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掌握了事关日本国运的技术!能不能给他们?拿什么换?

沧海阅览 2024-06-24 20:34:46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6月22日,我国科研团队实现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的好消息传遍了国内外,这项技术的突破成为我国又一项新的里程碑。

只不过,我国的这个技术突破却意外“掌握”了日本国运。

那么,这个技术究竟有什么作用?又为何说它能够成为日本的国运呢?

信息来源:

环球网:纯度达到99.9%!我科研团队实现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

中国获得氢技术新突破

中国科学家在风电海水制氢技术上拥有重大突破的消息,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前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的强强联手,实现了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完美融合。

这套设备在大海中稳定运行10天,并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氢气纯度高达99.9%。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上。

不过,对于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中国而言,这项技术可能只是众多“金字招牌”中的一块而已,但对于日本,这无异于一个“惊天秘密”,一旦掌握足以改写国运。

要知道,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风电海水制氢技术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救命稻草”,有了这项技术,日本就可以实现氢能的就地取材并告别高昂的运输成本。

不仅如此,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英国等国土靠海、纵深较小的国家,也将从中获益匪浅。

目前,这项技术在中国主要惠及沿海地区,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它有望像一股清流流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项技术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能源领域,它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蝴蝶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能源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主导地位,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可对于日本而言,我们这却是一个令他们人眼红不已的成果。

一方面,他们迫切需要这项技术来实现能源独立,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这项技术的每一寸进步都凝结着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面对这个“救命稻草”,日本会采取什么策略?他们会痛下决心拿出压箱底的“家底”来换取这项技术吗?亦或是继续在氢能源领域“单打独斗”,寄希望于自主研发?

无论结果如何,可以预见的是这场跨国技术博弈,甚至还将成为中日能源合作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关乎两国的能源未来,更关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反观日本他们对于氢能战略布局究竟是什么?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日本加快氢能源全面利用

日本的氢能源战略

在这场全球能源变革的大戏中,日本绝非一个“看客”,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主角”。

早在多年前,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氢能源基本战略”,他们定下了一个到2030年使用30万吨氢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日本企业在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等方面投入巨资。

氢能应用在日本的发展中无处不在,从住宅、办公楼的电力供应,到公交车、私家车的燃料来源,氢能已经深度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只是,日本的氢能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在氢能的生产和运输上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制氢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还会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这对于水资源同样紧缺的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双重压力”。

就在日本为氢能源发展所苦恼时,中国科学家却带来了一个“惊喜”,他们发明的风电海水制氢技术似乎为日本的氢能源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项技术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它巧妙地利用了海上风电和海水资源,这样既不占用宝贵的土地,同时也不消耗稀缺的淡水,更重要的是整个制氢过程清洁环保,副产物只有氧气,没有任何污染排放。

与传统制氢方式相比,这项技术的优势不言而喻,它不仅实现了低成本、高纯度、大规模的制氢,更为日本这样的岛国提供了一个“量身定做”的能源解决方案。

如果日本能够获得这项技术,无疑将为其氢能源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届时,日本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制氢成本,同时还可以在沿海地区大规模建设风电海水制氢设施,实现氢能的“就地取材“。

这对于一个长期依赖进口能源的国家而言,无异于一场“能源革命”,它意味着日本有望摆脱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真正实现能源独立和自主。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国愿意与日本分享这项技术,作为技术的发明者和拥有者,中国完全有理由对这项“国之重器”慎之又慎。

毕竟任何一项关键技术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国家的战略投入,轻易将其“拱手相让”,不仅有悖于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可能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中日能在这项技术上实现合作共赢,无疑将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日本在氢能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在制氢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如果能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其产生的化学反应或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日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项技术的进步都不再是一国的独角戏,它们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中日两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诸多恩怨,但在新能源领域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日本在氢能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

再加上我们目前全球领先的技术,中日若是真的可以合作,而我们的台阶也会更上一层楼,这个结局无论怎么看都是个双赢。

事实上,中日在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已经有了合作的先例。

从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发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再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诸多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信息来源:

新民晚报:中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会举行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中国在风电海水制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无疑为中日能源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如果两国能在这项技术上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可以加速氢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也将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任何一项国际合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双方以开放和务实的心态,并且双方都需要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化解分歧,最终达成共识。

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与日本分享这项技术时需要全面权衡各种因素。

一方面,技术共享可以打开国际合作的大门,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但另一方面,任何一项先进技术都凝结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国家的战略投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难以估量。

一直以来,中国在全球性的能源变革中的地位都是一个引领者和贡献者,并且我们也主张以友好交流、和平共赢的方式与各国进行合作。

当然,我们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也吸引了众多的合作国,不论是在航天、工业等重要发展领域还是如今具有新突破的能源领域,我们从不排斥“合作”的方式。

这也是我们为何能够在国际地位中,稳坐合作大国的领头位置。

现如今,中国这个曾经的“能源输入国”,正在向“能源技术输出国”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引领和贡献作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不过,合作也不是你说想合作就要合作的,我们首先会评估合作国的实力以及态度和真心,特别是对于日本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国家。

但从一点我们可以看,氢能发展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氢能源究竟有这什么优势呢?

氢能汽车的优缺点

在这场全球能源变革的大戏中,氢能汽车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环保、高效、便捷的特点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出行蓝图。

氢能汽车的优点,可谓是“一箩筐”。

首先它的排放物只有水,这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对于日益重视环保的现代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氢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传统燃料,这意味着氢能汽车可以在更小的燃料体积下,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

想象一下,驾驶一辆氢能汽车只需花10分钟加氢就可以畅行数百公里,这是何等的便捷和自由!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氢能汽车也不例外,它的最大挑战是在于制氢和运输的成本,传统的制氢方式不仅能耗高而且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而氢气的运输和储存则需要高压容器和特殊的基础设施,这无疑增加了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氢能汽车的优点众多,但至今仍未能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原因。

但中国科学家在风电海水制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无疑是为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境,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制氢的环境和成本问题,更为氢能的就地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这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而言,这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有限,但却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这项技术,在沿海地区建设大规模的风电海水制氢设施。

日本就可以实现氢能的“自给自足”,从而彻底告别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所以说,我们实现的“氢能自由”却是日本一直梦寐以求所追求的,至于后续我们两个国家会不会在该技术上有合作,那还得看我们愿不愿意以及日本的诚意了。

结语

风电海水制氢技术标志着我国在能源上的技术突破,以及我们对能源研发的实力。

后续的合作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信息,虽然说“科学无国界”,但是中日两国的合作还是得重点考虑一下。

毕竟日本在对中日两国的合作态度一直都很棱模两可,相信日本现在应该着急想要与我们展开合作,但具体的诚意我们到还蛮期待的。



0 阅读:8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