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叔投奔荆州,请大贤三顾茅庐

说文观止 2024-06-03 08:46:17

汉献帝建安六年,官渡之战胜负已分,袁绍的雄心壮志遭到了无情地打击,心中那一团火终于是熄灭了。在心灰意冷之下,带病回了冀州。

反观曹操这边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官渡的胜利让曹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想要一举消灭袁绍,夺取北方四州,但是曹操看看手下这些将士,知道自己需要休养生息,袁绍现在和以后都不足为虑了。休息一下再灭了也不迟。

此时在曹操的背后有一支武装力量在不断的骚扰他,那就是刘备。刘备在逃离了曹操那以后,到了袁绍那里,找了个时机,向袁绍请命去汝南,在这里刘关张三兄弟重聚,把这里经营的有声有色。而且在曹操官渡决战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出兵骚扰曹操的后方,弄得曹操十分的恼火。在官渡之战见分晓之后,曹操便率大军前往汝南,消灭掉这个不讲情谊的刘备。

这时的刘备力量还十分的弱小,根本无法和曹操的大军抗衡,汝南被围,粮道被切断,城破之日就在眼前。刘备无奈只好召集手下将士说明情况,让大家自主选择去向。之后刘备就和留下来的人商议下一步逃往哪里?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我们的容身之所?

曹操那里自然是不能再去了,刚从那里离职,还背后捅曹老板几刀,这里打死是不能去的。袁绍那里现在也不能去,官渡大败以后,他自己也自身难保,朝不保夕。江东的孙权那里之前没有一点交情,到那前途未卜啊!思来想去眼下只能先去投靠荆州的刘表,希望他可以念及同宗之情,收留自己。

刘备在率众人到达荆州以后,被荆州的繁华惊呆了,没想到在这乱世之中还能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可见刘表把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啊!就是不知道刘表这人能不能容下我。

刘备的手下孙乾毛遂自荐的前去说服刘表收留他们。在见到刘表以后,刘表的手下蔡瑁向刘表进言道“刘备此人反复无常,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袁绍,并且后来都反目成仇。现在被曹操追杀的无处可去,如果我们收留他,曹操肯定会率兵来攻打我们,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啊!”刘表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犹豫不决。这时孙乾赶紧说“我家玄德公久闻刘荆州乃天下名士,礼贤下士,顾来相投,之前跟吕布,曹操,袁绍那都是不得已的权宜之策,如今久闻刘荆州大名前来相投,公若不容,岂不令天下忠义之士寒心啊!”

刘表一向注重自己的名气,一听这话,哪里能忍得了,于是亲自出城迎接刘备,刘备总算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为后续的发展开始打下了基础。

刘备在荆州待了几年以后,越发的感到岁月的蹉跎,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不说,他发现刘表根本就毫无大志,只想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看着曹操彻底的消灭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以后想要打败曹操可是难上加难了。刘备眼看着自己已经快五十了,再不做点什么真的没有时间了,可是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摆脱现在的困局。

于是刘备在遍访名士以后,得出一个结论,是自己缺乏一个能制定战略规划的人,以往自己都是东一下西一下的走到哪算哪!没有一个深远的计划。那么到哪里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呢?

在经过多方打听以后,经由当地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强烈推荐以后,刘备决定去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开始刘备打算让徐庶去把诸葛亮找来见自己,徐庶赶忙说“这样的大贤,这样轻蔑的招来是不可能的,您得亲自去请,这样才显得您重视,显得您礼贤下士。既可安天下,亲访又何妨?”

诸葛亮,字孔明,自小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年幼时拜当地的名士司马徽和庞德公为师,之后就结庐在隆中,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司马徽曾经评价自己的这个学生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徐庶也评价自己的好友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自己和诸葛亮比就是“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可见诸葛亮虽然没有出世,但是名声在外。

于是,刘备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拜访卧龙先生,可是第一次就不凑巧诸葛亮出门不在家,刘备只好改日再来。第二次再来,诸葛亮又不在家,真是好事多磨啊!于是刘备只好留下书信说明来意,等待下次相见。关羽和张飞认为诸葛亮徒有虚名,心高气傲不值得三番五次的亲自来请,但是刘备冥冥之中感觉这个人就是自己等待多年的那个人。

于是就有了第三次来访,这回诸葛亮终于在家了,但是此刻正值午后,诸葛亮正在睡午觉,刘备不忍心打扰,就在门外静静地等候诸葛亮醒来。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尽管现在刘备啥也没有,毅然决然的决定出门辅佐他,匡扶汉室!这一年,刘备四十九岁,诸葛亮二十七岁,这一对知己终于走到了一起。

两人相见,相谈甚欢,这一聊就是一晚上,待到天亮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刘备听完诸葛亮所言,真是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刘备就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战略规划。一步一步的走向兴复汉室的伟业。

0 阅读:6

说文观止

简介:分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