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危机愈演愈烈,我们会陷入日本的困境吗?

罗sir职话 2024-06-06 16:50:37

从最严格的限制买房措施,到最宽松的刺激买房力度,房地产市场经历冰火两重天,如今也到了陷入两难的局面。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针对遏制房地产投机的力度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广,一开始是上海,任何离婚的家庭在三年内都将受到购房限制,以打击那些为了购买投资而离婚的夫妇。

后来遏制地产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成都,只有缴纳社保并且摇号成功的居民才能购房;到了2019年,针对地产开发商的“三道红线”出台,严格限制地产开发商拿地借贷,此后我国房地产面迎来了一个阶段性转折。

恒大、碧桂园等一系列地产龙头陷入现金流危机,此后房价掉头向下,我们对房地产的态度也从限购变成了鼓励。

自去年以来,我国已经有超过25个城市取消了所有房地产限购措施,甚至为了鼓励卖房,许多地方还取消了阻止地产开发商降价的规定。

当一切限制开始被取消的时候,市场后知后觉,我们也需要渐渐弄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为什么越是限制购房,房价涨幅越快?地产限购,到底是抑制房价,还是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一个行业如果不能够遵循市场原则,而是给予过多鼓励或限制,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上个月,央行更进一步,降低了居民购房的首付要求,放宽了房贷规定,并敦促地方购买未出售的房屋,将其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有了地方甚至打出了首付7.5%的史上最低买房首付,这些措施隐隐有一种把房地产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的错觉。

从最严购房限制,到最宽松的鼓励买房措施,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对市场而言,显然是非理性的。

以首付为例,从过去的最低首付30%降到现在的10%甚至更低,我们很难排除未来不会有零首付购房的先例,但这么做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首先就是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零首付或者首付比例太低,都会导致断供的可能性,过高加剧我国居民的贷款,这种高杠杆也不利于未来的消费恢复。

当然,刺激买房的举措还会让已有房屋的房主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我国很多家庭都是省吃俭用拿出半生积蓄购房,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住和家庭投资,而现在越来越宽松的刺激买房力度,唯一能够加剧的就是房价的下跌,这将会进一步缩小我国的居民消费。

房价一旦持续下跌,就意味着我国家庭资产进一步缩水,而代价无疑就是消费的进一步降级。

今天鼓励人们买房的力度有多宽松,对那些为了买房而严格遵照购房限制的房主就有多不公平。

以成都为例,当成都在4月下旬取消限购的时候,就有人在网站投诉称,这对那些在限购措施实施时获得购房权利的人不公平,该投诉称,自己已经搬到成都,并缴纳了数年的社保,才有资格买房,但现在那些人买房的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矛和盾之间,有时候是难以调和平衡的,尤其是对房地产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而言。

房地产下行,地方收入受到影响,就有极大的动力刺激人们买房;但这个动作一出来,就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预期,房价会持续下跌,这又会危及到已有房主的利益。

断供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2022年开始,数以万计的房主曾联合起来,拒绝为期房支付贷款,也是从那以后,地方把敦促开发商完成已售房产建设放在了优先位置。

除此之外,刺激买房这件事本身,到底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也很难说。

之所以我们很难通过取消各种购房限制来刺激人们买房,原因是这会加剧人们的担忧,认为房地产市场出了问题,而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我国大城市的新房价格已经连续11个月下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房价环比下降了0.6%,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下跌。

尽管和日本相比,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暴跌的现象,但没有暴跌,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缓慢下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软着陆。

除此之外,限跌令对房地产的走势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地产开发商曾经要想一套房子卖多少钱,不是它们说了算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不再干预地产开发商的定价。

去年11月,成都在回应投诉时,对当地一家地产开发商将价格降至标价以下的行为进行了处罚,称该项目“涉嫌扰乱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在短短五个月后,再有地产开发商降价时,成都的回应变成了由于开发商使用的是“市场调节价”,因此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人为干预市场,到底好不好,房地产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从过去的严格限制购房,到今天的地方鼓励购房,从曾经的房价指导价,到今天的市场调节价,房地产行业的涨跌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市场原则,而是人为干预,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为干预,当然是因为房地产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收入上来看,房地产相关的土地出让金占据着地方50%以上的收入来源,而从GDP来看,它又一度贡献了我国四分之一的经济增长。

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不是以市场原则去主导,那么最终该行业的发展,可能也会超出市场本身,即供需失衡。

今天我国的房地产就是如此,供大于求,考虑到未来我国的人口下降已成趋势,14亿人房子住不完早已经成为共识。

今天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两难困境,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它最初的“非市场”导致的。

