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通过不断打击周勃而压抑相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史海撷英 2024-06-13 19:12:25

周勃与刘邦乃是同乡,乃是刘邦建立西汉的元从功臣,西汉立国后,因功获封绛侯,位列开国功侯第四位,仅次于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和宣平侯张敖,官拜太尉,先后辅佐高帝刘邦和高后吕雉。吕后崩逝后,周勃又与陈平诛灭诸吕,迎立汉文帝刘恒。

然而,战功赫赫,又拥有从龙之功的周勃,却两度被迫辞相,最终成为了汉文帝收回大权的工具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汉文帝即位之初,对周勃颇为畏惧

“诸吕之乱”被平定后,汉文帝刘恒虽然被拥立为帝,但早年就封代国,长期远离京城的他,不仅在朝中毫无根基,甚至连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吕氏众人和周勃、陈平到底孰忠孰奸都搞不明白,以至于入京即位一路走来,一直都是心惊胆战。“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袒左,为刘氏,畔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

太尉周勃作为诛灭吕氏的首要功臣,“诸吕之乱”后声望达到了顶点,而汉文帝又是在他的拥立下才得以入京即位,以至于周勃最初对于汉文帝根本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正因如此,在刘恒自代地入京时,在渭桥迎接汉文帝的周勃,才敢于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想要将刘恒拉到一旁私下交谈,“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昌还报,代王乃进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玺。”

周勃

同样因为如此,在汉文帝自代王府进入未央宫即位时,周勃才敢让卫士拦住汉文帝,以证明自己对军队的掌控,以至于汉文帝入宫当夜便不得不连忙撤换军队将领。

与之相对应的,汉文帝即位之初,由于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开国功侯手中,在没有收回朝政大权之前,他不得不对周勃等大臣保持敬畏感。为了表示恭敬,汉文帝在散朝时,通常在目送周勃离开后,自己才起身离开。“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相较于周勃,丞相陈平可就狡猾了很多,深知功高盖主不是什么好现象的他,在汉文帝即位之后,便以生病为由请求致仕,虽然被汉文帝所拒,但他还是以功劳不如周勃为由,让出了右丞相之位,退为左丞相。

汉文帝即位之初,可以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君强臣弱”局面。汉文帝明白,这些功勋老臣能够如此轻易地更换皇帝人选,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将自己换掉,因此他只能处处小心谨慎。

皇权与相权之争,周勃首次被迫辞官

汉文帝即位之后,一面大肆封赏周勃、陈平、灌婴、刘章等诛吕功臣,一面对诸侯王们进行拉拢。因为他明白,想要皇位稳固,就必须保证朝中势力的平衡,只要稳住了诸侯,大臣就不敢轻举妄动;而稳定住了大臣,诸侯也不敢轻易造次。

袁盎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到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八月,即位近一年的汉文帝通过平衡朝中大臣和诸侯王势力,发布一系列惠民法令等方式,使得皇位日益稳固。至此,汉文帝开始着手解决功勋大臣权势过大的问题。“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武将出身的周勃没有听出汉文帝的言外之意,陈平却听了出来,汉文帝此举看似是在询问政务,但何尝不是对相权过大而不满。“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而看出汉文帝心思的陈平,虽然独任丞相,但却不再过问朝政,汉文帝由此收夺了权力。

汉文帝命列侯归国,周勃二度辞相

周勃辞相之后,闲居长安数月,直到汉文帝二年(前179年)十月,由于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这才重新起用周勃为丞相。不过,此时的汉文帝刘恒早已大权在握,周勃已经无法再对皇权形成威胁。

西汉立国之后,历经刘邦、吕雉和刘恒三次加封,汉朝已经册封了近两百个列侯。这些列侯虽然各有封地,却大多留居京城,如此一来便极容易相互勾连、结成同盟,进而对皇权造成威胁。

刘恒

因此,借着丞相陈平去世的机会,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下诏命令列侯们各自返回封地,即便是在朝中任职或诏令准许留京的列侯,也要派太子返回封地。

此时的汉文帝虽然已经收回了朝政大权,但面对这条诏令,除了少部分胆小的列侯之外,大部分列侯都选择了无视,赖在长安无动于衷。

汉文帝三年(前178年)十月底,在列侯遣归封国的诏命下达一年以后,随着汉文帝对朝政的掌控越来越强,再加上屡施仁政,民心越来越稳定,汉文帝才开始强力推行这一诏令。

周勃

十一月,刘恒将丞相周勃召入皇宫,有些意味深长地对其说道:“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周勃闻言,如何还能不知道刘恒的意思。于是,次日上朝,周勃以年老体衰为由主动请辞归老,并在散朝之后便携带家眷返回了封地,有了周勃这个榜样,其他列侯也不敢再公然违拗,随后也纷纷返回封地。

如上,汉文帝刘恒虽然早年便就封代国,长期远离长安这个政治中心,但他政治手腕却极强,通过打压周勃的方式,不断收回朝政大权,在列侯返回封地之后,汉文帝终于完成了对功勋老臣的压制,彻底收回了朝政大权。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06-14 08:20

    文帝帝王心术厚黑,御下手段高明。同时对百姓厚道,是历代守成之君的榜样[点赞]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