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去世后其弟子干涉其家事,为夺家产,亲儿子差点丧命

史海撷英 2024-06-18 17:06:04

嘉靖七年(1528年),在广西平定盗贼的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就上书嘉靖帝,请求致仕归乡治病。但是,王阳明犯了一个错误,他还没等朝廷回复,就擅自离开了军营,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果不其然,王阳明的行为极大触怒了嘉靖帝,嘉靖帝就下达了一条旨意,严厉批评王阳明“不候进止,非大臣事君之道”,并要求王阳明解释情况。然而,还没等旨意抵达,王阳明就去世了。但是,王阳明之死并没有平息嘉靖帝的怒火,嘉靖帝又下令剥夺了其新建伯的爵位。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让王阳明没想到的是,他死之后子嗣就开始争夺家产了,他的弟子们强势参与,几乎让王家分崩离析,他的亲儿子还差点被害死。

这事还得从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说起。

王华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王家本是个普通家庭,但因为他高中状元,后来又当了大官,所以王家这才强势崛起,跻身上层社会。

王华一生有过两位妻子,分别是郑氏、赵氏,以及一位小妾杨氏,原配郑氏生子王阳明,继配赵氏生子王守文,杨氏子生王守俭、王守章。

王云

在古代,一个家族儿子多才能得以壮大,王家就是如此,王华的儿子们开枝散叶,生育了众多子嗣,到王阳明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了。王阳明早年娶妻诸氏,但诸氏一直无所出,他便将堂弟王守信的儿子王正宪过继为嗣子。后来,诸氏去世了,王阳明又娶了几位小妾,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下一个亲儿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嘉靖五年(1526年)的时候,也就是王阳明54岁的时候,他的小妾张氏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王正亿,此时距离他去世不到3年。

尽管有了亲儿子,但王阳明却依然非常苦恼,因为他家不太平。

原来,自王家从王华这一代发迹之后,他的整个家族,包括往祖上数三代以内的亲族,都依附于他家生活。对此,史书是这么记载的:“禄食盈余皆与诸昆弟共之,视诸昆弟之子不啻己出。”

王华、王阳明父子确实够意思,富贵不忘亲人。但是,这么做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那就是王氏族人并不都是读书人,这些人良莠不齐,经常窝里斗,还四处给王家惹麻烦,将王家搞得乌烟瘴气。

王阳明还在世的时候,就时常为家务事操心。按道理来说,这些事本不该他操心,因为他的继母赵老妇人还在世,作为当家主母,她本该主持家务的。但是,赵老夫人却什么都不管,一方面是因为王阳明怕她劳累,不让她管;另一方面,赵老夫人见王家实在太乱,也不想管。

王云

王阳明在外做官,根本无力操持家务事,他便将这摊子事交给了一个叫做魏廷豹的人。根据王阳明晚年书信显示,魏廷豹是王家的管家,王阳明对其十分信任,让其代替自己管理整个家族的大小事务。尽管有家主撑腰,但魏廷豹的工作依然不好做,因为他说到底只是个仆人,王家子弟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自然不服从他管教。为此,王阳明多次写信回家,强调魏廷豹的权威,这一点可以从其书信中“家众悉宜遵廷豹教训”、“皆须听魏廷豹断决而行”等字句就可以看出。但是,这些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后来,王阳明又让自己的学生薛侃、钱德洪、王汝中、王艮等人到王家教学,并协助魏廷豹处理家务事,在这几个智囊的帮助下,魏廷豹总算是暂时压制住了王家人。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表象,王家在王阳明去世后之所以发生宅变,跟他有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有关,也跟他的学生们关系莫大。

薛侃、钱德洪、王汝中、王艮等人来到王家之后,本该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即可,但他们特别爱管闲事,将手伸得太长了。比如说,王艮、薛侃曾建议王阳明,将性格刚强且最年长的小妾吴氏扶正,让吴氏以当家主母的身份来管理家族事务,但被王阳明以吴氏心胸狭窄、德行不行为由拒绝。

