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仲长统《昌言》名句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7-22 19:52:10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昌言》,东汉仲长统撰。仲长统(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仲长统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于文辞。少年时敏思好学,博览群书。20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到汉献帝时,尚书令荀彧闻其名声,举荐他为尚书郎,之后,曾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但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又回到尚书郎的位置。仲长统的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之中。《昌言》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的几个基本阶段,并对东汉末年的政病时弊多有抨击。

《昌言》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弊病,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急农桑以丰委积,严禁令以阶僭差,察苛刻以绝烦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竖之门”。反对“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主张“核才艺以叙官宜”。在哲学上,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反对迷信天道而背人事。

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乱世则小人显贵而受宠信,君子困窘而遭轻贱。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事有乖于数、法有玩于时者,可改也。故行于古有其迹,用于今无其功者,不可不变;变而不如前,易而多所败者,亦不可不复也:创新有利于时宜、制度方便于事情,可以去做;事情有不合道理的、法度有忽略时宜的,可以改。所以事情虽通行于古时而有它的踪迹可循,施用于现在却没有它的功效,就不可不改变;事情变了却不如以前,改了反而会产生很多弊端,那也不可不恢复过来。

愚役(yì)于智,犹枝之附干,此理天下之常法也:愚昧的人被智慧的人役使,好比树枝依附于树干,这是治理天下的通例。

人待君子然后化理,国待蓄积乃无忧患。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hènɡ)赋敛以取优饶(ráo)者也:百姓依靠君子然后得以治理,国家依靠蓄积才无忧患。君子不是靠自己种地养蚕来求得衣食的,蓄积不是靠横征暴敛来得到充裕的。

由其道而得之,民不以为奢;由其道而取之,民不以为劳:官吏由正当的途径得到俸禄,百姓不以为奢侈;国家由正当的途径获取蓄积,百姓不以为劳苦。

天灾流行,开仓库以禀(bǐng)贷,不亦仁乎?衣食有余,损靡(mí)丽以散施,不亦义乎:天灾流行,开仓库来施舍谷米,不也是仁吗?衣食有余,减损奢侈豪华来布施,不也是义吗?

夫任一人则政专,任数人则相倚(jǐ)。政专则和谐,相倚则违戾(lì)。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lì)则荒乱之所起也:政事委任一个人就专一,政事委任几个人就相互牵制。政事专一事情就和谐,政事相互牵制事情就有抵触。事情和谐就是太平世道兴起的原因,事情抵触就是国家混乱发生的原因。

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道德教化是人君的常用办法,而刑罚是道德教化的辅助手段。

教化以礼义为宗,礼义以典籍为本,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所不可得而易者也:教化以礼义为基础,礼义以经典为根据,通常的方法施行于世世代代,临时应变的方法只用于眼前一时,这是不能改变的。

制不足,则引之无所至;礼无等,则用之不可依;法无常,则网罗当道路;教不明,则士民无所信。引之无所至,则难以致治,用之不可依,则无所取正,罗网当道路,则不可得而避,士民无所信,则其志不知所定,非治理之道也:制度不完备,那么取用它就无有所成;礼仪没有等级规定,那么施行它就不可依据;法度没有定准,那么网罗就挡住道路;教令不明确,那么士人和百姓就无所信从。取用制度无有所成,就难以使国家得到治理;施行礼仪不可依据,就无所取法;网罗挡住道路,就不能躲避;士民无所信从,那么他们的心意就摇摆不定,这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教有道,禁不义,而身以先之,令德者也;身不能先,而总略能行之,严明者也:教育有道德的人,禁制不讲道义的人,而自己以身作则,这是有美德的人君;不能以身为表率,但大体上做得到,这是严明的人君。

肃礼容,居中正,康道德,履仁义,敬天地,恪(kè)宗庙,此吉祥之术也。不幸而有灾,则克己责躬之所复也:端正仪表举止,处身正直,乐好道德,施行仁义,礼敬天地,敬重宗庙,这是吉祥得福的方法。不幸而有灾难,那就约束自己而追究自身的行为。

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jì),法为之防:人情无止境,用礼来约束它;欲望无终止,用法来防范它。

表正则影直,笵(fàn)端则器良。行之于上,禁之于下,非元首之教也:标杆正则影子直,模型正则器物好。上面的人做的事,而禁止下面的人去做,这不是人君的教导。

有天下者,莫不君之以王,而治之以道。道有大中,所以为贵也,又何慕于空言高论、难行之术哉:拥有天下的人,没有不以王者之尊统治天下,以道治理天下的。道中自有中正之理,所以可贵,又何必羡慕那些空谈阔论、难以做到的办法呢?

论道必求高明之士,干事必使良能之人:议论国家政事必须求高明之士,办事情必须用能力强的人。

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济,父母不欲其行,可违而往也。故不可违而违,非孝也;可违而不违,亦非孝也:士友有患难,理当等待自己来救济,父母不愿自己前往,可以违背父母前往。所以,不可违背父母却违背,是不孝;可以违背父母却不违背,也是不孝。

问者曰:治天下者,壹之乎人事,抑亦有取诸天道也?曰:所取于天道者,谓四时之宜也;所壹于人事者,谓治乱之实也:提问的人说:治理天下的人,是专心于人事,还是也有求于天道呢?回答说:所求于天道的,是指四季该做的事;所专心于人事的,是指与治乱有关的实务。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人事是根本的,天道是小事。

逍遥一世之上,睥(pì)睨(nì)天地之间:悠闲自得于世外,傲视于天地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 阅读:62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