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技术分析的精华:缠论机械化操作系统

通俗易懂学缠论 2024-06-09 10:08:31

《通俗易懂学缠论》 可谓是实打实学习缠论的好地方,涵完整版缠论视频教程、缠论中枢指标软件(电脑版和手机版),每日缠论精品复盘视频以及缠论社群。

缠论的机械操作系统是缠论技术分析的精华所在,所谓的机械操作,就是无脑操作。未来走势是不可预测的,也是不需要预测的,你需要培养自己对走势所具有的节奏感。这个节奏就是买点买入,卖点卖出,有了节奏感,你的操作行为与市场发生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合拍。掌握缠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对这个节奏是什么东西的理解非常的不容易培养,原因就是缠论在大多数人的解读下,显得太复杂了,根本就无法实用。

一、日线识别图表的基本功

研究图表走势,首先就是从日线图表开始的,这是缠论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研究日线图表的目的就的为了设定缠论中的线段级别问题,如果你没有从日线走势进行仔细的研究,你是不可能把走势的级别问题搞清楚的。

我们先看上面这张图,它的走势可以分成两部分,从R6-R10是一段30分钟级别的下跌盘整走势类型,从R10-R16是一段上涨盘整走势类型。这两段走势是典型的日线图表上的级别走势。缠论说,在日线图表上,你能看到的线段的最大级别就是30分钟级别的。也就是说,在日线图表上,你是看不到日线中枢的,或者说,日线中枢即使有,你也不认可它,它在日线图表上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在任何级别的图表上,都可以认为本级别中枢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本级别中枢已经被我们分解成同级别线段走势了。

既然我们认定在日线图表上具有明显高低点之间的连线是30分钟级别线段,那么,它一定包含至少一个30分钟中枢。在R6-R10这段下跌走势中,R8-R9就是一个30分钟中枢。在R10-R16这条上涨线段中,R11-R13是一个30分钟中枢。R14-R15是一个5分钟中枢,在R16-R17之间有一个由几根K线密集成交区,这也是一个5分钟中枢。

有没有1分钟中枢呢?在日线图表上看不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在1分钟线段走势。既然是线段它内部一定包含1分钟中枢。最典型的1分钟线段就是R17-R18。在R16-R17之间,除掉那个5分钟中枢的前后两段也是1分钟线段,它们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5分钟线段。我们再看一下R9-R10,它们是由三条1分钟线段构成的一条5分钟级别的下跌线段。我们再看R11-R12这条线段,它也是一条包含5分钟中枢的线段。之前我们说过,在日线图表上,我们是不认可有日线中枢的,但是,日线中枢在这张图表上也是存在的,它是由三条30分钟线段构筑的重叠区间,(R3-R6)+(R6-R10)+(R10-R16)。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认可日线的中枢,就是因为,我们的操作级别是日线,或者日线以下级别的,所以,日线中枢对我们而言,是可以分解成30分钟线段进行操作的,所以,在我们的操作级别上看,是不存在日线中枢这一个级别的概念的。

对日线图表上的所有级别、线段、中枢等都必须要反复琢磨,彻底融会贯通。知识要点总结如下:

1、日线图表上的最低级别线段是1分钟级别的,典型的就是R17-R18的那一段;典型的5分钟级别的线段是R16-R17,它包含一个5分钟级别的中枢。它的典型走势类型是:(1分钟线段)+(5分钟中枢)+(1分钟线段)。典型的30分钟线段是R6-R10,其中R8-R9是一个30分钟中枢。它的走势类型是:(5分钟线段R6-R8)+(R8-R9,30分钟中枢)+(5分钟线段R9-R10)。注意,5分钟线段是由三条1分钟线段构筑的,而30分钟中枢是由三条5分钟线段重叠构筑的。比如,R9-R10就是由三条1分钟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走势。

2、从日线图表上,我们所能看到的中枢,只有30分钟中枢和5分钟中枢两种,1分钟中枢看不到,但是,它包含在1分钟线段内部。从中枢的构筑形态上看,30分钟中枢是一个奔走类型的中枢,这是必须的。而5分钟中枢,在日线图表上看,就是一个以大K线上下上下震荡的小区间,类似于传统分析中的楔形区间,或者叫旗型区间。

