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经济下行,一定要让自己存钱上瘾!

海凝海 2024-06-14 05:58:46

一转眼快6月中旬了,不知道上半年大家目标完成得怎么样?

昨天,和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约吃饭,他风尘仆仆地来,一坐下连声抱歉说突然开会所以迟到了。

寒暄两句后沉默了一会,他就开始叹气。细问才知道,他今年收入大不如前,每月绩效大打折扣,更悲催的是往年固定都有的年终奖直接取消了...

前几年孩子刚出生,买了套八十多平米的学区房,一个月需要还将近两万,当时觉得完全不是问题,现在反倒为难了。

因为公司总营收每况愈下,去年底又开始裁员,他开始焦虑没准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不仅仅他,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

毕竟近几年各大公司裁员新闻频出,很多国有企业福利一降再降,甚至有些地方的铁饭碗都已经裂了。

回想一下这两年和前几年对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来咖啡厅里,大多在谈有没有晋升机会,什么股票期权,总之围绕搞钱和升职,就算工作日也会人满为患。

现在咖啡厅人没多少,偶尔大家约咖啡聊的都是怎么度过难关,咖啡厅也倒了一波又一波。

以前时代好,只要敢想敢做,都可以通过努力,分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这几年,教培废了,金融严管,房地产低迷,连曾经大家挤破头想进的互联网,如今都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就导致,现在无论是什么行业,打工的还是自己做生意的,都寸步难行。

打工人碰上公司盈利不顺,第一时间想要跳槽,可是现在的环境对于人才的需求少之又少,加上有一定的年龄,跳槽很难找到一份薪资满意的工作,很可能被裁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做生意的,更不用提了。大家都不敢花钱不敢消费了,没有需求哪来的营收?

不仅如此,为了卖货,各商家之间不断打价格战,压缩利润。撑不住的倒了,没倒的还在硬撑着,无法根据本月利润无法推测下个月利润,不确定性太大。

很多人到中年叠加大环境不好,收入开始降低。为维持生活开始走上骑手和网约车补贴生活费的道路。

而现在,骑手和网约车的需求也趋向于饱和。

以前是赚大钱难,现在是赚钱这件事本身就难。

钱难挣,高收入一去不复返。无论做什么,收入开始不稳定,支出却是一点都没有降。

肩上的房贷、车贷等负债会在每月如期而至不说,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养护,还有日常生活开支等消费属于必要支出,甚至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这如果放在之前,好时代造就的高收入能完全覆盖住高支出,不算大事。

但现在,在大环境寒冬和资产下跌两个因素的环境下,不少人心里发怵,不断控制消费,还是担心自己的收入兜不住。

这个时候,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处理不好就是一夜返贫,一切努力如黄粱一梦。

身边有个朋友老黄,今年年初因为项目重组被裁。当时觉得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了,索性宅在家带孩子。他一直有捣鼓股票啥的习惯,结果年前那波跌停直接把他大半积蓄卡在那。

那会他已经感觉自己被生活背刺了。

另一个喜欢把钱存银行的朋友小芯,最近也总是唉声叹气的,问她怎么个事儿。

一问才知道,这两年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的厉害,基本都是“1”开头,原本指望着靠利息养老,现在连通胀都跑不赢。

对此,每次跟朋友聊天,他们基本上都会问海星君:目前,市场上还会有保本的投资项目吗?‍‍‍‍‍‍‍‍‍‍

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和他们自身的保本需求,海星君回复:“券商新客理财。”

为什么海星君会推荐“券商新客理财”,因为它是各大券商公司为了吸引新人开户,贴钱做的保本型活动,底层资产为保本型的收益凭证产品,有着4-8%不等的超高约定收益率(每人只有一次购买机会)。

至于大家担心的靠不靠谱?有没有坑?中间有没有存在其他套路……借这个机会,海星君也和大家讲一讲。

首先,我们来看券商新客理财的产品介绍,基本都是:质押式报价回购、收益凭证、资产集合管理计划,这三类产品。

如图所示,海星君截了几个新客的产品详情图,可以看到,都是约定年化、保本付息的产品。

1、收益凭证:

收益凭证是证券公司唯一能够公开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理论上来说,只要券商不倒闭,是肯定能进行本息兑付的。

而且国内券商都是受证监会的监管,就和银行受银监会监管一样。没有强大的背景实力,是无法成立证券公司的。并且证券公司如果运营不下去一般也都是被兼并或者收购,毕竟一个牌照就值不少钱了。

像我们常见的券商,背后基本都是大型金融集团。比如华泰背后是江苏国资、中信背后是中信集团等等...

2、报价回购:

报价回购全称叫质押式报价回购,就是证券公司把抵押物抵押给交易所,交易所给券商发一个“标准券”,然后券商用这些“标准券”约定到期收益向你借钱。

也就是说,参与方为三个分别是交易所、券商与客户那交易所也分为上交所和深交所,这俩基本上没有太多区别,都属于质押式报价回购,只是交易平台不同。

最后,有少数的券商新客理财是资产管理计划,底层投资的都是低风险理财的产品。

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宝宝类、银行类固收理财产品,收益高出了不少。以华泰证券的“新客理财”为例,4%的约定年化收益,到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这难道不香吗?

1 阅读:21

海凝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