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从“吃”到“货”

内蒙古大牌 2023-11-24 17:24:21

没常劲儿,叫“挑肥拣瘦”,不求甚解,叫“囫囵吞枣”,狠人,叫“生吞活剥”,叛徒,叫“吃里扒外”;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人说:“抓住他的心,先要抓住他的胃”……中国五千年历史,归根结底就是一部需要“细嚼慢咽”且“津津有味”的“吃”史。

从茹毛饮血,到钟鸣鼎食,从朱门酒肉,到无数吃货向往的神作《舌尖》……厨子看的是菜,史学家寻的是根,在内蒙古,他们琢磨的是“货”。

货,财也。广韵引蔡氏化清经曰: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从化。

把“吃”的味儿做到“货”的变,除了内蒙古,估计也是没谁了。

在内蒙古,如果把“吃”和“货”理解为为吃而吃,那就有点狭隘了。悄悄告诉你,内蒙古的吃文化,着实有些可怕。

有一群人,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外的”,正在从“吃”中谋求变化,让“吃”和“货”产生钩挂,从而形成牵引,让行业产生动能,赋能产业。这种被赋予的能量有个官名,就叫“内蒙古味道”。

从“吃”到“货”,内蒙古来了一出文化的逆袭。

为了这个味儿,内蒙古围绕品牌建设及文化赋能、餐饮企业品牌发展路径、企业营销数字化、金融支持等内容,餐饮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进行了深度解析。货的字义是财,“吃”和“货”产生交集,为的就是各路“神仙”到场,想办法把内蒙古的“吃”,卖出去。说得很好很强大。那个,我先点份内蒙古的外卖,尝尝先?其实,不用验了,内蒙古的“吃”,肯定是杠杠地。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