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茵的两首七绝,艳而不俗,细腻传神,不愧为南宋诗坛的佳作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6-05 10:02:43

熟读唐代名作,细品宋朝佳篇,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能改变思想境界。由于兴趣各异,观点不同,有人称赞唐诗情景交融,无须絮絮赘述;有人则欣赏宋诗富有理趣,给人以深刻启迪。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该绝对而论,唐诗读起来并非都显得余香满口,宋诗也不可能总是让人感到味同嚼蜡,诸如王荆公、苏东坡的诗篇就是题材广泛,抒情说理兼而有之。

古代一位诗人名不经传,更被同时代大文豪的光环所掩盖,很少有人读过他的作品,不过闲暇时翻阅其诗集,不时地会发现一些构思新奇的诗作,令人遐想不尽。下面介绍叶茵的两首七绝,艳而不俗,细腻传神,不愧为南宋诗坛的佳作。

香奁体 其一

南宋 · 叶茵

千里相思两寂寥,东阳应减旧时腰。

书中喜有归来字,携傍红窗把笔描。

叶茵,字景文,苏州人,由于在仕途中多年不得升迁,后来便辞官还乡,从此与僧道往来,和渔樵为伍,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虽然不甚著名,却也足以聊慰平生。

香奁体本来是一种诗歌体裁,多写离别相思之情,比如韩偓《香奁集》中的诗歌就充满了绮罗脂粉之语。这两首诗以诗体名作为诗篇名,意在提示人们,刻画对象乃是青年男女。

开篇直抒胸臆,男女主人公远隔千里,彼此间相互思念,又倍感寂寥,久而久之就显得憔悴和消瘦。“东阳”二字,化用南北朝时梁人沈约的典故。

沈约曾为东阳太守,他有一次写信给好友徐勉,告诉对方自己在很短时间内,革带数次移孔,于是便担心身体不能长久支撑,后世便以“沈腰”代指身体消瘦。

后两句颇有诗趣,女主很高兴郎君寄来的书信中有“归来”的字样,她兴奋地拿着这封信走到窗前,然后又开心地拿起笔来,反复涂画着这两个字。

“携傍红窗把笔描”,刻画细腻,又显得极其生动,尽显女主欢欣鼓舞的模样。她仿佛看见了郎君正在回家的路上,又不断地设想着自己应该如何欢迎对方。全文充满深情,没有半点分离的悲愁,也让读者深受感染。

香奁体 其二

倚楼目断暮江边,约定归期夜不眠。

香篆有烟灯有晕,笑移针线向床前。

诗的大意是:女主倚着楼台,不断地眺望着远处的江面,直到天色昏暗,她还不愿移开视线,依然苦苦地等待着。因为夫君早已与她约好了归期,所以女主前几夜就开始期待,甚至激动得辗转不眠。

夜色深沉,女主虽然还未发现夫君的身影,可是此时室内的香篆却开始冒出袅袅轻烟,一旁的油灯也忽然现出晕花,难道这些都在预示着夫君就要回归?女主不禁心中暗喜,她面带微笑,赶紧拿出针线走到床前。

前两句叙事,“目断”二字,非常形象,细腻地刻画出女主焦急的心情。她心里一直念叨着夫君为何还不出现,同时又目不转移地注视着前方,生怕错过郎君的身影。

次句中的“不眠”二字,进一步补写女主倚楼观望的原因,同时又真实地反映出其思君心切的状态,可谓不提一个“情”字,却满溢深情。

第三句转而从侧面进行烘托,香篆是一种标有刻度的香料,可以用于记时。女主与夫君约好了会面时刻,但是由于她太过激动,又接连几天没有睡好觉,于是便以此观看时辰,防止自己忽然有事耽误了会面。

“灯有晕”三字,暗示一种祥瑞的征兆,又与尾句中的“笑”字共同描述了女主的喜悦和开心。“移针线”三字,极其含蓄,诗人没有明确交代,读者应该可以猜测到,女主正喜滋滋地用针线缝制一床合欢被,后面的欢乐场面也就不言而喻了!

1 阅读:98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