3、缠论的级别主要指的是中枢级别,而不同中枢的级别是在日线图表上推导出来的,是在日线图表上根据K线密集成交区的大小比较出来的,这是必须要根据经验才能判断出了的,在日线图表上,30分钟中枢和5分钟中枢是很明显的,30分钟中枢是一个奔走中枢,而5分钟中枢是一个楔形中枢。

4、日线图表上的线段级别都是通过1分钟线段构筑的,比如,先确定日线图表上的1分钟线段的模样,然后选择一段日线图表上具有明显高低点之间的线段,判断该线段的级别是什么:首先是看中枢级别大小,如果包含一个30分钟中枢就是30分钟线段,如果包含一个5分钟中枢就是一个5分钟线段。其次,判断30分钟线段内的中枢的进入段和离开段的级别是多少,比如,构筑30分钟中枢的线段,一定是三条5分钟线段构筑的奔走中枢;构筑5分钟中枢的是K线密集成交去,但是,5分钟中枢的进入段和离开段一定是1分钟级别的线段。这些都是有章法的,不能乱来猜测,

二、以日线作为操作级别的分解操作步骤

缠论中介绍的机械操作,就是无脑操作。根据之前我们对走势部件的拆分,形成部件,再按照零部件重新组装起来进行操作。假设我们是按照日线级别来操作的,那么,这意味着,我们把日线图表上的走势分解成30分钟一段一段来炒作,这其实就是高抛低吸的操作策略。

比如,上图中,R6-R10是一条30分钟级别的下跌盘整走势类型。它只包含一个30分钟中枢,缠论的走势有两种走势类型:a+A+b+B+c。a+A+b。前者是趋势走势类型,后者是盘整走势类型。在日线图表上任何一条走势类型都是由线段+中枢构成的走势。当你在R6卖空时,就应该有准备,该下跌走势会分成三个部件:a+A+b。R6-R8是第一个部件a,它是5分钟线段,仔细看一下它是一个N型结构走势,是由三条1分钟线段构成的。R8-R9是奔走中枢,它是30分钟级别的中枢A,之后一定还有一段b,它一定是由三条1分钟线段构筑的5分钟结构走势。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R6卖空股票后,我们是可以耐心等待出现b段。

我们仔细看b段R9-R10,连续三条1分钟线段下跌,中途有两次回调走势。其实按照最低要求,只有有三条1分钟线段就可以构筑一条5分钟线段了,但是,该线段有五条,一直延续到R10为止。从R9开始的第一条下跌,产生的绿柱子,比第二次下跌的绿柱子小,说明,第二次的下跌没有停止的迹象,所以,就会有第三次的下跌。对比R10对应的MACD的绿柱子,明显缩小,这就是缠论的背驰,因此,R10就是该下跌走势的转折点。

我们可以把R10看做是上涨的起点,我们可以预期走势会有一个上涨的30分钟盘整走势类型,也就是说,会有一个a+A+b的走势出现。R10-R11就是该段走势的进入段,R11-R13就是奔走中枢,R13-R14就是离开段,可以预期,该走势一直到R14是可以预期的。到了R14该5分钟线段不再创新高,你就可以卖掉了。卖掉后,走势进入5分钟盘整,这是一个中阴段,不好判断未来走势的方向,需要等待,走势向下突破形成的R15,这是一条支撑线,它是由之前R9-R10的回调,以及R11-R12的5分钟中枢上限共同构筑的支撑,后面我们还发现它在R16-R17也起到了阻力线的作用。从R13-R15构成了一个5分钟级别的盘整上涨走势,R13-R14之前的那个点是该中枢的1分钟进入段,R15-R16是离开段,对比这两条线段在MACD的红柱子,明显出现了背驰,所以,走势从R16开始反转。

