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疼痛、麻木,像是“火烧”一样,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疗?

孔维萍的记事本 2024-02-21 01:07:30

前几天,有一位粉丝给我留言说:“主任,我总是感觉到我这屁股这边很痛,像一直被火烤一样,有时候也会感觉到腿部也是这样,但是自己又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炎的问题,我这是怎么回事?你能帮我调一下吗?”

您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其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是梨状肌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患侧臀部和下肢坐骨神经区灼烧样疼痛,可伴有跛行和活动障碍;但是一般想要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话一定是需要先排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坐骨神经本身的病变。

一、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伤或者劳损,髋部扭伤时,髋关节急剧的外旋,使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的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或者是感受风寒,使得梨状肌出现痉挛、收缩等等。当我们的梨状肌出现牵拉、痉挛收缩的时候,就会刺激或者压迫到坐骨神经,从而出现了臀部、腿部的疼痛。

中医学认为:梨状肌综合征属 “痹症”范畴,其主要病机为人体正气素虚,或致扭挫损伤之后血溢脉外,闭塞不通,复感外邪,阻遏经脉,不通则痛。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二、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疼痛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多见 “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平卧后症状减轻,长时间平卧后症状有所加重;健侧卧位后,患肢内收内旋可以诱发症状加重,一般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足部放射多见中趾明显或5个足趾均明显。

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三、梨状肌综合征的分型和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在临床上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和后期。早期又分为风寒湿痹症、血瘀气滞证、湿热阻络证;后期分为两个证型,分别是气血亏损症、肝肾亏虚证;

治疗本病必须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骨伤科 “破、活、补”三期临床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急性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期外疏筋散寒、养血止痛,慢性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该粉丝治疗方法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

王某,男,42岁

患者自述臀部疼痛、有灼热感1个月,有时候伴随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未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以及坐骨神经炎,自行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消炎药,止痛效果不佳,近日疼痛有所加重,遂来就诊

这位粉丝留言之后,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发现他确实是梨状肌综合征,从中医角度来说的话,是一个湿热阻络证。

针对他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个临床中经常使用到的经典方剂,可以很好地为他清热祛湿、通络止痛;这个方子就是宣痹汤加减。

主要药物组成: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皮,苍术,黄柏,牛膝等。

该方之中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清利湿热,通络宣痹;连翘、黄柏清热坚阴,防止清热太过而伤及阴津;牛膝引药下行兼顾治疗腿部疼痛。诸药合用,可以起到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这种腰臀部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作用。

另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不同进行辨证加减,若湿热内停、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者,可加苍术、黄柏、萆薢、木通、土茯苓等专走下肢的清利湿热之品;气阳两虚见形寒肢凉、神疲气怯、舌胖有齿痕者,加附子、肉桂、黄芪、细辛等以温阳散寒、益气镇痛;年老体虚伴腰膝酸软者,加杜仲、骨碎补、牛膝、续断等以补肾壮骨强腰膝。

他服药几天之后,臀部、腿部的疼痛和灼热感都明显减轻,但是还有些许疼痛,也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存在,就让他按照这个方药继续服用,随后根据症状再进行加减。如果您也有类似的问题,或者其它风湿免疫相关的问题,可以留下您的问题,我来帮您!

关注随时问医,为您一对一解疑答惑。推荐阅读

0 阅读:4

孔维萍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