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与浙江的差距越来越大,仅仅两点,便已显现得淋漓尽致

啸笑谈社会 2024-04-10 08:38:40

笔者从刚刚公布的《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看到,前10名中江苏上榜3个,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分别位列第6、8、9名,而浙江只有杭州上榜,位列第5名,宁波没有上榜有点意外,温州没有上榜在意料之中。

图源网络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感慨万千,江苏与浙江两省现在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比如老生常谈的人才教育方面,江苏省内除了南京的著名高校较多外,苏州、无锡、徐州等地的著名高校及数量相对于国内其他地级市而言也算很不错的,比如苏州的苏州大学、无锡的江南大学、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等等。而浙江的著名高校的分布相对于江苏而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均衡度上都不及江苏。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人才吸引力方面,这份排行榜的第11-50名中,江苏的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5城入榜,分别位列第21、29、33、34、39名,浙江的宁波、嘉兴、绍兴、金华、温州、湖州、台州、舟山、丽水9城入榜,分别位列第17、24、26、28、30、31、36、40、47名。后面的第11-50名中浙江占有明显优势。

由此可见,在这份排行榜中,浙江省11个市合计上榜了10个,江苏省13个市合计上榜了8个。江苏没有上榜的是“苏北五虎”,而浙江没有上榜的只有衢州。

通过上面的比较不难发现,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江苏头部城市明显强于浙江,但非头部城市则明显不及浙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江苏头部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强于浙江,但是若论单个城市的话,南京、苏州、无锡的人才聚集程度都远不及杭州。这一现象正如杭州的浙江大学一样,论单个高校的综合实力,可能连南京大学也要退避三舍。

图源网络

顺便简单说一下科技创新方面,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前10的城市中,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京4城入围,分别位列第2、4、5、9名,而浙江只有杭州1城入围,位列第7名。这方面江苏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江苏在人才教育方面、科技创新方面远强于浙江;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江苏、浙江各有千秋,论全省整体城市人才吸引力浙江略胜一筹。

但是在创造财富方面浙江要远强于江苏,比如仅仅位列《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第30名的温州和第28名的金华。

说到温州,可能是一代人的回忆。笔者印象中当代中国最会赚钱的广东、福建、浙江三省人里,最佩服的就是浙商,而浙商的代表就是温州商人,温州商会遍布全球,可以说也算一种奇迹。不管是和平共处的国内外,还是某些动荡不安的国外地区,总能看见温州人的身影。

图源网络

但温州商人的形象也一度被某些人因为蝇头小利而有所损毁,比如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那句通用地摊广告语和小喇叭语音。那个年代地摊上的皮革制品比如钱包、皮鞋、皮带等,商贩们仿佛不带上“温州”和“黄鹤”就跟卖不掉似的。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再说一下金华,提到金华则不得不提到义乌。记得小时候不经意间在镇上饭店看到一份旧的《义乌日报》, 当时第一次听说义乌这个地方。

走向社会后,无论走到哪座城市,总能看到大街上“义乌”这两个字,随着阅历的增长,心中对义乌商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义乌,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一座全民皆商的城市。在义乌,你可以看见一个70岁的老人还在守着批发门市和仓库,专门卖库存衣服的人甚至可以论斤卖;在义乌,你也可以看见一根小小的饮料吸管也能做到垄断全球的商界神话。

利润小得被人看不上的东西,在义乌商人的眼里都是宝,所以今天的义乌富了,义乌人富了。

当然,江苏人创造财富虽没有浙江人那样在全国各省中出类拔萃,但是也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南通人。

有人说南通人在外做生意的并不比温州人差。早在十几年前,无论是苏商在国内的外省商会还是国外的商会, 南通的商会数量都是最多的。

国内,截至2022年南通国内的在外商会已达39家。

国外,十几年前南通人在国外的商会数量就已经非常多了。当时仅仅在相对发达的欧洲国家的南通商会就达到20多家,甚至连相对不发达的非洲国家也早就有南通商会。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南通在省内经商的人数更多。早在十几年前,南通就是江苏个体工商户户数第一名、江苏私营企业户户数第二名。当然,南通这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的老板不一定全是南通本地人,但极大多数是南通籍。

