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

手机用户小楼 2024-04-28 06:19:23

知青是我国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也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就知青这个名词而言,早年在外国的字典里几乎难以寻觅。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十多年里,我国约有近二千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有说是一千七百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但是知青涉及到我国的千家万户,现如今当年的知青们,都早已步入老龄化队列中了,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了。现如今的年轻一代,对当年知青的历史过往,可以说没有任何概念,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

那个时年所提出的口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知青经历了风风雨雨,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可以说也是我国比较特有的一段历史过往,现如今在有七十岁左右老人的一些大家庭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曾经的知青。

当年的知青们在乡村,与我国最基层的广大农民们,共同生活与劳作大都在三年左右时间,当然也有四至五年甚至十年。知青们与我国最基层的广大农民直接接触,共同劳作与生活,深刻领悟到我国广大农民生活的极其艰辛与不易。生活劳作在最基层的广大农民们,一生付出的最多而得到的回报最少,这里也可以说在那个时年纯属靠天收。

知青们当初在广阔天地乡间田野,通过几年时间的历练,对未来的人生认知与发展,有了彻底的调整与改变。在乡间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单调而且枯燥无味,劳作是相当繁重的,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仅是雨雪天气才是所谓的休息日,即便如此在许多乡村仍会安排知青们做一些室内的简单农活。

总体而言六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比起七十年代的知青更加艰苦些。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每个公社开始设置了知青办,并有专人负责知青的工作,政策规定给知青每年一次性几十元的经济补贴,给知青们定量的粮食也有了保障。

知青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但是作为曾经的知青们,如今已是退休后的老人们,会永远铭记这段青春时年的历史过往。现如今对知青议论最多的话题,期待知青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是否给予知青们一些适当的经济补偿。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作者: 楼 楼

4 阅读:741
评论列表
  • 2024-06-24 15:46

    那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因为经济不发展,没有钱办工厂、开公司,这帮人就这样废了,这是一帮被遗弃、抛弃的青年

手机用户小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