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四项目巴朗山隧道“蜀畅二号”TBM施工迎来突破性进展

张欣聊社会 2024-06-25 02:10:14

川交公司承建的全国首条山地轨道-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控制性工程巴朗山隧道,左洞利用“蜀畅二号”突破日进尺40.5米大关,为隧道早日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巴朗山隧道最大埋深1390m,隧道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占比高达86.5%、存在破碎带、富水地层、软岩大变形、岩爆等诸多不稳定地质。该隧道具有“一长二大三高四挑战五特殊”的特点:一长,世界第一长山地轨道隧道(13453m);二大,大纵坡(轮轨40‰)、大埋深(1390m);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四挑战,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五特殊,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熊猫公园、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重重施工难点、复杂的施工环境,使工程难度呈指数倍增,在这样一座超特长隧道掘进中采用双护盾TBM施工,并实现日40.5米大进尺既是挑战,也是契机。

纵横谋划,

下好隧道进发“先手棋”。

“蜀畅二号”始发至今,从日掘进20米到日最高掘进40.5米,全力开启“加速”模式。

01

一是高效的掘进设备

“蜀畅二号”将掘进和支护合为一体,利用回转刀具破碎围岩并形成整体断面,集机、电、液、光、气、信息技术于一体,是高智能、新型先进的隧道施工装备,能够根据地质情况、施工进度灵活选用不同的掘进模式。

02

二是有序的施工规划

项目从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设备组装及调试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缜密的安排及严格的过程管控。

03

三是全面的机械化施工

为提高掘进效率,洞渣采用连续皮带运输系统,可实现隧道开挖与洞渣外运100%同步,大大缩短施工工序时间;物料运输采用轮轨运输,洞渣与物料运输完全分离,隧道单循环开挖完成即可进行管片拼装;此外项目还先后克服了小半径掘进、断层破碎带极易卡机等一系列难题,日夜兼程推进巴朗山隧道掘进工作,超前完成业主制定的节点目标。

科技创新,

打好隧道建设“组合拳”。

此次“蜀畅二号”日进尺突破40.5米,不仅仅是工程建设的突破,更是川隧人以“示范引领、智慧建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建设施工理念,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见证。

项目攻关团队抓住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关键技术突破,研究成果《始发平台综合技术》,解决了TBM始发前及始发过程中场地不足的问题;《高原地区高山峡谷地貌下TBM 始发综合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考虑狭小空间非爆破TBM隧道始发段综合技术研究;《双护盾TBM穿越山岭隧道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高海拔与严寒地区的恶劣环境下、长距离和大坡度的高难线路设计以及岩爆、软岩大变形、断裂破碎带、岩溶等复杂地层的TBM施工工艺。

此外项目充分运用川隧智慧公路建设平台、川隧钉,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智慧化管理;智慧管片生产基地的溯源系统实现了管片的溯源管理;人员识别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可对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全过程监控、人员全方位管理,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同心同力,

画出隧道建设“同心结”。

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团队依托“川隧党员技术攻关队”“阿坝州特色团建品牌创建基地”等载体,发挥党组织优势,调动青年力量,与当地主管部门、业主、兄弟单位等深度合作,推进工程建设、聚焦工程品质,全方位调动党建、团建联创资源,推动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青年培养、服务群众等工作深度融合。

近日,用于巴朗山隧道建设的第二台双护盾TBM“蜀畅四号”已正式始发。目前“蜀畅组合”正在巴朗山隧道全力掘进,为实现全国首条山地轨道-都四山地轨道早日贯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与山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贡献加速度!

-END-

来源:川交路桥

0 阅读:0

张欣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