总之,王阳明的弟子们似乎比他更关心王家的家务事,而这也为后来发生的宅变埋下了伏笔。

王阳明去世后,王家没了当家之人,“各路大神”就开始各显神通了。

王云

按常理来说,王阳明去世之后,本该由22岁的长子王正宪继承家业,并主持王家家务的。之所以是王正宪,因为他在法理上是王阳明的嫡长子,拥有第一继承权,赵老妇人也对他十分支持。而王正亿虽然是亲儿子,但王阳明生前并未将王正宪送还本家,也未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言,这就默认了王正宪拥有合法的继承资格。再一个就是,王正亿是庶出的儿子,而且当时还不到3岁,如果他继承家业的话,那势必会导致王家迅速消亡。

事实上,对于王正宪这个嗣子,王阳明还是十分喜欢的,他聪明好学,懂礼仪知廉耻,还很疼爱弟弟王正亿,王阳明对此感到很满意,就连王阳明的学生们也对他赞不绝口。因此,让王正宪继承家业,似乎合情合理,也能让众人信服。

但是,王阳明的学生们却变卦了,他们在王阳明去世后,一改往日对王正宪的亲善态度,以王正亿才是王阳明亲生儿子为由,极力支持王正亿继承家业。

王阳明的学生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得而知,但根据史料推测,他们或许是认为王正宪不是亲儿子,却继承了家业,担心王正亿日后会跟自己争家产,从而迫害王正亿吧。

王阳明刚去世,钱德洪、薛侃等人就极力拉拢朝廷派到王家的使者汪克章,以汪克章的特殊身份来打压赵老夫人。钱德洪、薛侃的意图其实很明确,赵老夫人是当时王家的尊长,拥有绝对话语权,只要将赵老夫人打压下去,就可以为王正亿上位扫清最大的障碍。而汪克章之所以跟钱德洪等人拉帮结伙,其实也有私心,那就是他想从王家的巨额家产中分一杯羹。

为了打压赵老夫人,汪克章故意以言语刺激,还质疑赵老夫人有私心,说她想为儿子王守文谋夺家产,她果然中计,为了避嫌,她宣布不再过问王家事务,也不再回王家。

赵老夫人被排挤出王家之后,汪克章、钱德洪等人又将当初被王阳明否决的吴氏扶正,以吴氏为当家主母来主持王家事务,并打算借吴氏之手将王正亿扶上家主之位。

这里不得不说魏廷豹,按理来说,王阳明的身后事,他作为管家,是最有资格参与的,根本轮不到王阳明的弟子们,那他去哪里了呢?原来,早在王阳明去世之前,魏廷豹就察觉到了钱德洪等人不是善茬,只要王阳明一死,这些人必定闹翻天,这不是他能压得住的,为避免卷入王家旋涡,他便在王阳明去世后不久就悄悄离开了。

王云

魏廷豹一走,钱德洪等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以王阳明嘱托为由,堂而皇之地介入王家事务。

实际上,王阳明可没让学生们将手伸得这么长,他只是让学生们督促王家子弟的学业,顺便给魏廷豹出出主意,协助处理一下王家家务事罢了。

当然了,王阳明的学生们支持王正亿,王家之中也有不少人支持王正宪,王家就此分为两派,为争夺家产展开了争夺战。

嘉靖八年(1529年)10月,王阳明下葬之后,他的子弟们就开始进一步谋划了,竟然提出让王家分家。

当时,出席分家会议的有赵老夫人、王阳明的三个弟弟、吴夫人、王阳明的两个儿子王正宪和王正亿、王氏宗族子弟,以及汪克章、知府朱衮等朝廷命官。

如此庞大的阵容,只是为了一场再平常不过的分家,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阴谋。

果不其然,王阳明的弟子们在会上提出,王阳明的家产应该由王正亿继承,因其年幼,家务事暂由吴夫人操持,作为哥哥的王正宪不能抢夺,还应该爱护弟弟;日后朝廷若恢复新建伯爵位,也应该由王正亿继承。

王云

因为有汪克章及一众地方官撑腰,王阳明弟子们的建议最终被采纳,王正亿就这样继承了王阳明绝大部分财产,王正宪则被排挤出了王家。

如果没有王阳明弟子的强势参与,王阳明身后本该是作为嗣子的哥哥继承家业,精心抚养年幼的弟弟,与弟弟和睦相处,一起壮大家业,从而传为美谈。但是,在王阳明弟子的参与下,王家被迫分家,从而分崩离析,并且王家的掌控权还不在王家人手上,而是在王阳明的弟子及吴夫人手上。

