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菜市口被斩首时,老百姓为何拍手叫好?鲁迅曾这样评价

看了又看他 2022-01-25 20:25:07

鲁迅曾这样评价过这件事:“先觉的人,历来都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排挤、压迫、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

这句话我认为说的非常贴切,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其实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每每谈及此事,无不为之惋惜,他们为了推进中国的新思想潮流,可谓是上刀山下火海,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做法在我们心中,显然是英雄人物。

然而当时在被押送菜市口斩首时,为何前来观看的百姓却拍手叫好?

这种场面和我们所认知的不一样,我们印象中最深的应该是谭嗣同所留下的千古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样的人物怎么还会遭到百姓的唾骂?百姓不应该集体联合签名,保他们不死吗?拍手叫好、扔菜叶的行为实在让人费解。

这还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

戊戌六君子,他们的初衷的确是希望中国富强,希望通过变法扭转大清朝的命运,慈禧虽然是变法的终结者,但是从内心深处,她应该也是希望变法能够使得大清朝强大,但是这“百年旧制”又岂能是一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

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康有为,是他将变法推向深渊,废除科举制度本就欠缺考虑,之后又开始鼓吹中英美日合邦,这无疑和最初慈禧太后得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已经严重影响了封建统治者的基础利益。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根本利益受到冲击,这才使得变法被慈禧终结,然而在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时,康有为却逃之夭夭,103天的变法一举使得康有为走上了人生巅峰,在国外娶妻生子,周游各国。

从结局上来看,确实足够悲剧,但是百姓心中却认为这是一场权力争斗,和自己无关,他们这样认为也同样受到当时的影响。

其实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对舆论的把控都是极其严格的,百姓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意识,百姓只知道自己要忠君爱国,顺应天子的思想就是对的,否则就会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当时戊戌变法时间并不长,百姓都还不知道所谓的变法是变哪些?从结局来看,他们只知道这是上层阶级权力争斗后才出现的“菜市口六君子被斩”,再者这所谓的变法和百姓也太过遥远,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就算成功又能怎样?

当时的情况和现如今不一样,稍有动态就天下皆知,在那时候,几乎都是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朝廷说这六个人是反贼,他们就是反贼,这种顺应统治者思想的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除非百姓落魄不堪,颠沛流离发动起义,不然他们一直都是统治者的随从。

他们无法分别是非善恶,以至于当时菜市口六君子被斩,刑场附近还有人大声道“我等深恶六贼,恨不能食气肉,饮其血,以表忠君爱国之赤城。”

这也就是和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从古至今,一直都不缺少这样的人,好人往往都容易被一些阴险小人所排挤,你原本以为带着他们走向富强,却不知道他们在你背后诬陷你。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0 阅读:36

看了又看他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