反转后,走势从R16一口气下跌到了R17,这个一条5分钟级别的盘整下跌走势,然后又开始反转,从R17开始以1分钟级别线段上涨的R18。现在还没有走完。R16-R17这条5分钟线段包含一个5分钟中枢,对比中枢前后的进入和离开段,可以发现离开段背驰了。于是才有了1分钟的上涨。之后我们可以预期,这个1分钟上涨一定会出现5分钟的中枢,既然之前有一个5分钟下跌,再等待这个1分钟上涨形成5分钟级别的上涨,那么,未来一定会还有一个5分钟级别的线段,最终形成一个30分钟的盘整走势。这个是理论所保证的。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虽然在讲日线级别的操作,其实,我的思路是在想着30分钟中枢的,而本质上,日线图表上的线段是5分钟级别的线段,而5分钟的线段其实就是1分钟线段构筑的结构走势,缠论的结构有三种类型:N型结构、缺口结构、中枢结构。说白了,在日线图表上,1分钟线段是基础材料,它用N型结构构筑的5分钟线段走势,它用中枢结构构筑的5分钟中枢,它用缺口结构延长了5分钟线段长度。我们所说的30分钟中枢,日线线段其实都是幻想,都是大的战略结构,它们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对比形成背驰,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当我说,这条线段转折了,那条线段转折了,如何判断出来的?就是靠中枢,靠结构,靠创新高,然后,进行不同线段的比对、大小、高低、支撑线等的综合手段去判断。

三、以30分钟以下级别的无脑操作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的资金量比较小,建仓的流动性充裕,所以,我们可以采用30分钟图表操作,也可以采用5分钟图表操作。级别越小,操作越频繁,资金使用效率越高,但是,需要技巧更熟练,节奏踏准的要求越高,所以,这还要看个人的能力。

1.30分钟图表操作

我们之前讲了日线操作方法,其实区别不大,在30分钟图表上,我们就没有30分钟中枢的概念,而是把30分钟图表上的走势分解成5分钟级别的线段来操作。R6-R10是一段5分钟下跌走势,它之前的30分钟中枢,我们把它分解成5分钟线段了,所以,图上所标示的粗线段就是卖出线段,而上涨的细线段就是我们要规避的线段。从R10-R16是一段上涨的5分钟线段,我们同样规避了它的30分钟中枢,把它分解成5分钟线段走势,向上的粗线段就是买入线段,回调线段就是规避线段。5分钟线段其实就是包含5分钟中枢的走势,我们对其中的5分钟中枢进行分解,把它分解成三段1分钟线段走势。

我们要注意,粗线段与细线段的转折点就是缠论定义的买卖点,凡是买卖点,都是因为背驰导致的,所以,炒股的关键就是要熟练掌握背驰的判断方法。对应线段背驰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结构特征方法,之前文章中对线段反转的判断方法都有介绍,自己回补。

2、5分钟图表操作

5分钟操作的频率更高,它采用的是1分钟线段为操作元素,下面的图表是从R16-R17,R17-R18这两段的走势示意图。

操作的逻辑与30分钟类似,没有5分钟中枢的概念,只是把它全部分解成1分钟线段走势。然后分段操作。

3、日线、30分钟、5分钟操作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它们的操作方法都是一样的,差别就是级别越低买卖点越多,资金使用的效率就越高。比如,我们以日线作为操作级别,日线上的最大级别线段是30分钟级别的线段,在日线图表上看,一条30分钟线段只能有一对买卖点,起点买入,终点卖出,但是,如果你以30分钟图表去操作,那么这条线段内部就有4对买卖点。所以,如果你的技术水平高,你是可以通过频繁的交易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四、学习缠论的总结

学习缠论的难点就是不知道缠论的重点在哪里。缠论有一句话说的好,一幅图画价值千金。之前我始终想把缠论的内容给大家讲透彻,但是,我自己都不满意,关键是缠论是一种图画理论,没有图画就没有灵魂,所以,我想用图表走势来表达缠论的核心思想。后面这几张图表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就用粗细线条来点出中心思想。仔细看我标注的线段,不论它们的级别大小,它们通常都是一个N型结构走势,有结构就意味着可以同向对比,这是缠论判断线段背驰的关键要点。投资者可以自己看原著,对线段背驰的判断缠师讲的很清楚,我只是在大的框架基础上,做了一点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 阅读:5

通俗易懂学缠论

简介:应用独创的缠论日线一笔战法专注短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