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女记者与63岁科学家相爱,执手27年,丈夫去世后,才知他是谁

汉奎爱文 2024-03-06 19:21:09

引言

“南生,父母给了我生命,而你给予我灵魂。”

青春明媚、神采飞扬的27岁年轻女记者与温润儒雅、睿智敏捷的63岁科学家因一次正式访谈结缘,两颗相距36岁年龄鸿沟的心逐渐贴近。

不是一时荷尔蒙分泌的冲动,而是两个灵魂深度的契合,这段爱恋持续将近27年之久,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爱可抵万难。

直到丈夫去世后,女记者才知晓自己丈夫背后深埋的功名,竟自问“南生,我不清楚,如果当初知道你如此卓越,我还有没有答应求婚的胆量?”

初见即心动

“我们绝不同意你与杨南生结婚,你若执意如此,只当我没有你这个女儿。”1984年北京胡同中一户人家爆发激烈的争吵,向来疼爱女儿的张父放下狠话,甩袖离去。

而这场争吵爆发的导火索,竟是29岁的女儿擅自做主答应65岁科学家杨南生的求婚,听闻此事的张父怒火中烧,都可以作为自己女儿爷爷年龄的男人,怎么能成为自己的女婿?

“平平嫁与我吧,我会终生向你倾注我的爱意。”当杨南生凝望着张严平深情告白时,张严平最后一道理智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她不再受世俗声音的影响,心无旁骛地奔向她的幸福。

与杨南生在一起时灵魂深处的共鸣,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她从不认为爱情会被年龄、名望、金钱等物质所束缚,它是纯粹的,是两条纯洁孤独灵魂的的契合。

“爸妈,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心意已决要与南生共赴白头。”一张字条孤零零地躺在桌面上,月光下张严平为爱奔赴山海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

伴随着火车轰鸣声响起,张严平的思绪飘向远方,已经迫不及待地飞奔到杨南生的身旁,与她诉说自己的苦闷。面对父母的“威胁”,张严平第一回做出如此强硬的“反抗”。

“杨专家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受邀对您进行采访。”1984年两会在北京紧锣密鼓地召开,全国各地区杰出人物齐聚于此,张严平作为新华社优秀记者,自然成为此次出席采访的首要人选。

“什么!派遣我独自去采访陕西航天局专家!”当听闻由自己单独对航天局专家杨南生进行采访时,张严平有些震惊与紧张。

临近采访约定日前,她挑灯收集杨南生的相关信息,将访谈话题分门别类整理完备,尽管她已做好十足的把握,可推门进入那刻,张严平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

杨南生出生于书香世家,或许是家庭氛围的渲染,他对名利之事看得极为淡薄,1950年从英国曼彻斯顿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返回祖国,着手组建中国的航天事业。

在杨南生的带领下,中国航天研究队伍稍见雏形,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被组建起来。他们凭借着简陋的设备,一行人的热枕,数年的艰难摸索,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枚可返回式固体火箭,对祖国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功不可没。

正因杨南生专注于科研事业,对荣誉晋升反倒忽略,无意间他多次得罪有心之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杨南生因此被“雪藏”,眼见成果即将产出,他却被调离至地方研究所,相应的科研待遇也被夺去。

当初继续留下的同事,如今陆陆续续荣获中科院院士等荣誉称号,而杨南生的名号却逐渐被埋没,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

心胸豁达的杨南生却不在意这样的调动,“只要能从事热爱的事业,在哪里都一样。”他没有受到调动的影响,在陕西研究所依旧兢兢业业工作,将精力全部投入事业中。

“原来是记者同志呀,快快请进。”张严平迎面撞上杨南生春风和煦般笑容,一双眼眸炯炯有神,似乎将人的灵魂吸去,禁不住地被他吸引,即便岁月在他清俊面容上留下痕迹,却掩盖不住岁月沉淀下来的气质,一抹绯红悄悄染上张严平的耳根。

特殊的采访

杨南生状似无意拖着长音地回复,颇有长辈逗弄孩童的神态,打消了张严平原本的紧张。

平复好心情的张严平,开始按照自己事前准备好的采访提纲,对杨南生进行提问,“您可以说说您日常工作是什么吗?”“科研工作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呢?”

