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主席视察工作途经沈阳,拒绝邓华招待,点名要见“黄毛丫头”

汉奎爱文 2024-03-07 19:31:07

前言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58年毛主席决定前往大连军区视察工作,途中经过沈阳时,致电沈阳军区负责人邓华进行接待,面对主席突然改变计划临时下站沈阳,邓华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准备好一大桌子丰盛饭菜的邓华,瞧见主席久久不落座,这才反应过来,黄毛丫头没到啊!

主席心心念念的黄毛丫头是何许人?为什么主席一定要吃到她烧的菜饭?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牵连?

唱响军歌,鼓舞士气

1932年接连吃几次败仗的国民党军,调整进攻战略,将王牌部队主要力量集结于武汉一带,“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集中对付我党鄂豫皖根据地。

由于我党战略指挥失误,错误预测战局发展态势,导致原本优势地位转为被动,为保存革命力量,不得已放弃鄂豫皖苏区,准备西征川陕另立据地。

伴随第四次反围剿行动失利,我军伤亡惨重丢失大片占领区,战士们垂头丧气,士气低迷。

“思想不牢,地动山摇。”革命事业离不开坚定信仰的支撑,成功之路上必将遇到无数险阻,被一次失利就打趴下绝不是我党的作风。

16岁的陶万荣因年纪太小,参军后一直负责后勤与通信工作,彼时军队中已有组建宣传队的念头,但具体人员与组织结构还未确定。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思念故乡的情谊随着歌声直击聆听战士的内心深处,陶万荣自告奋勇站在篝火中央献唱一首,稚嫩的童声,真挚的情感,共鸣的歌词让在场战士纷纷掩面落泪,低声啜泣。

她本是父母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享受全家人的疼爱与呵护,跟随部队行军打仗日行千里几乎是家常便饭,每每忍受不住艰辛时,她便学着母亲哄睡自己的样子,轻声哼唱着熟悉的歌谣。

1927年鄂豫皖地区人民决定打响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起义中陶万荣的姑父牺牲在敌军枪炮下,不愿继续忍受压迫与剥削的陶家人,陆陆续续皆参军干革命。

陶万荣沉思良久,决定解开缠住双脚的裹脚布,挣脱时代对女性的束缚,与姐姐一同加入青年团,踏上革命道路。

然而战争无情,亲人牺牲的噩耗接连传来,让年幼的陶万荣成为世间长河上漂泊的一叶孤舟,无岸可栖。

原本当着众多人演唱十分紧张的她,仿佛看见牺牲的家人坐在战士中间,眼中满是自豪与柔情望向她。待歌声结束,陶万荣早已泪流满面,而她的歌声也抚平了众多将士悲痛的内心。

不知是谁先起的头,陶万荣正准备拭去泪痕,鞠躬谢幕,台下掌声雷动,原本垂头丧气的战士们,此刻眼神中迸发出取得革命必胜的自信光芒。

“陶姐姐,你唱的歌谣太动听了!”后勤队的女孩们将陶万荣团团围住止不住地称赞,在此一鸣惊人后,陶万荣被正式邀请进入宣传队,担任队长,此后她也接连创作出多篇革命曲目,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训练女性独立团,顶起革命半边天

《祁连山的回声》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界轰动一时,该影片就是以陶万荣所带领的女性独立团,戈壁滩上与马匪英勇交战的事迹为原型拍摄。

随着陶万荣不断以川陕地区女性遭遇迫害的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劝君回头》、《成立川陕苏维埃》等曲目的流行,通俗易懂的民歌引起不少川陕妇女同志的共鸣,她们挣脱束缚纷纷投身革命。

1933年3月,经红四方面军高层的商议,面对陆续前来驻地表明投身革命决心的妇女同志的热情,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女性武装队伍正式成立,由陶万荣担任“女性独立团”的团长。

“这些女兵无论是在信念还是意志上,都可与男战士媲美,不相上下啊!”前来指挥女兵训练的军事教员在观摩女兵日常训练后由衷地敬佩。

为缩小与男同志间力量差距,陶万荣在负责女性独立团日常操练时,要求女兵主动增加自己的训练量,男人能抗得动一把枪,女兵就要抗动两把枪,还要健步如飞。

正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下,陶万荣也跟随女兵一同参与,数十日下来磨烂数不清的草鞋,手掌早已血肉模糊,结成厚厚的老茧,如今英姿飒爽,战斗力不逊色于男兵的女性独立团,陶万荣此刻内心倍感自豪,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继续负责部队内后勤、运输、通信以及思想宣传工作外,女性独立团也逐渐迎来真刀实枪上战场的机会,她们凭借矫健身姿,精炼作战技能,在数次剿匪行动中屡立战功,证明女同志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绣花枕头”,革命事业的成功注定离不开女性力量的支撑。

