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范无救离世,老金遇害,最不该死的确是他

猫语玲格 2024-05-29 06:43:43

《庆余年2》这部让人等了五年的大戏,一开播就炸了锅,评分冲到9.1,讨论量直接破47万大关。现在播到17集,剧情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范闲这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查到了史家镇,本以为这下能一把揪出二皇子李承泽和长公主“通敌走私”的狐狸尾巴,给朝廷来个大扫除。谁成想,太子那家伙一把火,把范闲的心血烧了个精光。

可范闲这小子不是省油的灯,他没闲着,又去追查贪腐案,铁了心要挖出李承泽的罪证。

但李承泽这家伙,被逼急了比兔子还狠。他早就看穿了范思哲(范闲的弟弟)的贪婪和傻气,引他上钩开了个青楼,自己在幕后操纵,干尽了龌龊事,目的就是要把范闲的名声搞臭,把范家整垮,让庆帝对他们失去信任,搞不好还得全家遭殃。

都察院御史赖名成,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兄,也不幸被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难以脱身。

最后,赖御史真的应验了他的名字——“名成”,以忠臣的身份壮烈牺牲,名垂青史,却落得个杖毙的下场。

有观众说,赖名成是一群狡猾的老狐狸中的老实人。但我看未必。

赖名成的命运,似乎在他去探望病中的范闲时就注定了。他不是不懂皇宫和朝臣之间的权力游戏,但他太忠诚,太守旧,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作为言官,就要勇于直言,哪怕牺牲生命。

可他忘了,活着才有希望。在官场,懂得观察形势、理解人情世故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成就一番事业,不光靠勇气和直率,还得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

赖名成性格直率、真诚,他的一生荣辱都凝聚在他的性格中。范闲一开始和赖名成打交道时,对他那过于正式、刻板的态度挺不感冒的。

赖名成踏入范闲府邸的那一刻,气氛突然变得轻松起来。这位御史大人,一进门就像个侦探似的,四处打量,不放过任何角落。

王启年本以为赖名成会对范府的奢华感到惊讶,谁知他却一脸严肃地质疑范府是否违规,甚至还想用脚步当尺子来量一量,这股子较真的劲儿,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赖名成跟着来到范闲的卧室,看到范闲一副病态坐在轮椅上,立刻上前想要帮忙,那股子长辈的关怀,让人心里暖暖的。

更逗的是,他还带了一包红枣来,结果发现桌上已经有了,他那手忙脚乱藏红枣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赖名成带着红枣来,一脸自豪地说:“我这薪水不多,买不起啥好东西,这点红枣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范闲看着红枣,忍不住逗他:“你都要告我了,我还帮你?如果我帮了你,你还会告我吗?”赖名成回答得干脆:“一码归一码。”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红枣也不落下,那神情仿佛在说:“你不合作,红枣也别想要。”这一系列的举动,让范闲对赖名成刮目相看,两人的关系也因此缓和了许多。

咱们聊聊《庆余年》里那位让人心疼的赖名成。范闲这小子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出赖名成是个忠诚勇敢的好汉。所以,当赖名成要走人时,范闲立马让王启年带他去鉴查院,把那些贪腐的证据查个底朝天。

可这一查,赖名成的人生就亮起了红灯。庆帝这人,多疑又护短,啥事都得在他的掌控之中。赖名成能混到这个岁数,坐上御史的宝座,说明庆帝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他能容忍不同的声音,也能听听臣子们的意见。

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庆帝可以对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臣子们听话就行。

陈萍萍这老狐狸精得很,故意过得奢靡无度,建豪宅,养美女,好像在告诉庆帝:“看,我没啥威胁。”这样一来,他也能安心过日子。

赖名成虽然看透了这些,但他受不了,也不愿意同流合污。他的坚持和正直,最终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赖名成查得太深,触到了庆帝的逆鳞。他追查二皇子的腐败,这可是庆帝想要护着的。庆帝希望太子能成长,也需要二皇子来搅浑这潭水,让皇权的争夺更加扑朔迷离。

庆帝不想让任何皇子太强,他希望所有人都看不透他的真正意图。赖名成的调查还触到了庆帝的痛处——太子和长公主的丑事,这是庆帝不愿被揭露的。

尽管如此,庆帝还是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对二皇子轻描淡写地惩罚了一下,也给了范家父子一个象征性的教训。但赖名成不满意,他还要继续查,要求范家降爵,甚至要求庆帝反省。

这可真是摸了老虎屁股,赖名成的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赖名成的性格直率、坚定、忠诚,但太直了容易折,太清白了容易脏。庆帝一直希望鉴查院能独立于六部之外,希望范闲能成为一个孤立的臣子。

赖名成的生命在他决定追查贪腐并与范闲合作时就已经悬了。他的手伸得太长,庆帝自然无法容忍。鉴查院的事只有庆帝能插手,赖名成私自去找鉴查院的人,这可是犯了大忌。

尤其是当他找到范闲,而不是直接去找言冰云,说出“一切为了庆国”,言冰云会毫不犹豫地帮他。但赖名成却一再触碰庆帝的底线。

庆帝虽然不昏庸,也惜才,但他早已看穿了赖名成的行动。在百官还未到御书房开始对峙之前,庆帝就曾问赖名成:“你还打算继续告发他(范闲)吗?”这看似普通的问候,实际上是庆帝的试探,他已经知道赖名成与范闲有了私交。

在《庆余年》这场权谋大戏中,赖名成这位御史大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儿,直接在庆帝面前说“参”,这不仅是在给自己争取活路,更是在向庆帝展示他的坚定不移。

庆帝呢,也不是省油的灯,两次起身,装疯卖傻地来了句“查无实证,稍后再议”,“不准,纯属揣测”。这明明就是给赖名成一个台阶下,也是在给他一个活命的机会。

但赖名成,他偏不。他要的是那份孤勇,是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壮烈。他要的是肃清朝廷,名垂青史。

咱们得承认,这样的赖名成,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好人。但老实说,又有点恨铁不成钢,因为他这样的好人,在这个世界里,往往活不长。他的存在,似乎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变得渺茫。

最后,我们只能感叹,这世道不公,苍天无眼。庆帝那点“好脾气”,也在赖名成一次次的坚持中,慢慢磨没了,最终下旨赐他杖毙。

赖名成,他倒是实现了言官的最高抱负——冒死进谏,名留青史。但他这一走,亲者痛,仇者快。老二和长公主的勾结还在继续,太子的阴谋还未揭穿,这宫廷的暗流比表面上看起来要汹涌得多,局势凶险无比。

其实啊,赖御史真该跟鉴查院的邓子越学学:做人要外圆内方,做事要懂得变通,看眼色,学会适时收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活着,才有希望遇到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

大家觉得赖名成这样的忠臣,他的牺牲,值得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位让人又爱又恨的御史大人!

0 阅读:67

猫语玲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