衰落至少五六十年。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张居正逝世后不久,万历皇帝却下令抄了他的家,甚至产生了将他掘墓鞭尸的念头。

大明王朝,历时二百七十余年,其间英才辈出,奇才天才如璀璨繁星,照亮历史长河。

然而,命运多舛,世事无常,纵有千般才华,又有几人能真正笑到最后呢?

常言道,世事如棋,局局新,福祸难测,难以预料。

行走于这纷扰的世间,我们总会邂逅意料之外的转折,历经难以预见的坎坷。

然而,面对这无常的世事,最佳的应对策略莫过于八个字:顺其自然,不忧未来。

当你以平和的心态接纳所有的未知,便会发现,不幸中往往潜藏着转机;以一颗淡然的心品味世间的悲喜,那么生死轮回,也不过是梦一场罢了!

无我

姚广孝,这位被后世誉为“妖僧”的智者,无疑是朱棣成功篡位的关键人物,犹如朱元璋与刘基的组合再现。

朱棣能够成为明朝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反叛成功的藩王,姚广孝的智谋与助力功不可没。

在那个迷信盛行、阴阳学说深入人心的时代,姚广孝不仅精通“阴阳之术”,更在权谋与兵法上造诣深厚。

他的人生在五十岁前并未如愿以偿,但他人的评价并未使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深知自己的野心,也坚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他选择了燕王朱棣,洞察其未来必成大器,便主动接近,以智谋为朱棣加冕“白帽子(皇)”。

在誓师起兵的关键时刻,面对檐瓦坠地引起的恐慌,姚广孝镇定自若地解释为“飞龙上天,必有风雨相随,此乃吉兆”,成功安抚了军心。

靖难之役中,面对济南、东昌之战的挫折,他果断建议“疾趋京师,直取应天”,成功绕过了僵局,直指皇权。

姚广孝的谋略深远,对朱棣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明朝建国后,姚广孝以文臣身份位列功臣,配享庙庭,但他并不贪恋权位和荣华。

他选择了激流勇退,不参与朝中的权谋争斗,不贪求金银美女,更未还俗。

这种明哲保身、淡泊名利的态度,彰显了他“无我”的人生境界。

太在意小我的人,往往会陷入个人荣辱兴衰的“事中”无法自拔,唯有达到“无我”的人,才能做到超脱物外,达到过去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的境界。

苦难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于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明朝那些事儿》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复杂多面的人物,集圣贤、豪杰与草莽于一身。

他诞生于乱世之中,崛起自民间,一生征战,历尽风霜雪雨。

当他处于贫寒之际,他曾是身无分文的乞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然而,正是这些艰难岁月,磨砺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的坚定信念。

在参与农民起义之初,朱元璋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战胜了实力远胜于他的敌人。

但他并未因此自满,而是继续征战,最终开创了大明王朝,成为一代君王。

坐拥天下后,他面临着权臣悍将如胡惟庸、蓝玉等人的挑战。

然而,朱元璋并未退缩,他通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找准时机将这些潜在的威胁一一铲除,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稳固的江山。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历经世间百态,品味了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他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洞察和领悟。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王阳明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其中一个章节中,描述了王阳明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而被贬谪至瘴气弥漫的贵州龙场。

与他同往的官员们,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未知的恐惧,一个个在忧惧中离世。

然而,王阳明却能够自我宽慰,他写下:“目见荒荒,心向明日张。”

即使眼前满是黑暗与困境,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他找到了一处山洞作为栖身之所,白天他辛勤劳作,开荒种菜,自力更生;夜晚则静坐冥思,研读经典,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愈发深刻,心境也愈发清明。

经过三年的艰苦修行,王阳明终于实现了心学的大成,达到了立地成圣的境界。

王阳明曾说: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烟雨寄语

凡是经历,皆是成长。

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征服一切艰难险阻。这个磨砺的过程,将促使我们蜕变为更加成熟、更加优秀的自己。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董宇辉曾这样介绍《明朝那些事儿》:“坦诚来说,它不是严肃的历史,因为它太有趣,可读性太强了。”

作者当年明月的文笔独具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既风趣幽默,又透露出文人的雅致,同时又不失民间百姓的朴实口吻。

他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生动的比喻、犀利的讽刺等,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知识。

《明朝那些事儿》值得一生反复读!

0 阅读:13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