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名将郭子仪看人生善始善终的智慧

文和先生 2024-06-13 02:57:47

历朝历代,凡是跟着皇帝开国的将领和功臣,没有几个是善终的。比如韩信,替汉朝打下三分之二的江山,然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后被吕后设计除掉。比如朱元璋,几乎把开国的元勋清洗了一遍。

历史上也有明哲保身、善始善终的功臣,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活了快九十岁,生前享受无上荣华富贵,身后子孙也出将入相。

当然,郭子仪之所以历经三朝皇帝,虽屡被谗言陷害,仍然能岿然不动,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多年带兵打仗积累的超高声望和背后实力强大的朔方军。安史之乱后,朝廷已经难以节制地方节度使,军阀的实力比朝廷还强,根本不听话。有的军阀勾结外族如吐蕃和回纥的力量,趁机作乱。朝廷派郭子仪前去平叛,他单枪匹马闯入敌方阵营。外族那帮首领的父辈之前就在郭子仪手底下当下属,他们一看是郭子仪老前辈,立即下马受降。这事,除了郭子仪,唐朝没有第二个人能有如此大的威望。

除了上面的原因,郭子仪本人还有四个做事原则,助他平稳度过各种危难。

第一,重视生命。郭子仪不是一个较真的人,没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观念。带兵打仗时,有人犯了错误,按律当斩。他会先搞清楚事实,再听听犯错者的意见,然后与军队的执法官商量,拿自己的钱和功劳替对方赎罪。执法官唱白脸,他唱黑脸。看上去有些是非不分,执法不严,但他认为生命比其他东西都重要。之前,郭子仪也犯过错,被李白救了,可能这个经历让他形成了重视生命的习惯。被郭子仪救的人后来不少都当了大官,这帮人有时会不听皇帝的命令,但很少敢不听郭子仪的。

第二,不站队。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而且非常坚持,对持有相反观念的人经常嗤之以鼻,甚至大打出手。比如西方国家经常有左派和右派之分,美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之别,双方互相较劲,轮流上台执政。网络上也是各种极端的观念,似乎只有走极端才能吸引人气和流量。你站左边,他站右边,如果有人不跟他们站一起,就是他们的敌人,就要讨伐他们。

但实际上,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客观中立、中间路线才是更优的方案。因为站在一方,就必然会得罪另一方。人生难测,即使一方现在炙手可热、权势熏天,但难保天不会塌下来。郭子仪终其一生,没有站在任何派别队伍里面,任何一方都无法伤害他。

第二,公开透明,不藏着掖着。郭子仪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皇帝赐给他一座大庄园。一般来说,贵族的庄子都是封闭的。但郭子仪却大开四门,任人随意出入,免费参观。手下升迁来向他辞行,他也不避讳,自己伺候妻子女儿梳洗打扮的时候,直接让手下过来请安。下面的人都劝他要自重,他却不以为然。

实际上,郭子仪充分吸收了历史教训。汉朝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就因为在家秘密搞活动被人举报谋反,最后被皇帝给砍了。郭子仪把家里所有的举动都公开,谁也没法怀疑他在家秘密搞事情。

但是大部分人都喜欢偷偷摸摸做事,保持神秘感。实际上,几乎所有需要保密的事情,都无关紧要,而最后也无法真正保守住秘密。有秘密,就会有间谍,然后秘密就会泄露,最后等于没秘密。所以,与其保密,不如公开,既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也让举报者无机可乘。

第三,不贪恋富贵,保持遗世独立。郭子仪享了不少福,但是他并不贪图享受。皇帝一安排任务,他随时准备出征,即使到了退休的年纪,也在所不辞。官给得太大,他不要;封的官,皇帝要拿走,随时上交。这一点跟张良很像,虽然是红尘中人,但活得很潇洒。能享福,也能吃苦,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以上四个原则,就是郭子仪能够善始善终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0 阅读:0

文和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