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专机飞抵北京,美代表团访华,中美已谈妥,欧盟遭美国背刺

玉箫苒 2024-06-27 08:37:11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本文信源附在文章文中文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中欧最近这段时间爆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贸易争端。

这场争端主要是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其实原本各国之间是可以很友好的相处的,但是欧盟这些国家就是看不得别人好,总想着制裁,尤其是美国!

也就是因为加征关税这个事,随后迅速升级为一场涉及多个领域的贸易博弈。

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公开宣布,将从7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进口关税。

欧盟声称此举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但这一决定立即在国际上引发热议。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汽车工业协会纷纷表态,强烈反对欧盟这一明显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保护主义做法。

而中国也不惯着他们,反制措施来得又快又猛。仅仅5天后,6月1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立案反倾销调查。

这一决定可谓是精准打击,直指欧盟的经济软肋。

要知道,中国是欧盟猪肉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2022年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及相关副产品价值就超过30亿美元。

欧盟内部的分歧与困境

欧盟此举引发的不仅是中国的强烈反应,更在欧盟内部激起了巨大波澜。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其态度尤其引人注目。

德国本土的大众、宝马等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强烈反对加征关税的决定。这不难理解,毕竟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

面对这一困境,德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6月19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宣布启程访问亚洲,其中中国是重要一站。

作为欧盟内部最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国家,德国此举被视为在为近期中欧紧张氛围降温。哈贝克此行不仅是为了加强中德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很可能会劝说中国不要对欧盟发起进一步反制。

意大利的态度则更加微妙,作为当届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意大利最初积极支持针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但当中国宣布对欧盟猪肉等产品进行反制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突然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访华。

这一表态的时机颇为敏感,显示出意大利正在重新权衡其对华政策。

法国、西班牙等国作为重要的对华猪肉出口国,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西班牙工业旅游大臣甚至公开呼吁中欧不能陷入贸易战的泥潭。这些反应充分说明,欧盟内部对这场贸易争端的看法远非一致。

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欧盟的挑衅,中国展现出了冷静而坚定的应对姿态。

除了对欧盟猪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外,中国还考虑对欧盟乳制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可能对欧洲出口白兰地等酒类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不仅能给欧盟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还能激化欧盟内部的矛盾。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替代市场,比如我们的好哥们俄罗斯!我国已经恢复与俄罗斯的进口肉产品!

美代表团访华

但是大家别忘了一个最重要的国家,那就是美国,在这场复杂的贸易博弈中,美国的角色也值得关注。就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不久,美国乳品出口协会负责人哈顿女士率领代表团访华,寻求进一步推动乳制品对华出口。

这一举动被一些观察家解读为美国试图在中欧贸易摩擦中渔利的尝试。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第一次在盟友间的争端中谋取私利,早前为了推动"印太战略",美国曾不顾法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已签订的潜艇协议,与英国一道和澳大利亚组建"奥库斯",达成核潜艇合作协议。

类似地,在莫里森执政时期澳大利亚对华关系恶化导致贸易受阻时,美国也曾趁机抢占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这些事例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现实,那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利益高于一切!那些过于看重意识形态,轻易追随美国对华政策的西方政客,最终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为了牺牲品。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的地位,为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提供了强有力的筹码。尽管美西方常常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但实际上他们很难真正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近期的外交动作显得尤为重要,6月25日,美国乳品出口协会代表团访华期间,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北京会见了代表团。

信息来源

王受文强调,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潜力仍然巨大,欢迎各国乳制品企业在华深耕,加强投资贸易,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为两国企业合作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这种开放和务实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美国代表团的接待上,也反映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

并且这几天,中国高层刚刚结束了对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访问,并在经贸合作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

波兰总统杜达访华期间,不仅接连走访了大连、上海等城市,并明确表示自己将和中方签署多项经济合作协议,并努力推动波兰农产品对华出口,双方在农产品贸易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些外交举措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不过这一次波兰“弃暗投明”的这波操作,美西方也是慌了!

近日一些西方媒体,甚至主动强行帮波兰“辩解澄清”,表示杜达此行是为了劝说中方对俄罗斯施压而已,这大家又不是傻子,这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罢了!

对于欧盟而言,当前的局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他们需要维护自身产业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欧洲最大的农民游说团体高层已经表达了他们不希望被卷入中欧纷争的愿望,呼吁欧盟确保农业部门不会为这场争端买单,这种声音反映了欧洲内部对当前政策的担忧和分歧。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如果欧盟不想让情况进一步恶化,就应当拿出诚意与中国对话协商。这不仅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邀请。

对欧盟而言,寻找一种既能保护自身利益,又不会彻底损害中欧关系的平衡点,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挑战。

当前的中欧经贸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双方都面临着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良好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的难题。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中欧双方,还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未来的发展走向,将取决于双方的智慧和远见,以及在面对分歧时展现出的灵活性和妥协精神。

对中国而言,这场争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不仅考验着中国的外交智慧和经济韧性,也为中国加快产业升级、开拓多元化市场提供了动力。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这场贸易争端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导致双输局面,最终损害各方利益。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所言:

"孤立和非法关税壁垒最终只会让一切东西变得更贵,让所有人都变得更穷。"

信息来源:

0 阅读:0

玉箫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