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人普遍喜欢印度,而不是中国?西方人的喜欢可不是好事

探史这些年 2024-06-27 09:14: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Feringa

编辑|t

引言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两个国家陆陆续续有着友好的交流,两国在二十世纪中叶相继建国后,各自也发展出了有差异但都争取国家崛起的道路。

但在如今的国际舆论中,当西方人拿中国和印度两国相比,他们都普遍更喜欢印度而不是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于印度来说,它比中国更讨西方人喜欢并不全是件好事……

(印度国徽)

一、“不结盟”等于谁都讨好?印度政治立场暧昧不清,态度切换自如

印度在1950年成立共和国之后,国家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开始研究印度以后要走的路,冷战初期,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阵营针锋相对,印度不得不做出抉择,到底是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呢?

当时印度刚刚摆脱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国家积贫积弱,工农业发展,全国的人民里三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正饿着肚子。

国家着急发展,而在尼赫鲁看来,一旦印度选择走其中一条路,几乎等于与另一条路上阵营宣称敌对,得罪任何一个外国都可能会错失受援助和发展的机会,他说:“外交要服从于国内事务。”

(印度人均收入估值)

于是,印度由于只想好好发展,谁也不想得罪,它干脆两条道路都不选择,然后在两条道路之间自己开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尼赫鲁社会主义”。

尼赫鲁总理称他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制度的结合,这是一种使国家立场暧昧不清的思想主张,随后尼赫鲁又宣称印度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印度要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

(尼赫鲁)

尼赫鲁代表印度向美国和欧洲国家表示,印度和美、英等国家要像兄弟一样坐在一起。

在没有惹到美国和欧洲这些西方的同时,尼赫鲁又在议会中说过,印度和苏联是尊重彼此的,不干涉彼此的。

而中国在建国后,一直走的都是社会主义道路,与欧美等国家的体制并不相同。后来积极探索,主张实事求是,发展出了一条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都愈发独立。

与其说西方人更喜欢印度而不是中国,不如说西方人面对印度的“笑脸相迎”和各方面的依赖,喜欢印度这种暧昧立场背后的没威胁。

(印度街道)

二、一场战争看清中印两国实力:西方人“爱”失败方印度的弱小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因为领土纠纷爆发了中印边境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印度获得了惊人的武器优势,结果最后却惨败。

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当时印度既接受了苏联的十来个陆军团队和两个空军团队规模的全套武器援助,又获得了美、英两国送来的十来个步兵旅的美式装备和英国二战剩余的许多军事资源。

面对如此丰厚的武器支持,尼赫鲁脑子发热,想要印度建立“超级亚洲”,悍然撕毁与中国签下的边境互不侵犯的条约,印度随即向中国西藏边境出兵。

中国在对印度进行口头警告无效后,只好迎战印度自卫国家的领土。

(中印战争中的印度士兵)

当时的印度空有武器上的优势,军队在战术上的智慧并没有跟上。中国军队在寒冷刺骨的冰河河谷间引印度军队深入并将其包围,印度军队被断去补给,最终因体力不支而大面积溃散。

后来中国军队在战略反攻中向印度进军,当时军队已经前进到都能看见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的地步了,但是中国军队及时撤退,又向印度归还了三千多名俘虏和当时印度军队散落在战场上的武器。

(中印战争中的中国士兵)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的官员本杰明评价过中印战争,他说这是印度最为愚蠢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印度接受了大量武器援助,还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使西方人看清了印度国家综合实力有待提高。而西方人不会厌恶一个军事能力一般、成不了威胁的国家。

而中国表面上打败的国家只是印度,其实是把在印度背后提供支援的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都打败了一遍,相比战败国印度,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铸造大国崛起之路。

(中印战争)

在两国这样不同的军事实力差异下,西方人对印度的喜欢当中带着轻视,对中国的不喜当中带着忌惮。

三、印度频频依赖外国发展,西方人眼中经济输出的“香饽饽”

早在印度刚建国的时候,同时,印度在农业、工业上做出的种种措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雷声大雨点小”。与此同时,印度的国内资金不够,便十分依赖外国资金的援助。

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外国对印度的投资竟从44.2亿卢比提升到161亿卢比,数量上升了整整四倍!

这是很惊人的提升数字,印度1965年的经济遇上危机,其中的外汇危机就和印度一直十分依赖外国自助有关系。

(2020美印2+2会议)

这种对外国经济的依赖会遏制一个国家本土企业工厂的发展,这是在接受别人好处的同时,自身也要牺牲掉部分利益,而经济上独立却对一个国家的自强和崛起十分重要。

中国建国一开始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上有过类似的困难,但中国在经历一番曲折探索后,最终改革开放,热烈地发展起了经济。

(印度跨国英文电话服务中心)

现在,美国对印度的投资最多最大,还让印度享有贸易顺差;欧洲各国不仅给印度上百人的合作咨询联系,还帮印度发展探月计划;日本本土尚有五千多名印度工程师在发挥他们的技能学识……

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近年还在进行贸易战。

西方人这种经济上对待中印两国的不同态度,也可以说是西方人对印度更喜爱,但在这种偏爱下,我们看到的是西方人只对那些构不成“威胁”的国家有更多好感,他们畏惧一个强国的崛起。

结语

西方人一般偏爱印度而不是中国,归根结底是印度在历史上体现出了自身没有对西方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制造“威胁”,而印度在经济上对西方人的依赖又使西方人有利可图。

(发展中的印度制糖厂)

如今,在西方人眼中,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像一个实力相当的合作者甚至是竞争者,而印度就是位接受西方人帮助非常多的合作者,比起有实力的“对手”,西方人自然更喜欢依赖性很重的“跟班”。

参考资料:

[1]陈斯凡.尼赫鲁外交思想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素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俊平.当土耳其旅遭遇中国军队[J].党员干部之友,2009,(08):56-57.

[3]汪巍.印度经济外交的特点[J].当代世界,2008,(04):51-53.

[4]岳占仁.独立后印度经济的发展[J].历史教学,1997,(12):18-20+3.

0 阅读:249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