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济南军区,无意间看到67军军长,直呼:小李子!

归客来去 2024-05-27 07:00:3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8年,当毛主席来到济南视察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这位老熟人让毛主席想起了当年的种种往事,于是毛主席便立刻上前和他打了招呼,并且还直呼了他的小名。

而这位老熟人在看到毛主席的时候,神情也异常地激动。

许久未曾相见,两人仍旧像以前那样亲切地交谈着。

毛主席还乐呵呵地和对方开玩笑,问他怎么这么多年,一点个头都没长。

那么毛主席口中的这个老熟人究竟是谁?

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口中的小李子

1958年,毛主席的视察之旅到达了济南。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济南军区的战士们,个个都激动万分。

因为他们能够见到主席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每个人都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待着毛主席的到来。

在到达军区以后,当毛主席看到这些士兵们精神饱满的模样,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突然在队伍中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随后毛主席就大喊了一声:小李子!

被叫“小李子”的李水清瞬间就站得更直了。

他立刻向毛主席行了个军礼,然后就来到了队伍的外面。

毛主席看着这位老熟人,心中感慨万千。

虽然好像有很多话要和他说,但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小李子,你怎么还是没有长个子啊?”

李水清闻言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毛主席,随即两人便都笑了起来。

毛主席说李水清虽然没有长个子,但是精神头却比以前足。

而李水清只顾着激动毛主席居然还记得他,就一直站在原地,居然都忘了回毛主席的话。

李水清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居然能够在分别了这么久之后,一眼就认出自己。

事实上,在1957年的时候,李水清就曾见过毛主席。

那个时候是在青岛,在毛主席到来之前,李水清就和其他战士一起,亲手布置好了毛主席住的地方。

而且李水清还非常幸运地分配到了为毛主席站岗的任务。

只不过那个时候毛主席忙于国家之事,所以在一开始并未和李水清有太多的交谈。

但是对于李水清而言,能够见到毛主席,能够为毛主席做些什么,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毛主席在青岛待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一直都是李水清负责毛主席的安全工作。

而后来毛主席也终于注意到了自己身边的这个小战士,并且知道了在青岛的这段时间里,正是这个小战士一直在为自己保驾护航。

所以毛主席对李水清的印象就很不错,而到了1958年毛主席视察济南军区的时候,记性很好的毛主席,也就一眼认出了李水清。

李水清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能够参加革命为国而战,并且还被毛主席记得,这辈子已经足够了。

而当他回想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时,更是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活。

李水清的过往

1958年,毛主席来到了济南军区视察工作。

而让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视察的时候见到了一位旧相识。

这个旧相识曾经负责过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也十分欣赏他。

他叫李水清,是一九九师的师长。

而且在1955年的时候,李水清还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李水清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加入革命。

他来自赣江边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贫穷。

在那个年代,李水清的父亲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几乎全部都要交给地主,自己只能留下少得可怜的一部分,来维持家中的生计。

然而就那么一丁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全家人分着吃。

李水清原本有好几个兄弟姐妹,结果到了最后,却都因为贫穷而失去了生命。

李水清和一个姐姐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水清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中的处境,让父母和姐姐不再受苦。

1928年,秋收起义结束之后,革命团来到了李水清的家乡。

那是李水清第一次接触到革命这个词。他也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只要搞革命,就有可能会翻身,就不用再去看地主的脸色了。

于是才8岁的李水清便找到了革命团,说自己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

革命团的领导看着人小鬼大的李水清,也感慨于他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随后领导就告诉李水清,像他这个年龄,只能去参加儿童团。

而李水清想也不想地就答应了。

因为他已经明白,只有加入了儿童团,长大以后才能加入更强大的队伍。

加入了儿童团之后,李水清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训练。

李水清虽然年龄小,但是他却非常能吃苦,在训练中的表现也非常不错。

1935年,李水清成为了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

这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任务。

上级领导要求李水清参与动员战士强渡大渡河的行动。

在到达红一军团二连的时候,李水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战士们送去了鼓励。

随后李水清也加入了强渡大渡河的队伍,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37年,李水清又开始担任了独立团三营的教导员。

此时的李水清无比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他也明白了,革命的最终目的不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而是改变祖国和人民的命运。

此后李水清还曾带领手下的士兵参加过平型关战役。

李水清清楚地记得,那是9月份的一天,当他和战友们到达提前规划好的隐蔽山地时,却发现天公不作美。

当天早上有很大的雾,能见度也非常低,当日军的身影终于出现的时候,李水清就和战友一起,和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当时有一个日军拿着武器逼近了李水清,而李水清临危不乱,趁着日军没有注意到自己手上的动作,他迅速就开了枪,日军的尸体随即倒在了他的面前。

像这样的惊险瞬间还有很多,但每一次李水清都能化险为夷,最后成功地让组织上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而著名的奇袭卧虎山,就是最能表现李水清足智多谋的一次行动。

峥嵘岁月

他是让毛主席赞不绝口的小李子,他也是红军队伍中胆大心细的优秀师长。

在平型关战役中,他临危不惧,杀起敌人来毫不手软。

而在奇袭卧虎山时,他又能随机应变,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1949年4月,太原围歼战爆发。

李水清作为199师的师长,在战争刚一打响的时候,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最初他先是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去打探敌情,结果却没想到,正是这一个排首先立了一功。

他们不仅俘虏了敌军一个连的兵力,还接连炸毁了对方的碉堡。

不过接连传来的喜报并没有冲昏李水清的头脑,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给敌人以重创。

因为他已经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阎锡山的部队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可实际上却是表面功夫罢了。

很明显,根据之后的战斗情况来看,李水清的判断没有错,敌人接连受挫,而我方却越战越勇。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摆在李水清面前的,却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从大局上来考虑,我军应该养精蓄锐,静候上级指挥命令。

而另一个则是一鼓作气,趁敌人不注意,要了他们的命。

当时李水清向上级做了请示,他认为我军应该铆足了劲继续战斗。

因为在接连进行了多场战斗之后,双方的精力消耗地非常大。

尤其是对方,伤亡更加惨重。

此时他们的注意力应该更多的会放在自己身上,而且由于刚刚结束上一场战斗不久,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我军会这么快地再次出兵。

而我军相对来说伤亡较小,也有足够的实力与对方抗衡,

李水清分析地有理有据,但是上级领导却不松口,只说让他们原地待命听指挥。

然而李水清却等不了了。

他擅自派出了两个团对敌军进行围剿,而事实也恰好如同李水清所预料的那样。

我军最后只用了10个小时的时间,就拿下了敌人的卧虎山。

而李水清尽管当时没有遵守组织的规定,但是他却抓住了战争的最佳时机,从而为我军赢得了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兵团司令的杨成武在得知此事之后,不仅没有怪罪李水清,反而还对他大肆赞赏。

杨成武表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是在战场上,这种天职有时候也需要变通。

毕竟谁也无法完全预料战争的走向,而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想出当下的最优解,也非常难得。

所以尽管李水清没有听从命令,而是擅自开始了突袭行动,但是他确实是在考虑周全的情况下,部署作战计划的。

而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李水清却做到了,这就是他的本事。

1949年和1955年,李水清曾两次参加过阅兵仪式。

而当年老以后,李水清每年都会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在国庆节的时候,亲自来到天安门,再走一遍当年的路,再回忆一遍曾经的岁月。

结语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像李水清一样优秀的革命前辈。

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心甘情愿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会有如今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更要学习他们永不服输的韧劲。

作者:栀叶编辑:栀叶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