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读错了,“胼胝”不读bìngzhī,也不读piánshì,正确读音呢,又是什么意思?

文学一浅阁 2024-06-21 00:00:22

刚入初夏,炎热堪比盛夏,热得受不了,唯有心静才好受点。心静有方法,识字读书管用,尤其是古诗词,徜徉其中,乐趣众多。近日闲暇时看了许有壬的一首诗,其中“一斝才空一曲随,胼胝今日顿忘疲”这句让我欣赏,生活态度值得肯定,有酒有歌,惬意至极。不过这里有两个词值得注意:一个斝,表示酒杯;另外一个“胼胝”,又是什么意思呢,该怎么读,今天我们来了解下。

一、“胼胝”的字形演变

“胼胝”都有月字,作为肉字旁,表示与身体有关。“月”的字形演变,之前讲过太多次了,差点都说吐了,这里不再讲述,有兴趣的翻看之前的文章。除月外,还有并和氏两字,这里重点说它们。

先说“并”字,甲骨文字形中,形象类似两个一前一后并列站立的人,中间两横意为他们步伐一致,姿态相同。金文字形人形站立,类似两个并列的“亻”,竖细长,中间两横靠上部贯穿。楚系简帛变化不大,双“亻”,中间类似“井”字。小篆时,上部变为两把“刀”形,下部类似两个“干”形。秦系简牍字形有点类似楚系简帛。后来再次演化、简化,就成了楷体版的“并”字了。

再说“氏”字,甲骨文字形类似一个面朝右立的一个人,手里拿着陶罐之类的物体。金文时,大体字形不变,唯一就是左边的“勾”形变为了竖,直垂到地上,整体大致形象类似一个“爪子”。金文字形上下翻转,再向左翻转90度,中间多了一横,就是小篆的“氏”字了,只不过下部的斜线伸得有点长。秦系简牍有点类似“民”字。后来再次演化、简化,就成了楷体版的“氏”字了。

二、“胼胝”怎么解释?

1.“胼胝”,俗称“老茧”。一般指脚底长期摩擦后,角质过度增生,中间增厚,边缘较薄的角质斑块。

2.胼胝体,指联络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板。

三、胼胝、鸡眼和跖疣怎么区别?

1.病因不同:胼胝是皮肤长期摩擦压迫引起角质层增厚;鸡眼是足底长期摩擦和压迫引起;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

2.位置不同:胼胝多在手掌和脚底;鸡眼在足底受压迫部位;跖疣在足底任何部位。

3.症状不同:胼胝表面黄色或腊黄色,表面光滑,挤压不痛;鸡眼和跖疣挤压都较为疼,但鸡眼中间有角质层深入肉里,无黑点,数量单一,一般一个;而跖疣中间有凹陷,伴有黑点,数目一个以上。

4.有无传染性:胼胝、鸡眼无传染性,跖疣传染性较大。

四、“胼胝”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作乐导水》其二 槜榼落成

[宋元]许有壬

一斝才空一曲随,胼胝今日顿忘疲。

年来怀抱须陶写,敢笑长安众富儿。

斝,酒杯。胼胝,老茧。陶写,指怡悦性情,消愁解闷。长安众富儿,指长安的富家子弟们。全诗大意:一杯酒才刚喝完,就有一道歌曲响起,酒歌相随,接连不断。此情此景,顿时让我忘记了今日的疲劳和脚上长的老茧。一年来心存愁绪时,都必须消愁解闷,陶冶性情。生活惬意,敢取笑长安的众多富家子弟们。

本诗作者元有壬,字可用,宋元之间,彰德路汤阴人。代表作《至正集》、《圭塘小稿》。本诗首句用“才”、“随”二字,写出了酒歌不断的日常生活。紧接着第二句描写此种生活能消除疲劳,忘却胼胝之苦。第三句回顾往昔,一年来的愁绪郁闷是如何消解的。最后戏谑称,生活堪比长安众富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胼胝”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pián zhī

同音字:骈 知

部首:月

结构:左右结构

六、结语

胼胝不是病,述说人艰辛。汉字就是这样,一笔一划,字形音义的演变,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味。人的一生,都是在与胼胝抗争。脚上生老茧,生活多磨难,脚下万里路,胼胝最清楚。成功,皆是身体力行的结果,行动久了,胼胝自生,它是心酸的标志,也是成功路上的印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