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东吴文官之首,辅佐两主建立政权,子女后代却都下场凄凉

看了又看他 2022-01-27 13:19:28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认为东吴名臣张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昭对于江东政权的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只是小说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蜀汉政权才是正统,所以对魏吴两国的文臣武将加以丑化,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贬损。

▲张昭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张昭究竟有多重要呢?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叫做“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可见,张昭对江东政权的地位不比周瑜差。不过在子渊看来,张昭对于江东的重要性,其实还略高周瑜一筹。毕竟是因为孙策临终托孤之时,其实只有张昭一人而已。

▲孙策剧照

遥想当年,孙策带着父亲孙坚的一帮老臣子,来到江东发展。奈何江东地区早已被发展多年的世家大族所统治。孙策无奈之下,只好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名望很高的张昭请出山来协助自己。张昭少年成名,即便他南渡江东以后,在当地士族中也享有崇高声望。在他的斡旋之下,孙策最终与江东士族达成合作。孙氏就此成为江东之主,而江东士族则与孙氏共同治理江东六郡。

▲孙权及张昭剧照

不难发现,孙策手下基本都是像程普这样的武将,江东政权的文官集团乃是张昭一手组建起来的。正因如此,张昭是名副其实的江东文臣之首。孙策死后,张昭临危受命,兢兢业业地帮助孙权坐稳位子。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孙权在掌权以后,却逐渐对张昭失去耐心,甚至开始厌倦起来。

▲孙权及张昭剧照

东吴建国以后,以张昭的名望和功劳,他担任丞相是绰绰有余的,在外人看来也是板上钉钉的。众人也都推举张昭,然而孙权却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先后用孙邵、顾雍。不仅如此,孙权对张昭屡次打压排挤,甚至“轻则抽刀质问,重则火烧府门”。以至于张昭晚年心灰意冷,在孙权称帝后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逐渐远离朝堂,在家著书立作。可是张昭并没想到,自己如此忍辱负重,后人却还是难逃孙氏一族毒手。

▲三国时期朝堂内部陈设

据《三国志》记载,张昭有两个儿子,其长子名为张承,次子则为张休。张承为人厚道,喜欢提携后进之辈,在朝中没有什么仇人,所以他的结局倒也是挺好,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与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并称为“五君”,活到了六十七岁。不过张承子女的结局,相比而言却十分凄惨。张承唯一的儿子,叫做张震。此人表现倒也是十分低调,只是可惜他最终卷入诸葛恪一案中。

▲诸葛恪剧照

孙权临终之前,曾任命诸葛恪为首席辅政大臣。不曾想到,少帝孙亮不满诸葛恪专权,遂利用宗室孙峻杀害了诸葛恪,并夷灭其三族。不巧的是,张承之妻正是诸葛恪的亲妹妹。此时张承已经去世,张震便被舅舅诸葛恪株连,惨死于这场政变之中。不仅如此,张承的两个女儿也受到牵连——长女嫁给废太子孙和,后无奈与夫君一同自杀;次女嫁给东吴名将陆抗,最终也惨被废黜。

▲少帝孙亮剧照

再来说说张休,因为侄女是孙和的太子妃,张休对于孙和的态度是比较亲近的。不曾想到,全公主孙鲁班却拿这个做文章,诬陷孙和与张休意图不轨。年老的孙权昏聩无能,竟然听信谗言,遂将太子孙和废掉,张休先是被贬出朝堂,后被孙权赐死。张昭后人的结局,也无不体现着孙氏一族的狠辣。

参考文献:

《续后汉书·卷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

0 阅读:68

看了又看他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