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大多念错,“出糗”不读chǔchǒu,也不读chǔxiǔ,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出糗”和“出丑”有何区别?

文学一浅阁 2024-06-16 21:45:38

汉字文化,变化万千。自古以来,随着时光流逝,汉字形音义逐步演变,加上知识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变动,日常生活中许多字词的读法都容易出错。比如脑卒中的“卒中”应该读“cù zhòng”,眩晕应该读“xuàn yùn”,头孢克肟的“肟”应该念“wò”,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念错,有时就会“出糗”了。说到这里,“出糗”什么意思,该怎么读,“糗”又包含哪些含义,今天我们就来认真了解下。

一、“糗”的字形演变

“糗”是会意字,由米和臭两部分组成。“米”字的最初甲骨文,字形类似谷穗的横断面-茎秆,上下各三个点,表示聚集的米粒,说明结的稻米多。小篆字体,中间的一横变为“十”字,其余各个方向成了点,最终变成了楷体版的“米”字,后来也用作偏旁。

“臭”的最初字形,甲骨文中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字形像一只鼻子,下部类似一条有着锋利爪子、大张的嘴和蜷曲尾巴的狗(犬),除强调犬的爪、嘴、尾外,还强调了犬嗅、闻的动作,意为狗的鼻子十分灵敏。金文时,字形变动不大,狗腹部少了一竖,爪字简化成了线条。

楚系简帛中,上部的鼻子倒过来,下部线条更明朗。小篆字体中,上部鼻子更明朗,又类似“自”的外形了,下部的“犬”形大变了,失去了狗的特征了。后来犬有时也作为偏旁,即反犬旁-“犭”使用,表示具有动物特征。小篆之后,“臭”再次演变、简化,上部变成了“自”,下部成了“犬”,也就是“臭”字了。

二、“糗”字怎么解释?

1.名词,指炒熟的米或面等谷物,后又代指干粮。

《说文》上说:“糗,熬米麦也”,意思就是会说:“糗,指炒熟的米或面等谷物”。唐代的柳宗元在《零陵三亭记》中写道:“鸡豚糗醑,得及宗族。”翻译下,就是鸡猪干粮美酒,(多余的)能够(拿出来)送给家族其他人。这里的“糗”就是指“干粮”。

2.动词,指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尤其是面,煮好后要及时吃,不要就要“糗了”,不好吃。

3.姓。例如汉代有个人叫糗宗。

4.形容当场出丑,不知所措的样子。在口语中比较常见,比如“好糗”“糗呆了”“出糗了”。“出糗”一般多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语,指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愧、难为情的事情,处于一种失态、难堪的状态之中。

三、“出糗”和“出丑”有何区别?

在日常语境中,出糗和出丑有时被大家视为同义,但事实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①指向不同:出糗一般指失态或难堪的状态,而出丑则多指不文雅、不合理,让人当众出丑的各种丢人、丢脸的举动。

②侧重点不同:出糗侧重于指做出让自己感到羞愧、难为情的事情时,那种尴尬、难堪的情态。而出丑则侧重于指丑态,突出“丑”的行为、样子。

③古义不同:出糗的“糗”字最早指炒熟的米面馍等各种干粮,而出丑的“丑”字除指相貌难看外,还丢失体面,让人可耻可鄙的行为。

四、“糗”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 其一

[北宋]释智圆

穷居已蹑黔娄迹,孤岛徒称玛瑙坡。

糗饭藜羹且闲乐,更无车马暂经过。

先说题目,《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 其一,大意就是:我近日独居在孤山之下,朋友元敏写了一首四绝诗来戏谑我,我于是和着它诗的韵律,也写了几首四绝诗来回馈他,这是其中的一首。

黔娄,指春秋时期齐国一位安贫乐道的贤士。糗饭,指糊状的饭。藜羹,指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全诗大意为:“我穷居在此,已经踏上了追寻贤士黔娄的踪迹。这座孤岛被我白白地称为玛瑙坡。我吃着糗饭藜菜羹这种粗劣食物,依旧感到安闲快乐。孤居之地更是没有车马经过打扰我。”

本诗作者释智圆,北宋僧人,俗姓徐,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闲居编》传世。诗人通过叙述荒僻之地的孤岛、粗茶淡饭的生活、无车马喧嚣的环境,对黔娄的精神追寻,描写了悠然闲适、孤居自由的隐居生活,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

五、“出糗”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chū qiǔ

糗部首:米

糗结构:左右结构

六、结语

汉字文化,一字一流传,从古至今,变化万千。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内涵和情怀,组合一起,意义又不同。米、自、犬,三者联合,就是“糗”,即指干粮,又指粗制食物,更是某种窘况。事实上,人生在世,无非满足肉体和精神。身上有“糗”,肚子无忧,再难境地,也自然不会“出糗”。追求精神自由,必先满足物质。望你我始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精神富足,近在前方。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