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印度仅70公里!中国为何要斥资千亿,花费十余年在无人区建城?

女公子来也 2024-06-21 18:01:2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无人区建城!距离印度仅70公里的狮泉河镇究竟什么来头?

这里偏远、荒凉、贫瘠,我国却不惜斥资千亿耗费数十年倾力投入。

没人会干吃力不讨好的事,狮泉河镇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狮泉河镇的战略价值

提狮泉河镇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拉达克地区。

此地区原属吐蕃政权的一部分,自西藏纳入中国疆域,它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我国管辖之下。

近代以后,英国殖民势力指使印度侵占拉达克,从此将其纳入英属印度的势力范围。

之所以拉达克会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完全是因为它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拉达克,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北端北坡、印度河上游谷地,地形特征表现为“两山夹一谷”(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印度河谷)。

从拉达克向北越过喀喇昆仑山可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向南穿越喜马拉雅山可进入南亚。

向西沿印度河谷地绕行可进入印度河平原,向东沿印度河经巴里加斯可进入西藏阿里腹地。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狮泉河镇就是阿里地区的首府。

它的战略价值自从中国失去拉达克后就不可替代了。

前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拉达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它就是控扼西藏、新疆通往中亚、南亚的咽喉要地。

历史上,清朝与准噶尔用兵西藏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线:伊犁—叶尔羌—拉达克—阿里—达木一线。

说拉达克是中印边界局势的“棋眼”也不为过,那么中国失去这处战略要地之后,又该如何保障西部的领土安全呢?

有一个地方可以代替拉达克,那就是阿克赛钦。

阿克赛钦紧邻拉达克,新藏铁路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唯一连接新疆与西藏的地区了。

说到阿克赛钦,这也是中印争议领土,本为中国领土,目前被印度控制了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分别属于新疆和田与西藏阿里。

而阿里地区海拔高达四五千米,作为青藏高原的最高处,占据着亚洲最高点,又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同时它素有“亚洲水塔”之称,是恒河、印度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将阿里打造为中国与印度对峙的前沿基地再合适不过。

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经验告诉我们,光是部署军事远远不够,还得进行边境建设,搞好边防后勤。

可是阿里面积太大了,多达30几万平方公里,在荒凉恶劣的条件下极其不好管理。

国家于是决定为阿里打造一处具备战略价值的首府与行政中心,“以点带面”,用一座重镇来巩固整个边疆防线。

这项重任最终落到狮泉河镇身上,为何偏偏是狮泉河镇呢?

其西侧与印控克什米尔相连,距离印度仅有70公里,南侧距新德里也只有50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脱颖而出。

不过开建之后,人们却对这片无人区傻眼了。

狮泉河镇有多荒凉

狮泉河镇因狮泉河得名,狮泉河发源于冈仁波齐冰川湖,属于印度河上流。

其流经地区都处于沙漠、半沙漠地带,降水稀少,甚至少到年降水量只有一百多毫米。

狮泉河镇不仅气候干旱,风沙也异常之大,每年差不多有上百天遭到8级以上风力侵袭。

风沙大到可以淹没牲畜,因此它又被叫做“沙漠城”。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狮泉河镇常年人迹罕至,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红柳滩。

50年代,解放军和平解放阿里时,当时阿里的首府噶大克还是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几间土木房子的小村庄,可想而知狮泉河镇的荒凉。

大概从新藏公路通车后,阿里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后,狮泉河镇才开始有所起色。

但狮泉河镇真正拉开建设序幕还是在1966年,阿里地委、专署机关搬迁至该地区开始。

那时候,当地居民大约才200人,且大多数是老弱妇孺,加上搬迁而来的居民也不到一千人。

人力不足,物力更是匮乏,除了一望无际的砂石要啥没啥,所以早期建设是相当艰苦且进度缓慢的。

再加上特殊的历史渊源,国家也拿不出多少资源支援当地建设发展。

因此,改革开放前夕的狮泉河镇,都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

作为阿里首府只有10 多个单位,1500多总人口,主要标志性建筑是仅能容纳400多人的会堂,各方面条件非常差。

人们每天都会为生活必需品发愁,出个门就得长途跋涉,从狮泉河镇去拉萨,最少也要走半个月的时间。

改革开放是狮泉河镇又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边境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国家陆续投入上千亿资金,克服恶劣环境与交通等困难,终于在高原之上建起了一座繁华重镇。

高原新城迎盛世

阿里地委宣传部调研员说:“狮泉河镇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就是整个阿里地区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

改革开放前30年,狮泉河镇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人口翻了十几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人们出门有车、出远门有阿里昆莎机场,长途跋涉早已成为历史,从狮泉河镇到拉萨的时间只需1小时。

目之所及也不再是红柳滩的原始景象,美化绿化工程已经有了初步效果。

尤其是“十三五”以来,阿里全力加强以狮泉河镇为核心的市政建设,让这座新城更加璀璨夺目。

光是绿化工程就投入了3293万元,大种特种青海杨、毛头柳、班公柳等各种苗木近十万棵,狮泉河镇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容颜焕然一新。

全城近400栋建筑也按照“白墙红檐黑窗框、彩绘楣头栅格窗、钢化玻璃钛金门、铁框铝板亮店招”的立面格调进行了改造。

狮泉河镇的标志性建筑也由逼仄的小会堂,升级为6.4 万平方米的象雄文化广场,这里鲜花绽放、绿树摇曳,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时候,人在狮泉河镇甚至会让人产生置身江南的错觉。

镇里居民近些年的生活条件也是突飞猛进,要说十几年前,这里都没法配备齐全的水、电、路、讯、网、暖等设施,如今全都一一实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狮泉河镇还搞了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该项目已经惠及数千名群众,许多人在政府的帮扶下拥有新房,脱贫奔小康。

作为阿里的行政中心,狮泉河镇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带动了阿里,甚至其他沿边城镇的经济发展。

西南边疆的繁荣,美化的不仅是边境线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国家对边疆的控制,巩固了边疆防线。

近几年,狮泉河镇也越来越有国际交流平台的样子了,逐渐成长为商贸集散地与旅游胜地。

它用自己的繁华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综合实力。

我们用狮泉河镇的发展向外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狮泉河镇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转型和成功,而是中国对西南边疆的坚守,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回头看,建设狮泉河镇是多么深谋远虑的决定,虽然进程缓慢、阻碍重重,好在国家坚持投入,才能滴水穿石,把这片边陲之地打造为国家意志的坚实前哨,斥资千亿,花费数十年都太值了,

60多年前,如果西南边境能有如今的力量,当解放军取得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后,也不至于将东线9万平方公里土地留给印度。

不过一切都不晚,祖国山河,我们寸土不让,收复失地,势在必行,先辈若能看见如今这盛世,定当欣慰。

参考资料:

[1]蒋先平.从荒凉走向繁荣[N].西藏日报,2008-12-25(001).

[2]张晓虹,陈浩,黄宇,等.克地区的历史地理演变分析[J].地理学报,2023,78(09):2358-2372.

[3]桑邓旺姆,晓勇.沧海桑田换了人间[N].西藏日报(汉),2023-03-28(T02).DOI:10.38227/n.cnki.nxzrb.2023.000744.

8 阅读:3547
评论列表
  • 2024-06-26 20:09

    打啊

  • 2024-06-28 17:57

    战时有个牢固后方基地。

  • 2024-06-28 19:29

    是中国对印度设计的阵图。

  • 2024-06-27 19:43

    上月路经狮泉河的加油站加油问有没有水加,服务员说有的但是不能喝的,我问它们喝什么?它们说喝的是矿泉水[点赞][点赞]

女公子来也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