吴夫人在王阳明弟子的扶持下成为当家主母之后,正如王阳明所言,她是个毫无度量之人,她担心日后王正亿长大,王正亿的生母张氏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开始迫害张氏,使张氏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张氏一直活在恐惧之中。

在整治了张氏整整两年,就快要把张氏逼疯,让张氏再也不敢站着跟自己说话之后,吴夫人开始将矛头对准王正亿。

为了控制王正亿,吴夫人派人将其控制起来,不让其见生母张氏,也不让王阳明的学生见他,他一度受到生命威胁,差点就死掉了。后来,王阳明的另一个弟子,当时在朝廷当官的欧阳德发现王正亿处境艰难,就跟同窗黄弘纲、李逢一起,将王正亿给解救出来了。不过,欧阳德等人虽然救出了王正亿,却因为无法插手王家家务事,而不能让王正亿彻底摆脱吴夫人的控制。

王云

到这个时候,那些将王家拆家的王阳明弟子们才感到后悔不已,悔不该将吴夫人扶上位,但也只能想办法弥补过错了。

嘉靖十年(1531年),黄弘纲在赴京参加殿试前,去见了时任南京礼部侍郎的同窗黄绾,经他牵线搭桥,最终黄绾同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正亿,并表示要将王正亿接到南京抚养,等王正亿长大后,再为其举行婚礼。

王正亿要被送到南京生活,身为当家主母的吴夫人很不乐意,竟指示手下恶奴们极力阻拦。王阳明的弟子们为了弥补过错,就花钱消灾,打发了吴夫人的手下,这才将王正亿接了出来,安全送到了南京。后来,王阳明的弟子又联合官府、赵老夫人,将吴夫人“打回原形”,恢复了其妾的身份,并将其送回老家,同时将王正亿的生母张氏扶正,王正亿也由此从庶出变成嫡出。

不得不说,王阳明的弟子们两次为亡故的老师“改妻”,也算是奇闻一件了,因为古代只有老师为学生的婚姻做主的,比如王安石就曾为亡故的学生侯叔獻休弃红杏出墙的妻子魏氏,哪有学生干涉老师婚姻的事情啊!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至少让王正亿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了保障,而王正亿去南京之后,王家所有财产也随之来到了南京。黄绾为了避免被人说自己要侵吞女婿财产,还特意发表了声明,并请了王阳明的其他弟子到南京见证财产清理过程,算是替王正亿做了婚前财产公证吧。而随着这一次财产公证的进行,王家的内乱算是告一段落,当然这是一次极其惨痛的经历,毕竟王阳明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最终留在家里。

王云

王家虽然暂时安稳了,但因为王阳明的学说没有得到承认,王阳明也没有被平反,所以他的爵位暂时恢复不了。但是,这不代表王阳明的儿子们不能享受官员后代的特殊待遇,他生前可是三品官,按照明朝惯例,他的儿子是可以得到荫封官职的。

早在王阳明还在世之时,王正宪就将自己荫封得来的锦衣卫千户之职让给了王正亿,但后来王阳明触怒嘉靖帝,这个官职也就没有了。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张夫人的恳请下,嘉靖帝特许王正亿为国子生。后来,王正亿又上书嘉靖帝,表示自己“愿授武荫”以报效朝廷,这是他在提醒嘉靖帝,自己是可以得到荫封官职的。那时候,嘉靖帝年老,不再像年轻时怨气那么大了,加之朝廷不少人为王阳明说好话,他心一软,就授予王正亿锦衣卫左所副千户之职,王正亿的儿子王承学也入了国子监。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念及王阳明的功劳,就下旨追封其为新建侯,世袭罔替。后来,在王阳明弟子的争取下,王正亿继承了新建侯爵位,王家自此又显赫起来。而王正亿的哥哥王正宪,自从离开王家之后,就过得比较一般了,他除了参与过王阳明著作的编撰工作之外,没有得到过任何官职,事实上他也是受害者。

1 阅读:57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9:23

    四任妻子,54岁才生一子,坚持过继得堂侄当嫡子……你以为圣人不知道些什么吗?!一帮坏学生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