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100大姓氏排名,看看你的姓氏是从哪里迁移来的?

家族文化 2024-05-29 20:00:36

遵义市百家姓导读:

遵义市地处贵州北部地带,境内常住人口约有658.06万人(2023年)。

遵义在古代被称为播州。1935年遵义会议在境内召开,使遵义声名远播。

遵义的移民,历史上各个时期因战乱都有汉人迁入。明万历年间,境内实施改土归流后,明政府派遣了大量军民屯守。

明末清初,受“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又有不少外省人迁居境内。

解放后,遵义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又有来自上海等地的移民。

遵义人口较多的姓氏有:王氏、李氏、陈氏、张氏、杨氏、刘氏、罗氏、赵氏、周氏、吴氏等。

2007年,遵义市共有姓氏688个,包含679个单姓,7个复姓。还有2个四个字的姓氏,分别为:阿牛伍目、吉尔拉达。

历史上遵义姓氏移民

遵义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了。

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桐梓县境内发现有岩灰洞文化遗址。从出土的牙齿化石,表明这是距今20多万年前的遗物。

先秦以前,境内为“百濮”聚居地。

战国时期,境内隶属于夜郎国。

01

秦朝至宋朝移民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遵义境内设有郡县。同时派遣官军驻守。开始有汉族移民进入。

唐朝“安史之乱”后,罗荣率军入播州。统治境内,传有五代。

唐乾符三年(876),南诏攻陷播州。朝廷命杨端率军收复播州,

随军的姓氏有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8个姓氏。战乱平息后,这些士兵大部分都留在了境内居住。

后来,杨端取代罗氏成为境内土司。杨氏家族在境内统治长达720多年,传有29代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以后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才结束了土司统治。

南宋时期,四川发生战乱,有大量的百姓、手工业者和商人进入境内。

02

明清时期

明万历年间,李化龙大军取得“平播之役”胜利后。将5000多名将士留守在了境内。

期间,有来自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移民迁居境内。

明崇祯年间,张献忠领兵入川,有大量来自四川境内的难民进入遵义。

明末清初,兴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有大量的移民人随之迁居境内。

这些移民人多来自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等地。

清乾隆年间和清道光年间,境内由于自然灾害严重、战乱等影响。有苗民二次迁入陕西地区。

乾隆年间有熊姓、陶姓、李姓、吴姓、杨姓、马姓等多个姓氏家族迁镇巴县境内。

清道光年间,又有李氏、吴氏、熊氏、马氏、王氏、陈氏等姓氏迁入佛坪县。

03

民国至解放后

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全国各地有不少难民随之涌入境内。

解放初期,有不少南下干部和军人进入遵义。

60-70年代,“三线建设”,有不少重点工业和企业落地遵义。大量干部、技术人员和家属等随之迁入。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上海等地。

改革开放后,外来本地办厂、经商的人增多,还有院校分配、军人转业、婚嫁等活动,境内人口都有变动。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遵义全市常住人口约有660.66万人。

遵义市民族人口

遵义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汉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彝族等多个民族。

据当地史志记载,2000年时,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69.1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9.98%。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

仡佬族约有25.9万人。苗族约有31.2万人。土家族约有10万人。侗族有4300多人。布依族有3474人等。

遵义市百家姓出众人物

遵义地区历来重文兴教,在杨氏土司统治时期,30年间境内就出了8位进士。

历史上有盛览、尹珍、杨粲、舍人、冉从周、宦乡、涂纪亮、娄勤俭、刘遵义、郑珍、杨显涵、莫友芝、卢葆华、袁鼎、杨昌华、邹市明、李功伟、黎庶昌、申祐、袁锦道、蹇先艾、关伯庸、韩念龙、廖熙文等。

还有毛光翔、王家烈、周国荣、吴作棻、谢丰、蔡光举、黄齐生、石志礼、陈沂、何知重、刘端裳、杨胜万、胡灵、罗再启、柏辉章、陈永思等多位人物。

附:遵义市百家姓排名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遵义市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

1 阅读:194

家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