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大脑,你需要一个知识库

棱镜洞 2024-06-08 09:38:58

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我们也常说,看一个人能力水平,往往听他说几句话就知道了。吃一顿饭,基本可以看清一个人。言语间不经意流露出的思维方式、思考深度,乃至知识储备和内心的坚韧,都是洞悉他人的窗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而这正是了解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途径。

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看透,但还是很多人都被预判了预判。

这让我想到如今风靡全球的各种短视频。一个成功的短视频,总能在开头的前三秒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决定他们是否继续观看。这关键的“黄金三秒”,恰恰体现了创作者思维的水平、认知的深浅与经验的多寡。同样,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它的开头也必然凝聚了作者的匠心。

如今的社会,竞争的是你的大脑、人脉和经济基础。所以,智力、人力、财力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其中最公平的竞争就是大脑的竞争,因为它不依赖于外界的物质条件,而是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天赋。智力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基础,更是我们发挥人脉和财力优势的杠杆和核心系统。所以,武装你的大脑是最基础的“竞争防御”体系。

如何武装大脑呢?这里讨论天赋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关注的是针对大多数普通人如何在后天获取智慧。虽然努力不一定有用,但这是大多数人唯一可能实现目标的“政治正确的路径”。

从宏观及生物学来看,智力是可以在后天训练提高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广泛阅读以开阔视野,学习新技能以丰富自我(比如掼蛋),独立思考以锻炼思维,培养兴趣爱好以激发灵感,多与他人交流以碰撞思想火花,玩智力游戏以挑战思维极限,同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运动与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运用最多的便是自身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个吃饭的家伙。这些知识主要通过深入且大量的阅读学习来积累,而非简单地通过观看视频、听讲座或与他人交流就能获得。有些人工作十年了,依然在基层挣扎;有些人工作了两三年,却已登峰造极。这种差异,往往源于个人的智慧与努力程度的不同。虽然不必时常效仿“凌晨五点的洛杉矶”那般的艰辛,但至少应该留下足够的奋斗痕迹,以证明你曾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努力过。然而,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确实令人沮丧。

只能说,你不可能叫醒“装睡的人”。

这又让我想起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小说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第四次死里逃生(被误认为死于风寒)被送回家,康复之后,回城前一天去了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的松林时的感悟。

深度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坚实的底层逻辑思维,形成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最终会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成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加拿大记者、作家和演讲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探索了什么使某些人成为其领域的佼佼者——即所谓的“异类”。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达到专家级别,需要至少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这个理论基于心理学家的研究,强调持续的、有目的的练习是达到卓越水平的关键。

因此可以说,持续且高密度的专业领域阅读是我们武装大脑、提升思维能力的最基础和最本质的工具。

以我为例,在上市公司深耕十余载,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维护、监管沟通及资本运作等领域还是比较了解的。期间,成功主导了多个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并购收购、再融资及股权激励等重大资本运作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对法律、财务、金融、监管及商业案例等资本市场知识的全面掌握至关重要。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量(信息)越大,其话语权便越重,所能创造的价值也随之提升。

比如在某个项目的讨论中,遇到了一条与公司需求相冲突的监管法规。正当领导要放弃项目时,我临时从过往的案例素材中找到并提供了一些行业内的解决方案以规避限制,其中有一个是反面教材但在公司项目方案中却能起到合规的作用,这些方案为项目团队突破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正是这些平时看似不起眼的知识点,在此关键时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赢得了领导的认可与赏识,这个项目也按照我提供的思路形成了新的方案并成功实施。

这类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哪个职业,都离不开日常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唯有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灵光一闪,将所学知识派上用场。

有很多朋友看过的书籍或专业知识,到了用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这就是缺乏深度思考导致的,它没有形成你的“肌肉记忆”。有很多知识和规律是相同的,你的“肌肉记忆”在有时就会形成你的“第六感”,在最后的决策中让你“侥幸”过关。

以新东方名师董宇辉为例,他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正是基于早期大量的阅读和精心的准备。据他分享,在新东方任教初期,公司要求每位老师提交详细的课堂教案,包括何时讲何内容、穿插何种故事等。在准备这些教案时,他便养成了做笔记、写感想的习惯,从而能将读过的书籍牢记七八成。这正是深度思考与系统学习的典范。

因此,无论在职业道路还是个人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和深度阅读都显得举足轻重。我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精心收藏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大学里的校内网、BBS论坛和知网有非常多的高质量资源免费下载,我逐步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宝库”,所以我的周末和夜晚基本都是在图书馆或教室度过的。同时,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我们既要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也要时常回顾过往所学,以确保知识的活力和深度,这个“知识库”就是回味的主要材料。

我运营“棱镜洞察”逾两年,期间撰写了百余篇文章,累计字数超过百万。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高质素材,如今它们都已悉数收入我的“知识宝库”中,现在准备都分享给大家了。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人增进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我创建了“资本市场知识库”。这个平台主要分享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上市公司董办知识经验、资本运作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IPO知识汇总、投资者学习资料、行业研究报告、商业分析,以及法律、财务和金融方面的培训课件等(目前资料库已储存1100多份文件,预备上传超万份,并且建立了稳定的最新资料来源)。我每周都会持续更新五份以上深度的专业文件(精心挑选过的),相当于每个工作日看一篇,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阅读负担,新人也可以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也是我每周必做的“学习任务”了。

这个平台的内容非常适合上市公司董秘、证代、券商投行、律师、会计师、高校学者、政府财经部门、投资机构以及A股投资者和对资本市场感兴趣的朋友们。因为我身边基本就是这些职业背景的朋友,对这类职业的朋友需求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回想我当初刚进入上市公司从事证券事务工作时,学习资源匮乏,只能依赖领导和偶尔的交易所培训。如今,有了“资本市场知识库”,新入行的朋友们可以说是站在了我们这些“前辈”的肩膀上,他们的成长速度无疑会更快。

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渴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可以自己从现在开始就建立属于独立的“知识库”,按照自己的专业属性搜集资料。也可以加入别人的“知识库”,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在很多发平台都有类似知识库。这些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也是一个分享知识的社区。你可以在这里发布自己积累的文件,如最新的法规、研报等宝贵资料,与社群成员一起进步。

0 阅读:0

棱镜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