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无人机!以色列空袭领事馆,其实是被伊朗出手吓坏了?

角逐有星间 2024-04-05 19:02:49

4月1日下午17时,以色列空军F-35I悍然空袭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在6枚制导弹药的精准打击下,包含伊朗“圣城旅”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准将在内的7名伊朗军官遇难。外界对以色列公开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行为非常惊讶,也唤起了20多年前不好的记忆。不过,这次以色列空袭还真不是无中生事,而是基于噩梦般的恐惧。

以色列空袭伊朗领事馆震动全球

以色列空袭的严重后果,掩盖了当天凌晨发生的另一则重磅事件——一架无人机从伊拉克西部起飞,穿越约旦,最终命中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基地一座仓库。距离其真正目标——以色列海军最先进的“萨尔-6”型护卫舰,只有不到20米。而在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几个小时后,以色列就认定伊朗是幕后组织者和无人机来源,并选定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为反击目标。在以色列看来,这种反击和2019年6月伊朗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后,后者寻机暗杀苏莱曼尼是一个逻辑,但事实远比以色列想得要糟糕。

当年选择苏莱曼尼为目标,美国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出于种种考虑,以色列并未直接空袭伊朗大使馆主体,而是选择了在大使馆左侧的领事馆(领事馆左侧就是加拿大大使馆,可见以色列的嚣张),但性质也只是轻微了一丢丢。以色列军队还是那一套,一旦自己遭遇袭击,就要十倍奉还,从根本上威慑对手的强硬思路。问题在于,以美国的强势,在其“全球鹰”被击落后,也是硬生生忍了6个多月,才找到机会反击。以色列如此短视地踩线反击,只能说明确实被这次无人机远程打击打到痛点,不得不越线进行威慑。

后来伊朗还把击落的美军“全球鹰”公开展示羞辱

按照美国“The Warzone”网站消息,以色列海军在埃拉特部署的“萨尔-6”,虽然排水量只有2100吨,但搭载的EL/M-2248型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却拥有250千米对空探测距离,主要用来监视南面的远程导弹。以色列担心对手使用无人机袭击尝到甜头,后续反复袭击破坏“萨尔-6”海上防空网络,最终造成整个国家防空体系的漏洞。因此才会不顾后果地进行反击,避免无人机袭击规划化、长期化。然而,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以色列袭击伊朗领事馆的行为,都得不到其想到的结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萨尔-6”对以色列安全至关重要

伊朗现在已经宣布要进行反击,而其也恰恰拥有大量远程无人机,甚至相当一部分型号都在乌克兰战场经过实战检验,一旦其真下定决心使用无人机群反击,这可就真是以色列的噩梦了。要知道这些年以色列的主要威胁,其实是从巴勒斯坦方向发射的火箭弹,其中绝大部分由于性能差、射程近,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现代无人机虽然技术也不复杂,但其攻击距离轻易就能突破300千米,甚至是500千米。这意味着国土纵深狭小的以色列,将面对多个方向的无人机威胁,这与之前只需防御近程火箭弹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

伊朗无人机规模非常大

最重要的是,无人机这几年发展太过迅猛,反无人机技术已经严重落后,至今尚未有真正可靠的反无人机体系问世,以色列一旦遭遇大规模无人机袭击,那就是灭顶之灾。也就是因为后果这么严重,以色列才会在事情刚出现苗头时,近乎疯狂地打击伊朗领事馆。在以色列军队看来,只要通过高压手段威慑住对手,争取几年时间,在“铁穹”基础上完善反无人机体系,那么局势还可以控制。这也是以色列先遇袭,后空袭的根本思路。

现在的“铁穹”根本无力应对无人机群

前面提到过,仅仅凭借以色列的威慑,根本不足以控制局势,但如果再加上美国就不一样了。就在4月1日当天,美国政府批准对以色列180亿美元军售,其中主要项目是25架F-35A、25架F-15和12架AH-64E,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支持表态。换句话说,任何国家想要在这个时候针对以色列,都需要考虑美国可能的反应,这就意味大规模无人机远程袭击,基本不可能。控制规模,作为以色列践踏国际规则的有限反击,按照惯例是没问题的。而如何在有限攻击中对以色列造成足够杀伤,这就是伊朗需要细细思考的问题了。

0 阅读:0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