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妾室除传宗接代职责外,还有另一重要作用,如今却为男人不齿

汉奎爱文 2024-03-13 06:29:53

前言

妻子和妾室在古代都是男人的另外一半,在电视剧当中,皇帝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官府人家的男子也是三妻四妾。在那时,小妾进门以后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可见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下,虽然现如今婚配讲究门当户对,可是古代对门当户对更加看重。

妾再多,正妻只能有一位,并且家中财物支出及各项事务安排都是由正妻负责,妾的角色不过是满足男主人传宗接代的需求,或是满足自己的私欲。除此以外,在古代小妾还有一个额外的作用,但如今却避之不提、为男人不齿。

女人做妾真正的处境

妾室在古代的时期非常常见,就连普通人家都有几个妾围绕在男人的身边。妾最早出现的概念是滕妾制度,就是陪嫁丫头的意思,一般在正妻嫁给丈夫的时候,会有一个贴身丫鬟跟着正妻一起去到丈夫家,这就是滕妾。

滕妾一般就是照顾正妻的生活琐事,在妻子身体不便的时候代替妻子跟丈夫侍寝,如果正妻生不出孩子,那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就落在了妾的头上,客观来说妾就是为男子传宗接代的工具。

传宗接代在古代是很重要的,这相当于传香火,生的男孩越多,证明这香火越旺,于是就有了男人不断纳妾的景象出现,这样就能给家族带来更多的孩子,这是起初妾的作用。

那做妾的女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代有些小农户,家中比较贫穷,光是靠着微薄的种地收入是养不起一大家子人的,他们就会想办法将女儿卖出去给别人做妾,这样既得到了钱,又减轻了家中人口众多的负担。

如果嫁到好人家,这就是一条快速上位的道路,比起嫁到贫穷的农家要好很多,但是如此行径,导致底层社会上贩卖女儿成性,甚至延伸出一条产业链来,并且导致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大多数沦为男人的玩物、随意买卖的商品,将女性物化。

养妾是要花钱的,妾要比奴婢的生活过的好一些,这代表的是家族的颜面,在有些朝代,妾比正室穿的还华贵有脸面一些,因为在外人面前,不能丢掉了主人家的脸面,人们会看主人家的侍女和妾判断实力,妾将自己打扮的好看一点这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很多人家还是好的,他们不会为难妾室,也不会刻意苛责她们,但是过得好并不意味着地位就高,奴婢跟着主家时间久了以后,一些主人家就会给她们卖身契,她们还能回家种地,恢复自由的生活。妾室的卖身契到了主家,就没有机会再恢复自由了,因为她们有着传宗接代的任务。

妾室在主家就是寄人篱下,遇到妾室惹得主家生气了,好点就会被主家赶出来自己过活,坏点就是被卖到青楼去,这是一件非常侮辱的事情,被人知道这个女子是给人做过妾的,一般也不会有人再娶。小妾一般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她们除了要得到男主人的宠爱,其他的时间也没有说话的权力。

南唐时期的司空孙晟,就有过“肉屏风”的行为,他让小妾们拉手形成一个人做的墙来为他抵挡寒冷的东风,除了这个还有给他当椅子的,当茶几的,在他的眼里小妾根本不是人,和“工具”没有什么区别的。

拿小妾来交易

唐代有一本书《独异志》有提到过,曹彰此人极爱收集各种马匹,但凡听闻哪里有奇珍异马,他必定要收入囊中,但往往宝马价格不菲,如何置换就成为一大难题。

于是曹彰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将自己的美妾与宝马兑换,即“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

无独有偶,用美妾换取物件的事情在各个朝代时有发生,宋朝诗人苏轼,在被贬官外放的途中,需要一匹马作为赶路的工具。

而此时苏轼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无法支付马匹的价钱,此时卖马之人倒与他说:“我以白马易春娘可乎。”

苏轼最终有没有答应,大抵是能够判断出来的。虽然对待自己的妾室是有感情在的,但面对如此境况,苏轼最终还是同意卖马人的交易,不过这些并没有记录在官方史书中,皆源于民间传闻,由此可见妾室在古代的地位极为低下。

