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枚制导炸弹打懵乌克兰!俄罗斯终于找到赢下战争的方法了?

角逐有星间 2024-03-21 11:02:34

俄罗斯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结果也不出人预料,更意味着俄罗斯内部成功避免分歧,在冬季过去后,一场大规模战事已经不可避免。而以俄罗斯上个月制导炸弹的杰出表现,战争转折点恐怕要来了。

苏-34又一次改变战争格局

去年5月首次亮相的俄罗斯滑翔制导炸弹,在积攒了8个月后,释放出的威力极其惊人。在进攻阿夫迪夫卡时,俄罗斯空天军(VKS)率先对乌克兰外围工事投掷制导集束炸弹,恐怖的杀伤力让乌克兰军队只能放弃外围,退守城市边缘。这时,VKS又投掷1000千克、1500千克级制导炸弹,拔掉焦化厂和采石场两个坚固据点,辅助俄罗斯陆军在阿夫迪夫卡西南、东南两个方向,朝城区推进。就这样,俄罗斯以火炮掩护、制导弹药精准拔点、陆军最后打扫战场的模式,一步步将对手从阿夫迪夫卡驱逐出去,拿下了这个乌克兰坚守快两年时间的战略要地。

重型制导炸弹的威力极强

相比于之前俄罗斯大炮齐鸣的进攻方式,新战术仅仅加入了制导弹药,最终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战果。最关键的是,VKS目前使用制导弹药的频率不是很高,后续提高潜力很大。而乌克兰2月份面对制导炸弹的轰击节节败退,目前虽然也从欧美获得了一些援助,但还无法真正克制制导炸弹。从技术上来说,VKS使用的滑翔制导套件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带有滑翔翼的主体和进行姿态控制的尾翼。其中前者的作用是给炸弹加上“翅膀”,以延长飞行距离,后者则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炸弹飞行姿态进行微调,确保准确命中目标。这种简单有效的改造思路(射程和精度),也是制导炸弹被重视的关键原因。

滑翔制导炸弹的硬件结构比较简单

原则上任何普通炸弹都可以通过加装制导套件(集束炸弹还需要在前面加装一个整流罩),变成制导武器,使用非常方便。而弹翼也没有什么制造难度,VKS之所以在开战两年后,才开始成规模使用滑翔制导炸弹,主要是因为尾翼中,以陀螺仪为代表的高精度制导零部件量产难度很大。不过,2月份VKS扔出去1000多枚制导炸弹,说明生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即使还有些不足,战争年代也能维持下去并进一步扩大。换句话说,未来VKS投掷的制导炸弹只会越来越多。

搭载在“枭龙”上的国产“雷石-6”滑翔制导炸弹

由于卫星导航系统尚不健全,俄罗斯滑翔制导炸弹的精度只能控制在10米左右。因此,VKS非常钟爱1.5吨级的FAB-1500炸弹,其675千克的战斗部重量,甚至超过著名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尽管因为速度差距大,FAB-1500实际威力不及“伊斯坎德尔-M”,但也足以弥补精度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前者不到10万美元的造价,和后者超过200万美元的成本相比,价格优势高出天际。此外,1.5吨的制导炸弹即使没有专门改装,对重型加固工事的破坏也非常惊人。乌克兰军队原本在阿夫迪夫卡东南角湖畔的采石场,修筑有防御工事,结果在挨了两发重型制导炸弹后工事尽毁,不得不放弃阵地后撤。

造价昂贵的战术导弹使用数量受限

对暴露或轻装甲目标使用集束制导炸弹覆盖,对坚固工事投掷重磅制导炸弹摧毁,精度确实有些不足,但威力足以弥补。VKS使用制导炸弹的理念就是这么朴实,效果也确实突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VKS依然掌握战场制空权,苏-34挂载制导弹药在15000米高空投放,轻易能打击60千米外的地面目标,本身则处于安全位置。换句话说,俄罗斯制导炸弹在拥有精度较高、成本低等优势的同时,载机危险性很低,乌克兰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才是阿夫迪夫卡很快失守的根本原因。

滑翔制导炸弹显著提高了苏-34的战场价值

乌克兰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其中最激进的就是“爱国者”长期前出一线,利用超过100千米的攻击距离伏击苏-34。最终在击落数架苏-34后,两套“爱国者”被俄罗斯击伤,目前已经退出战线。从战果上来说,俄罗斯近10架苏-34的经济损失肯定更大,但账是不能这么算的。VKS即使苏-34机队损失惨重,也有图-22M3、苏-30SM和苏-27SM作为替补,高空投掷制导炸弹本身就不是什么高难度操作。而乌克兰获得的“爱国者”,可都是欧美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核心装备,战损想要补充那是千难万难。

“爱国者”已经被证明无法遏制苏-34投掷制导炸弹

“爱国者”无法遏制苏-34投掷制导炸弹的结果,就是乌克兰前线岌岌可危,再出现几次类似阿夫迪夫卡失陷的情况,整条战线甚至整场战争的走向都将发生改变。现阶段乌克兰最大的指望,就是欧美援助的F-16机群。其也不打算凭借几十架F-16就夺回战场制空权,但搭载AIM-120C的F-16,对VKS的制导炸弹载机,还是很有威胁的。对乌克兰来说,如果不能抓住F-16初上战场的机会,重创VKS的苏-34机群,维持住地面战线,战争可能真的就要结束了。

0 阅读:0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