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中国人参观?水平不如运-9的A-400M,空客也敢说要防中国抄?

角逐有星间 2024-03-16 00:14:53

本以为前几天的新加坡航展上,中国军事工业带去的歼-20模型和武直-10ME实机,就算是最大看点,没想到后面还爆出一个更劲爆的消息——参展的A-400M运输机禁止中国人参观。虽然事情很快由主办方出面解决,但还是不得不说一句,就欧洲A-400M的鸡肋水平,也配这防那防生怕中航工业抄一手?

A-400M算是这几年欧洲推出的重点作品

事情经过其实很简单,有人在新加坡航展上,发现A-400M舱门前有工作人员审核,专门禁止中国籍游客进入,甚至还发生暴力推搡事件。随后事情被投诉到新加坡主办方,随后得到解决。从其他方面反馈的消息看,这种情况在前几年的境外防务展上很罕见,参展亲身接触美制F-35A、F-16的例子并不少。不过,当年读书的时候,我曾跟随导师去欧洲参加机床展,也经历过现场没有禁止牌,但当使用手机拍照/录像时,工作人员会挡在机器前,并举手示意禁止拍照/录像的情况。说得直白一点,中国工业体系这几年进步太快,学习/吸收的水平极高,欧洲就这点家底,生怕“瞪一眼就怀孕”,但A-400M中国还真看不上眼。

F-35这几年对外展示的程度比A-400M高多了

A-400M起源于1982年的FIMA项目,当时是美国和英法德(当时的西德)联手,试图发展一款战术运输机,以替换C-130/160。由于欧洲国家没有装备大型运输机,一力主张FIMA扩大货舱尺寸,以运载尺寸较大的装备,这与美军需求是致命分歧,因此美国在1989年退出。不过,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又先后加入,所以最终参与国反而增加到7个。不过参与方增加后,协调起来反而更加费劲,FIMA又浪费10年时间,直到2001年空客公司出面成立军用飞机公司接管,项目才走上正轨。两年后,被命名为A-400M的战术运输机,落地签署180架出口合同,总价值超过200亿欧元(包含其他附属费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C-130现在依然活得很滋润

A-400M在2009年完成首飞,随后交付也还算顺利。其最大起飞重量141吨,载重37吨,货舱宽4米,高3.85米,能搭载除主战坦克以外的大部分陆战装备,法德等主要参与国也都表示满意。不过,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不能算是个出色的成绩。原本应该被A-400M取代的美制C-130J,虽然最大载重只有19.9吨,但最大起飞重量不过70吨,这个比例要比A-400M出色很多。因此,当初参与A-400M的意大利,早就退出A-400M项目,并采购了18架A-400M(英国也购入了25架C-130J)。

英国空军装备的C-130J

更重要的是,A-400M搭载大型装备的需求,放在中型运输机的机身上,不可避免地付出了很大代价,与之对应的就是价格飙升。2003年签订采购协议时,A-400M单价不过8000万欧元(当时约合0.85亿美元)。等到2017年印尼采购5架A-400M时,单价已经暴涨到4亿美元(总价20亿美元)。即使空客为此开出了允许后面三架A-400M在印尼组装,以提高其航空制造技术的条件,这个价格也算得上是苛刻。要知道,最大载重77吨的美制C-17A,在全球出售均价不过2亿美元。A-400M以不到C-17A一半的载重,卖出两倍的价钱,也怪不得这几年几乎没拿到国际订单,总产量至今未超过200架。相比之下,美制C-130J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服役,生产数量多达500多架,这是赤裸裸的差距。

C-130的装备规模远超A-400M

中航工业推出的运-20,在换装涡扇-20之后,性能只比C-17略逊一筹,A-400M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就算在外界印象中属于“老树发新芽”的运-9,其实也是最大载重20吨,最大起飞重量65吨的优秀装备。国内这几年还在谋划新一代涡桨动力的“运-30”,预计性能比运-9还要更进一步。A-400M的项目管理完全失败,能坚持到最后量产,完全是因为背后有多国参与的政治因素推动。然而,其为了搭上“准战略运输机”的门槛,大幅调整货舱尺寸,不惜在载重和成本上付出巨大代价,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难以接受,以至于频频参展却罕有人问津。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运-9的出色

中国空军装备的运-20机队不在少数,不需要也不可能使用战术运输机搭载大型装备,A-400M在其眼中属于纯粹的鸡肋,自然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新加坡航展上,A-400M展方这种敝帚自珍的做法,与其面对中国新能源电车进军欧洲市场的拙劣反应,并没有本质区别。事实上,自从冷战结束后,欧洲虽然还能推出“凯撒”卡车炮、“伊拉莎白女王”级航母等颇有亮点的装备,但总体装备水平已经落后中美一截。在中美均已攻克隐身战斗机生产体系,大规模量产歼-20A、F-35的当下,欧洲隐身战斗机至今不见露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然运-20才是真正的顶梁柱

曾几何时,欧洲顶尖军事装备对中国来说望尘莫及,少量费心引入的技术,都对国产装备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像国产直-9系列直升机,就是直接引入法国“海豚”技术,直-8也一样是法制直升机的仿制品。就连作为整个8、90年代出口型歼-7基准型号的歼-7M,早期也离不开英国提供的先进航电。然而,冷战结束后欧洲军备松弛,过去30年在军事领域的进步,都是零散且不成体系的,相比于中国军事工业厚积薄发之下的跃进,其已经被甩在身后。这次不管是空客自己还是A-400M用户德国空军,在心态失衡下弄出这种昏招,都不过是徒惹笑柄罢了。

0 阅读:1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