因着工作内容机密性质,杨南生会挑拣着无关重要部分的内容回到,其中在畅谈杨南生在科研中最印象深刻的经历时,他的回应让张严平颇为钦佩,“搞科研是十分辛苦,可我却甘之如饴,当太空中运转着我亲手制造的卫星时,便是我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

在完成常规访谈提问后,杨南生反客为主与张严平闲聊起来,温润儒雅的学者形象,让张严平依依不舍此番交谈。

“小平同志,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现在感兴趣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或者书籍呢?”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张严平的注意,仿佛打开二人谈论的大门,张严平情不自禁谈论起来,杨南生耐心地倾听着,时常回应她的话题,从北岛,舒婷讲到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畅谈天地,忘乎所以。

“我根本舍不得结束这次交谈,他是如此有境界、有深度、有底蕴心灵纯洁高尚的智者,我被他独特的魅力与睿智气度深深吸引着,似乎要坠落其中,难以自拔。”张严平俨然被面前儒雅学者所深深吸引,或许此时她就已经动心。

“严平,访谈时间结束了,领导喊我们汇合。”同事敲门催促地声音打断侃侃而谈的二人,一时间怅然若失的神情浮上面庞,张严平匆匆留下联系方式,期待着下次与杨南生的见面。

缘分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张严平正在出外景采访路人,准备进行节目的录制,马路对面一抹熟悉的身影,让她失神片刻,想念已久的人竟然出现在她的面前。

他们仿佛热恋情侣一般,杨南生也注意到张严平,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张严平工作结束,两人相汇的眼神,传递着无数的情意。

一老一少漫步在北京街头,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他们继续上次未聊完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

杨南生向她讲述自己的曾经,远渡重洋留学海外的有趣经历,又讲起自己刻骨铭心却短暂的婚姻以及失去爱人的悲痛。

君生我未生

“你是我梦中的那支白帆,载着我的自由追寻情感的源头,让梦幻在平凡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吧。”无法压抑自己满腔爱意的张严平,在最后一封寄往陕西的信中直言自己真挚、热烈的爱意,震撼两人灵魂的爱情在此刻彻底爆发。

收到来信的杨南生,双手颤抖着,他仔细阅读着信件内容,不敢相信自己的深埋心底的秘密竟然与她不谋而合,65岁的杨南生竟如同年轻小伙一般,直接乘车北上追寻自己的爱情,他甘愿做一只扑火的飞蛾,即使燃烧自己也要圆了心中的渴望。

“我用一生建立起的科学逻辑,在爱情面前竟然一败涂地。”回到陕西后的杨南生时常望着窗外失神 ,那抹娇俏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一颦一笑让他魂牵梦绕,他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思念,提笔写下寄给张严平的第一封信件。

“南生,我愿意与你执手相伴余生,无人可以阻挡我们在一起。”时隔数月未见的二人相拥而泣,张严平坚定地选择了杨南生,考虑到杨南生一生清贫,他们选择在陕西简单举行婚礼,几张酒席,一张结婚照宣告着他们成为合法夫妻。

“为什么走近杨南生的人都会爱上他,是因为他始终常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二十年仍不消减的爱意,融化了父母心中的冰山,压在张严平心中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在她面庞上隐藏起的愁容彻底消失不见,这段爱情也终收获众人的美好祝愿。

“平平,此生与你相遇我了无遗憾,可终究我们会面临分离那日,若是我不在你身侧,你定要照顾好自己,无论身在何地我依然挂念着你。”2013年92岁高龄的杨南生身体机能陡然下降,医院数次传来病危通知,早在入院前几日,杨南生深感自己即将离开爱妻,于是将一封遗信留在枕头下。

在杨南生浓烈的爱意滋养下,张严平天真烂漫如孩童一般,她本以为幸福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听见丈夫离世,她迟迟未缓过神来,巨大的打击让张严平一度患上抑郁症,常常将自己关在书房内,不肯与人交流。

无尽的痛苦与迷茫包围着她,直到她发现枕头下丈夫留给自己的叮嘱,连续滴落的泪水浸透信纸,晕开上面的墨迹,杨南生才提起精神独自面临未来的生活。

“南生,当我一步步重走你前半生的轨迹,才明白你给予我的爱是多么深沉,那是你沉淀一生的内涵与精力。”重新振作的张严平决定给丈夫写一本回忆录。

她渴望众人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杨南生埋藏一生卓越的功绩,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巨浪一号”的成功研制,杨南生是背后最大的助力,他不该被如此对待,不该被掩去耀眼的光芒。

“南生,如果我曾了解你的前半生,我不清楚如此渺小的我,是否能够配得上你热烈的爱意,是否有底气奔向你,可幸运的是,那时我对此一无所知,才能拥有你后半生全部的爱意。”

0 阅读:10

汉奎爱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