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秘书长:欧盟暂定关税在预期内,不会对国内企业有太大影响

罗sir职话 2024-06-14 17:35:47

下个月,我们会面临来自土耳其和欧盟的汽车关税,其中土耳其是40%,欧盟最高则是48%。

欧盟公布了对国产电动车的临时反补贴关税,将从下个月7月4日开始实施。

在最令人关心的税率方面,欧盟并没有选择一刀切,主要分成三种情况:

对三家参与抽样调查的企业,加征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汽车,20%;上汽集团,38.1%。

对于其他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企业,税率统一为21%。

不配合调查的企业,加征关税为38.1%。

加上欧盟原本的关税税率10%,这意味着我国车企中,比亚迪的税率最低为27.4%;上汽集团和不配合调查的企业,税率最高为48.1%。

根据路透社的说法,这些新关税相当于新增数十亿欧元的成本,但这依然不能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向欧洲出口,因为他们可以消化这部分额外成本,并仍然盈利。

我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欧盟的暂定关税基本在其预期内,平均在20%左右,对大多数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包括特斯拉、吉利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企业未来在欧洲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

根据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研究报告,如果按照30%的税率计算,比亚迪这样的公司仍有其实力在欧盟市场中获得份额,其宋PLUS在国内的售价为20500欧元,在欧盟的售价为42000欧元,预计其在国内市场的利润为1300欧元,而在欧洲每辆车的利润为143000欧元。即使加征30%的关税,该车型在欧盟市场也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

据此,荣鼎集团认为,只有当关税达到45%甚至55%时,才能让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失去商业吸引力。

尽管欧盟这个决定不会对我国汽车出口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这依然值得我们警惕。

欧盟的这次决定标志着欧盟贸易政策的重大变化,尽管过去欧盟也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但却从未对如此重要的产业采取过这种措施。

考虑到欧盟对电动车的“关注”,未来随着我国汽车继续在欧盟攻城略地,不排除欧盟可能会加征更高的关税。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国汽车厂商更多开始考虑出口。

新能源品牌蔚来就表示,虽然反对这一决定,但在欧洲,蔚来“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承诺依然坚定不移”。

此外,比亚迪和奇瑞都已经宣布了在欧洲本土生产汽车的计划,这可以避免缴付关税。

考虑到汽车对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性,欧盟这一举动的确是非常之恶劣。

汽车是工业时代的集大成者,对上下游带动能力极强,同时还体现了一个经济体的制造业水平,在日本、韩国崛起后,自身的汽车品牌都在国际市场中分到了不错的蛋糕,对我们来说,汽车当然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风口。

早在引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就一直努力发展汽车行业,先是构建了我们自己的贸易壁垒,设置高额关税,并要求外资企业在国内必须合资才能造车。

那是我国引入市场经济的早期,这些保护行为都是获得国际认可的。

但仅仅是合资本身,还救不了国产汽车。

三十年过去,尽管产销量不断上升,但我国本土品牌依然弱势,卖的好的依然是大众、宝马、丰田和本田。

就在我国制造业如何通过汽车转型的关键时间点,新能源汽车来了。

为了赶上这波风口,我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抓住了机会,推出了非常强大的产业补贴;大力投资、购车补贴、甚至电动车的牌照还不用摇号,也不会被限行等等,在一系列的刺激之下,我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转型最顺利的经济体,没有之一。

三年新冠病毒,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在电动汽车这个产业变革的弯道,我们已经成功超越西方。

早在2015年,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公布了十个产业,要在2025年之前成为世界前列,其中新能源汽车跑的最快,也最耀眼。

但十年前的我们,可能也没有想到,新能源汽车会跑的这么快,当然我们也没有想到和西方的关系会变得这么紧张严峻。

以至于在中国制造2025十周年的这个夏天,美欧先后对我国汽车产业加征了关税。

不过和美国板上钉钉的100%汽车关税相比,欧盟称这只是暂时方案,“如果双方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电动汽车才会在7月4日面临加征的关税。

欧盟内部也可能存在变数,根据欧盟法规,如果有代表至少65%的欧盟人口的15个国家投票反对,那么关税也无法在今年11月正式实施。

预计德国一定会投下反对票来支持我们,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汽车在华非常畅销。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说,这有可能引发“贸易战”,欧盟委员会的惩罚性关税还打击了德国公司及其顶级产品。

德国一众汽车品牌也发声表示反对,奔驰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宝马则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占宝马销售额的近32%,占其竞争对手大众汽车销售额的30%,对德国汽车品牌商来说,中国市场是它们不能失去的。

对欧盟加征关税来说,真正的考验还是我国是否会采取报复性措施。

商务部暗示了可能会对欧盟进口到我国市场的汽车加征关税,除此之外,饮料食品乃至酒类,都是我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的领域。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公告,去年10月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发现我国对整条电动汽车产业链都进行了补贴,其中包括锂的售价被压低、电动汽车厂商获得了优惠融资条件、特定税收减免等等,有些补贴是少数几家厂商获得,有些补贴则是所有汽车厂商雨露均沾。

在6月12日的公告中,欧盟委员会多次强调仍期望和我们达成共同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欧盟也想效仿2018年的美国,通过加征关税逼迫我们坐在谈判桌上商榷。

但从各方的反应来看,谈的意义似乎不是很大。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估算,去年中国向欧洲出口了约50万辆电动汽车,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数字可能减少四分之一,至37.5万辆。

根据一些公开的信息来看,欧盟要的是我们减少补贴、降低产能,这和美国的期望几乎一样,而这也是我们不太可能同意的一点。

基于此,欧盟希望双方坐下来谈的前提条件,就不太可能。

如今美国正准备对我们进行孤立贸易措施,目前欧盟还对这一做法持怀疑态度,但在最近举行的G7领袖峰会上,七国集团领导人可能还会讨论这一话题。

眼下来看,即使反对加征关税的德国,其内部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不同的意见,除了少数的宝马奔驰几家德国汽车厂商,其他德国企业其实也赞同欧盟的做法。

就在欧盟公布对华关税决定的前夕,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一项调研结果:在接受调查的900余家工业企业中,超过80%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合理的”。

瑞士的《新苏黎世报》刊发评论指出,欧美正试图通过关税、制裁等手段迫使跨国企业将其业务移出中国,从而切断经济命脉,这样的做法对全世界都会构成危险。

《新苏黎世报》的评论说:“如果西方继续像现在这样孤立,世界就有分裂的危险。曾经受益于全球化以及廉价中国产品的西方消费者将会因此付出代价,其结果就是生活水平大幅下滑。”

“而一个经济疲软的国家比一个强大的国家更加危险”。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0 阅读:17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