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局下断桥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13 02:26:38

局下桥现又因谐音写作掬下桥,是一座崩裂了一大块缺口的石拱断桥,位于大安乡溪乾村村头两溪交汇处。话说这座桥古时是座木拱廊桥,为银矿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东往泰顺,西通政和,由明朝在太监府所设的银官局出资修建,桥东边溪岸的那田园就是当时银官局所属的局下官司遗址。

大约是明朝银矿被封禁,银官局的太监撤走后的第三个年头吧,整个留守官台山的弓兵都集中到了古寨方向,在局下官司这边也就处于真空状态而没人管了。然而,乱局之中,当年却有一班匪徒抢占用官司的楼房为非作歹,专抢路过的商贾富豪,凡抵抗不顺从的多半往桥下一推了之,有不少商客在这桥畔惨遭残害。

后来,兴许是大家知晓了这里经常发生杀人越货的勾当,商人为免半路遭劫,纷纷改道。这样一来,以桥为掩,称霸的匪徒们也就自然绝了生计而撤走,让这一带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随着时间的消逝,局下官司的楼房最终因荒废而坍塌,人们对人来人往的局下桥也早已没了顾忌,这儿发生的一切恍如梦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然而,在此时,却有一个泰顺人站出来为头当首事,说是这桥肮脏要把木拱廊桥改建成石拱桥。这样一种重建廊桥的理由,人们似乎并不接受,不过在没人支持也无人反对的前提下,这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外地雇来大拨民工与工匠安营于桥畔,展开了拆木拱改石拱的修桥事务,三下五除二不到两个月就把桥给改建了。

正当人们觉得这人有病,好端喘的廊桥既不通车又不走马,更未损坏,募捐事务又无人响应,居然用大把的财力来改建桥梁简直不可思议之时,人们却发现改建后的拱桥缺了廊屋的遮挡,每到晴天星光烁亮的夜晚,桥梁上就会有白兔子般的光亮出现,好似集体在桥面桥沿边嬉戏。要说这样的景像可真够稀奇,不解的村民有的说是过去被残害在这桥下的过路客的魂不散,鬼魂出来游荡。也有的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银所化的精灵,也有传说是民间代代相传的宝藏民谣,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对照民谣:“寿宁局下坑,三坑合一坑,猴子悬樑对面山,谁人遇的到,金银财宝用箩担。”

这里的地形物象与民谣中所描述基本相符,表明廊桥就是藏宝处,这就看得出当时改建石拱桥的首事泰顺人,为什么会不顾社会反对,自己拿钱出来改建了这座桥,实际上是在暗度陈仓,寻找财宝,实施中是否如愿以偿人们当然不得而知。不过,白兔子的出现证明拆修桥时,财宝不该首事者所得,可能他是竹篮打水未能发现宝藏,或是遗漏有银子未被寻走。

略微懂得其中奥妙所在的人们,就开始有胆大者蠢蠢欲动,在夜深人静时众人结伴前往一探究竟,可人们一到跟前就发现白兔子遛得飞快,瞬间就会像流水一样穿过桥面石缝匿迹于眼前。无可奈何的村人,搞不清此中奥妙。不过,消息却不胫而走,一时引来了许多外地人来驻村看稀奇,不久也就发生了贪婪的悲剧,而有了今天残桥的存在。

那故事说的是当时有一法术精深的道士,他来到溪乾村后,请村人在局下官司的残垣边搭了个简易草棚住了下来,白天无所事事,东家走走,西家看看,主动接触帮助村人,与溪乾人打得是一片火热。而晚上俨然换成另外一个人,拒绝任何人去他的草棚,总是独来独往。越是这样,稀奇的人们越想揭开谜底,便有胆大村人暗地里前去观察,发现道士一到子夜就会拎起教召五方万神令旗、法剑、八卦镜、三清铃等法器到桥上施法提兔,也不知道是道士法术不够,还是白兔过于利害,道士每次都花去九牛二虎之力却顶多只能提到一只白兔。而且人们还发现,被提的兔子一旦离开桥梁,就被道士变戏法似的化成一块银色的小石块,连续几个夜晚的行动,无一例外。

不几日,村人暗地里跟踪观察道士夜间捉兔的事就传到了道士那里,他知道,如果村人知道他捉的兔子是银锭成精所化,那肯定要分一些给村人,不然会拿不走,于是道士想还是要冒险加大施法力度,一次性通过法术把银兔全速了,以期早日离开这地方。

那晚,又是一个月光皎洁、星空浩瀚的静谧之夜,这道士准备好一切法器,又潜到桥上,布妥法阵,随着摇铃晃剑,咒语口出,但见白兔四下里活蹦乱跳,被逮着一只后,其他依然纷纷像往常一样似流水一般往石缝窜,这情景可急坏了道士,他把法剑一挥,就将尖角端插入石缝。这一插可吓坏了埋伏在山坡上观察的村人,只见桥梁伴随着轰隆隆巨响而栏飞、沿崩、石塌,那一只只兔子全都蹦向道士,撞得道士身子一晃悠一个跟头栽进溪里,闻风而至的村人见状赶忙展开搜救,可整条溪找遍了也未见道士的踪影。

隔了七七四十九天,人们才无意间在桥梁不远处的溪流上游发现了道士的道袍,便又在整理道士的草棚时,找到七块质地洁白的亚腰形银锭,后来溪乾村人就用这些银锭在发现道袍处盖了个宫,以慰藉失踪的道士魂灵,而局下断桥则默默横亘在溪流上,告诫着人们切不可贪婪无度。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