击溃敌军缴获弹药,受组织嘉奖

她是徐向前将军口中的“假小子”,被百姓称为“红军中的花木兰”,17岁的陶万荣腰跨两把手枪,利落翻身上马,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声枪响,只见命中靶心。

演兵场上一众女兵振臂呼喊,连一旁驻足观看的男兵都叹为观止,“恐怕军中都没有几人能比得过陶万荣的双枪法。”如今身材挺拔的陶万荣与当初为家中谋生存,被迫成为地主家童养媳的她,早已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正在执行运输粮草任的陶万荣,途经通江县鹰龙山时,觉察到大量部队行进的脚步声,心细如发的她命令女兵就地埋伏,观察周边动静。

一批散乱的溃兵正向山头上蜂拥而至,陶万荣想起前线交战的敌军,推断出这批残兵是川军田颂尧的手下。

除了几车粮草外,女兵仅有大刀长矛在身,身为团长的陶万荣,枪中也仅有寥寥数颗子弹,如果选择此时暴露,主动发起进攻,即便面对残军,胜算不也不大。

眼前敌军人数颇多,几乎人人都背着一把步枪,瞧着逐渐靠近的敌军部队,陶万荣当机立断要求女兵们埋伏等待自己下达命令。

此时敌军刚从战场逃离筋疲力竭,没有对周围情况进行侦查,便懒散地躺在草地各处,抽起大烟,沉浸在醉生梦死间毫无防备。

果真是天赐良机,陶万荣向潜伏女兵使了个眼色,随即四百余名女兵,从三个方向抢占有利地形,趁着残军还未来得及拾起枪支,迅速将其团团围困。

被这阵仗吓坏的残军全都呆愣原地,甚至不曾反抗就跪地求饶。此战陶万荣带领女性独立团,缴获敌军枪支器械近800余件,极大的补充了我军弹药储备,而无一人伤亡换取敌军近千名俘虏,更是让组织大为吃惊,后对女性独立团进行表彰。

一时间,陶万荣带领的女性独立团名气大盛,传遍川陕根据地,无数的妇女坚定革命信心,前来参军要求加入独立团,跟着陶万荣干革命。

主席想念的“黄毛丫头”

“主席,她叫陶万荣,是我们队里有名的黄毛丫头,骑马打仗,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她还是咱们女性独立团的团长呢!”徐向前瞧出主席对陶万荣十分感兴趣,连忙上前解释道。

在历经三月有余的长征,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达维镇完成部分队伍的汇合,为庆祝两军顺利会师,作为曾经老宣传干部的陶万荣,主动请缨演唱了一首《红军会师歌》。

“这小丫头不了的啊!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胆魄,又能打仗,又能搞宣传工作,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广大妇女的表率啊!”陶万荣嘹亮清脆的歌声引得众战士频频鼓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场下也是赞叹连连。

“主席,不仅如此我做饭也是一把手呢!军中战士没有一个不馋我做的饭。”陶万荣骄傲的语气将主席逗笑,见小丫头口气如此大,主席便让她一展厨艺,包揽今日的午饭。

长征时期物资匮乏,几乎以野菜树根为食,当色泽鲜亮的野菜被端上桌时,主席一时间正愣住,边吃边夸赞她的手艺顶顶好。

此后陶万荣带领女性独立团的身影活跃在各个战场上,从抗战到解放,她先后深入敌营,数次生死一线,但她从未退却。

新中国成立后陶万荣选择扎根在东北,抗战胜利后,她便来到这片黑土地上担任军区书记,政治科主任等职务,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陶万荣从不计较岗位高低,勤勤恳恳对待上级交代的每次任务,躬亲力行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与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席要去大连视察,中途要在咱们沈阳歇脚,务必要招待好!”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接到主席出行安排后,亲自安排一桌丰盛饭菜迎接主席。

只瞧见主席进门后,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久久没有落座。“当年号称厨艺第一的黄毛丫头怎么没来?我记着这个小丫头自己主动请缨要在东北扎根,难不成条件艰苦先跑了?”主席正同邓华打趣道。

听闻主席这么一提,邓华立刻明白是谁,正打算要手下去请陶万荣来一趟时,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嘹亮的女声响起。

“主席这么着急找我来,是想我做的饭菜了吧?”吃着陶万荣烧好的饭菜,毛主席仿佛重回红军长征时期,停筷感慨道:“你做的饭菜,有长征的味道啊!”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我党主干力量,成为日后扭转时局的关键,他们历经风雨与艰难困苦,如今不正是苦尽甘来吗!

0 阅读:16

汉奎爱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