浙江温州籍的商人的确很多,占浙商比例最高,但占浙江超级富豪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江苏南通籍的商人也很多,占苏商比例最高,同时占江苏超级富豪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这也是江苏与浙江的不同之处吧。

除了文中所提及的浙商典型代表温州、义乌商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浙江的全民经商意识也是远远强于江苏的,这也是浙江居民人均收入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有部分人对曾经的温州模式和未来的义乌小商品经济持怀疑态度。

有人说,“劣质服装穿的人越来越少,假冒伪劣小家电和五金产品被日益廉价的品牌产品所取代,互联网也在走下坡,那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还能存活多久?多少皮革城、小商品市场已经逝去?”

也有人说,“温州、义乌的成功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温州靠的是炒作,义乌靠的是低价垄断。钱确实赚到了,但是没有一点科技含量,对社会负面大于正面影响。温州、义乌这套东西说白了就是中国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发财逻辑,没有一点先进性和社会价值。”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笔者表示并不认同。所以本文暂不讨论这个话题。

让我们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

江苏的发展均衡是各地GDP上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而言,没有出现断层式。浙江的发展均衡不仅体现在GDP没有出现断层式,而且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于江苏而言,不仅更高(第一、第二城除外)并且相对更均衡。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2023年江苏、浙江各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11市有9市在6万-7万左右,只有衢州、丽水2市偏低但也接近5万,而江苏13市从3万到7万每个档次都有,所以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江苏要均衡很多,而且整体收入水平也高于江苏。

另外笔者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江苏南通、浙江温州虽然做生意的商人占全省比例最高,但是人均收入在省内排名并不靠前都在中间位置,拥有义乌的金华市,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在省内比较靠后。笔者不知道这是不是贫富差距相对其他地方过大导致的。

江苏2023年各市人均收入(图源网络)

浙江2023年各市人均收入(图源网络)

一个地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地方人口流入和流出。

在《202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强城市》中,浙江11个市全部入围,江苏13个市入围了8个,江苏没有入围的依旧是“苏北五虎”。

图源网络

上文已经说过,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浙江11市上榜了10个,江苏13市上榜了8个,“苏北五虎”没有上榜,这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强城市》中浙江、江苏的上榜城市及数量正好吻合。

笔者突然想提一下浙江舟山市,如今舟山的发展真的令人折服。原是宁波市代管的一群海上岛屿,升级成地级市后独立发展。2023年,不仅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名第12名,仅次于江苏无锡,而且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40名,仅次于江苏泰州。舟山,真的是今非昔比!

江苏“苏北五虎”双榜中皆落榜,浙江舟山双榜中皆上榜。由此可见,一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座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的高低。这也正是浙江省整体城市人才吸引力要略好于江苏的重要原因,虽然浙江头部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不及江苏。

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比如浙江温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非常靠前,但人才吸引力排名并不靠前。温州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温州商人太多。所以本文一开头,笔者便说温州的人才吸引力不在前十名完全意料之中。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结语

一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意义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对应的上层是这里的人创造财富能力的高低,即“承上”,对应的下层是能否吸引外来人口和人才,即“启下”。

一座善于创造财富的城市,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和人才。反过来说,大量95后人才的涌入也会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财富、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机。

无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才吸引力,仅仅这两点,“苏北五虎”就已经明显拖了江苏的后腿。

苏北与苏南、浙江的差距很大,苏北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江苏与浙江的差距。如果苏北跟不上苏南、浙江的步伐,不努力缩短这种差距,将导致江苏与浙江的差距逐渐变大。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0 阅读:1

啸笑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