人情交往的消遣玩物

有地位的名门家族,在平常都会和一些同自己地位的人家认识,老爷和夫人在交往时就要做好重要的人际来往,要将客人招待好,所以有些家庭就会让一些妾室出来撑场面。

这在外面走来走去,就会被哪家的人看上最终要了去,她们就会私底下找到老爷和夫人,用暗示的语气来说,毕竟这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还会旁敲侧击老爷和夫人的眼光好。

主人家若听的出来看上哪个小妾,如果这个小妾在男主人心里的地位并不高,她就会被主家卖去另外一家当作人情,如果这个小妾是男主人在意的,那主人家便会送些其他的礼物以表心意。

历史上有这样的例子,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以前就是秦国国相吕不韦的妾室,当时吕不韦见到秦始皇的父亲以后,觉得他以后会有大作为,就将自己的妾赵姬送给了他,这也算是两人结盟。赵姬后来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也坐上了皇位,这意味着吕不韦的地位也会上升。

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什么

那我们常说到的古人有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呢?

最早出现“三妻四妾”是在《金瓶梅》中:“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言欢,又当别论。”渐渐的这个词语也在清朝的话本和戏剧中传播,所以就被民间使用了。但是三妻四妾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春秋的齐灵公身上,当时齐灵公一直都不知道该选谁做皇后,三个女子他很难抉择,他心中想如果三个人都要就好了,后来这件事情被一个大臣听到了,他就默默的记录了下来。

还有第二个说法是汉武帝有三个皇后,第一位是陈阿娇,给刘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她最后因为不守礼法被刘彻废掉。第二位是卫子夫,她的出身一直是皇宫非议的事情,后来被小人陷害,选择了自杀。最后一位是李夫人,刘彻很是疼爱她,这也是三妻最初的由来。

三妻分为嫡妻,偏妻还有下妻。嫡妻就是男人在法律上承认的妻子,是通过大家公认并高抬大轿明媒正娶的,嫡妻负责掌管家中的各方面事情,在男人的背后给予支持,帮他料理好家中的事情,对妾室管理。

《水浒传》中写到张三和婆惜如胶似漆,街上的人都知道了,宋江半信不信,自己说“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此书中的阎婆就是宋江买来的妾并不是他的正妻,而宋江说的父母匹配,应指的就是正妻了。

偏妻,也被称作旁妻,下堂妻,不和正妻住在同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是平妻,这是明清时期才有的,那时有的商人,官员因为工作原因不在家中,年轻的妻子耐不住寂寞就会出轨,男人出去的时候也会带着小妾照顾她们的起居,而正妻就留在家中照顾父母。在这些商人做生意的地方,往往还会有一个妻子叫做平妻,作用就是社交。

清朝年间,李宗仁在娶了第一任妻子以后,35岁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名叫郭德洁,和李宗仁生活了24年,这就是平妻,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李秀文和他就是名义上的关系,在老家守活寡。

最后一个下妻其实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地位,《癸巳类稿》中说下妻曰妾,意思是下妻和妾是没什么区别的。

四妾一般是指贵妾、良妾、贱妾和侍妾,其实四妾也是一个虚数,有的是陪房丫鬟,比如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嫁人时带的丫鬟平儿,贾母给林黛玉安排的丫鬟紫鹃。

当然,妾也有地位高低之分,地位高的有人称之为“二房”。这就是地位比较高的妾室了,也需要办些仪式,走走流程,比正妻差不了太多。再往下就是通房丫头,就是正妻的丫鬟。最后是各种各样的妾,她们的来源多样,有的是别人送的,有的是买来的。

诗人白居易喜欢美人,尤其是年轻的美人,在白居易做官时,他会买美女回家给他做妾,最重要的是,等到这些女子几年以后还没有生出孩子,白居易就将她们撵走,卖掉或者送人,再买些新人回来。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只有有权有势的男人才会拥有三妻四妾,普通人家没有这么多人,所以三妻四妾并不是普遍的现象,而是特殊的。

古代女子做妾都是受到了封建礼制下的逼迫,没有女孩的命运喜欢生来如此,这都是迫不得已之处,如今我们人人平等,也讲究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三妻四妾的制度是没有人性的,那背后都是封建制度下的血和泪,是那些女孩心中不可言说的痛苦。

0 阅读:1

汉奎爱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