和过去的严格限购不同,今天的刺激买房力度,还会加大购房者的心理落差;一套动辄价值数百万的房子,在任何折扣力度之下,就是几万乃至数十万的差距,以今天的人均收入来看,这都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解除地产开发商的降价措施,可以解决房地产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一,它允许资金流向负债累累的开发商,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贷款;第二,它减少了未售出房屋的库存。

澳新银行曾估计,处理国内所有未售出的住宅房产需要3.6年的时间,比2014年上一次房地产萧条的时间长了50%。

另外,鼓励地方将未售房屋改造为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也可能带来矛盾,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购房的房主来说。

新建房屋变成公共住房,价格不同、但住的人却一样,这也会导致那些按照市场价买入的房主心生不满,而这些都是房地产转型所面临的难题。

单从纸面上看,我国几乎处于美国和西班牙2000年末房地产危机开始缓和时的水平,截止今年4月,我国在12个月内的住房新开工面积降至6.34亿平方米,同2021年的高峰期相比下降了63%。

过去一年,我国新开工建设的住房明显减少,饱受打击的房地产行业终于开始正视长期供过于求的问题,但对一个不那么市场的行业来说,转型来的还是稍晚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在未来十年内,我国的住房基本需求将达到平均9.5亿平方米,其中的一些需求将消化现有的住房库存,但这可能也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即将触底。

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周期反弹,但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最终的局面依然还是难逃萎缩。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外汇管控、股市低迷,居民普遍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一旦触底,货币的锚无处可去,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之下,都有可能造成钱荒和钱多的两个极端。

从M2上看,钱太多,存在着通胀的可能性,我国M2突破300万亿,但历数过去三次突破百万亿的时间线,可以清晰发现我国M2增长速度飞快,通胀的基础客观存在。

但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投资即将触底,市面上缺乏好的投资渠道,大量的居民财富无处可去,只能存在银行里变成不流动的资本,这又加剧了我国的钱荒。

两个极端之下,不管是左走还是右走,不管我们如何选择,局面都不会太好看,这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

更重要的是,以历史上他国经济体的经验表明,我国房价依然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持续了五年多,房价从峰值到谷底跌幅高达30-40%。

而在日本,这一调整历时超过了18年,最终让日本房价下跌了47%,差不多下跌了一半,而我们显然更像是日本,一个缓慢但却漫长的房价下跌,用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但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我们都看到房价从峰值到谷底下降了30%以上,而对标目前我国房地产现状,房价下行之路,道阻且长。

房价下跌是供需失衡的结果,但背后的不良贷款、居民和开发商的负债问题,可能还需要用更长的时间线才能得到缓解。

而这,才是地产危机最大的苦果。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10 阅读:2044
评论列表
  • 2024-06-08 08:11

    陷吧!不破不立,穷人反正都这样了还能差哪儿去

  • 辉煌 22
    2024-06-09 13:59

    施主:有因必有果,是甜是苦,皆是自作自受!

    辉煌 回复:
    是甜是苦,皆自食其果!
  • 2024-06-07 07:28

    对百姓居住属性的,是好事

  • 2024-06-07 01:58

    能和日本似的还不错呢

  • 2024-06-13 14:18

    这几天去了某地的售楼部。端午节时比商场人多。老头老太多。工作人员很热情,端茶倒水,比见了爹妈都热情。中介带客户看房,很周到热情。拍照,留电话。还有管顿便餐的。但成交的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售楼处这两天是零成交。 据网民称,深圳一天才成交24套。

  • 2024-06-07 23:50

    文章写得好就不会了

  • 2024-06-10 00:02

    赶紧的,等不及了。一起上路都行

  • 2024-06-13 11:22

    家家都是鸽子笼。

  • 2024-06-17 15:37

    请问你现在还没有陷入绝境吗?有钱买房,吃饭,读书,看病吗?

  • 2024-06-18 22:03

    能像日本那样就烧高香了

  • 2024-06-06 23:00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6-07 01:05

    日本房地产过剩没有相关联系行业过剩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进口的。停止进口就行了。中国房地产过剩,可就不行了。最困难的就是下游产业去产能的巨大规模了。

  • 2024-06-07 05:06

    这种新闻的目的,就是在暗示日本越来越落后,中国越来越强大。

  • 2024-06-20 14:55

    坐标江苏无锡,二手房价一年半跌了30%

  • 2024-06-09 12:49

    要从改善的先搞定,再就是刚需的,捋顺了就好办了。关键是事要办好。

  • 2024-06-20 22:12

    继续砸

  • 2024-06-20 23:40

    日本船小好调头,中国巨轮触礁麻烦大了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